分享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高山仙人掌 2022-11-04 发布于福建

古诗词赏析

往期精选

2022\11\04

深秋,露浓霜重,适合读些轻轻淡淡的句子,如唐代诗人钱起的“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假如,你想邀好友午后小聚,可以学学钱起这首邀约诗的写法。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钱起 〔唐代〕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诗词赏析

“谷口”,在陕西蓝田辋川,钱起的新居别业即坐落于此。钱起早年赴试屡屡落第,直到唐天宝十年(751年)才中进士,这之前他大概一直在谷口的草堂读书,《暮春归故山草堂》一诗写道:“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可见,谷口的环境是十分清幽的。钱起爱谷口,不只爱它“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的美好风光,更爱那“不改清阴待我归”的山窗幽竹。某个秋日,钱起望着书斋前的幽竹,忽然想念好友“杨补阙”(杨姓,名不详,做过补阙一职),于是作《谷口书斋寄杨补阙》寄之。

这首寄友诗,不只是为了抒发思友之情,还有一个邀约的目的,即希望杨补阙来自己的书斋做客。邀约诗我们读过不少,最经典的莫过于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还有“夏日版《问刘十九》”即《江楼夕望招客》。不管怎么写,一定要把自家(或待客之地)的诱人之处摆出来,只要足够诱人,就不怕朋友抽不出身。所以,钱起这首诗,除了最后一句“昨与故人期”点明目的,前面七句都在写谷口书斋的环境之美。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首联即用对仗,侧重写环境之幽奇。“茅茨”即茅屋,草堂;“泉壑”则泛指山水;“薜帷”,像帷帐一样的薜荔。整句是意思是说,山水像带子一般环绕着“我”的茅屋,云霞笼罩在帷帐般的薜荔墙上。显然,这是遥望书斋所见之景,有山有水,云蒸霞蔚,真如仙境一般。

接着,作者引领我们走进书斋,从书斋向外望去,看到的便是“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之景。

颔联是全诗最出彩的句子。正常语序应为:新雨后怜竹,夕阳时爱山。倒装后则突出“竹”“山”,并强调了作者对二者的感情——怜爱。接着再补充条件,表示自己怜爱的是“新雨后”的苍翠之竹,“夕阳时”的紫绿万状之山。这样一来,本来平常的句子,平常的情感,反而显得不同寻常。

颈联写书斋旁的花鸟,突出书斋清新宜居。鹭着一“闲”字,表明此地鲜有人来,鸟儿生活自在,不被打扰。花落着一“迟”字,仿佛是说,秋花也留恋这清雅的环境,迟迟不愿落下。

尾联“家僮扫萝径,昨与故人期”,点出约客之题,说“我”早已让人把长满松萝的小路打扫干净,就等着你来呢,我们昨天的约定,你可不要忘了哦。这里与孟浩然的“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意思相似,都传达出了待客情殷。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尾联:“说转便深。”

全诗将水、云、竹、山、鹭、花写得极富感情,意境清新,状物入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