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铁毛l 2022-11-04 发布于四川

图片

1风疹——姜春华医案

向某男,27岁,农民。患者全身发风疹,奇痒难熬,每次发作持续周余,经某医院皮肤科诊断为荨麻疹,但服药欠效。今年已发过四次,昨日又发作,疹块以胸部明显,焮红灼热,遇风发作增剧,舌红,苔薄白,脉弦数证为风热内蕴肌表,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克连翘9克赤小豆30克金银花9克赤芍9克丹皮9克当归9克生甘草3克方3药后风疹消失,续服2剂痊愈。
按:本案风疹,为风热内蕴肌表,治宜祛风解表,清热养血。方中麻黄配甘草祛风解表,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利湿,赤芍配丹皮,当归活血凉血。本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经方发挥与应用》
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此语在本案不适用,此处应是治风先解表。麻黄解表,表解则风止。血虚枯燥之风,区别于伤寒表闭,血热之风。重点还是麻黄,开皮毛泻卫气,营风外泄,则疹痒不生。

2湿疹——姜春华医案

某,女,35岁。湿疹一身皆是,尤以下肢两腿外侧为甚,夜瘙痒更甚,局部灼热,舌苔转黄,脉弦数。证为湿热郁表,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6克连翘9克赤小豆24克苦参12克薏苡仁15克当归9克生地黄12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45
药后湿疹消退减半,瘙痒大减,续进5剂而愈,随访一年未发。
按:本例湿疹,辨证为湿热郁表,治宜解表清热,祛风养血。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清热为主,加苦参、薏苡仁清化湿热,辅以当归、生地养血祛风,果获痊愈。《经方发挥与应用》

3湿疹——刘渡舟医案

李某,男,35岁。患湿疹,头身泛起瘄蕾,红如花瓣,苦瘙痒不得释手,皮破水渍,抓痕累累,伴低热恶寒。舌苔白略腻,脉浮证属风寒客于营卫之间,郁而蕴湿,外发为瘄。治当发汗祛风,兼以渗湿。麻黄9克连翘9克杏仁9克桑白皮9克苦参9克赤小豆30克木通9克大枣7枚炙甘草3克。二剂。
药后温覆,汗出较多,头身瘄疹随之而消。《临证指南》
论:低热恶寒,此是表证。舌苔白腻,此是肺闭。脉浮,此是太阳表脉。麻黄发表寒,皮毛一开,则痒疹全解。本案不用麻黄小豆汤,只要用以麻黄为主的解表方,皆能治愈,如麻黄汤,越婢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等。

4瘾疹——任存霞医案

史某,男,7岁,2005623日初诊。近半年来,每到夜晚周身皮肤瘙痒,起风团丘疹、色红、早晨自行消退。近来瘙痒加重,特来就诊。症见四肢、后背可见抓痕,无汗,喜冷饮,大便不畅,舌红,苔微黄腻,脉滑中医诊断:瘾疹(风邪外袭,湿热内蕴)。治则:解表宣肺,清利湿热。处方:麻黄2g,杏仁5g,当归6g,赤小豆6g,连翘5g,桑白皮6g,栀子4g,淡豆5g,甘草5g,生姜2片。2剂,水煎服。
二诊:服2剂后瘙痒减轻,续服6剂而愈。《经方临证实践录》
论:无汗,当发汗。脉滑,当泄阳。麻黄一味,则能全功。

图片

5瘾疹——陈亦工医案

王某,女,48岁,河南省邓州市人。2012819日初诊。身发瘾疹,无丘疹、斑疹、水疱,仅皮下奇痒无比,搔破处结痂留痕或呈瘀青,四肢尤重,伴尿黄,头汗出1年余。曾在深圳生活2年余。刻诊:诉奇痒处并无痕迹,下肢散在痂痕及瘀青,苔白厚、质暗淡,脉沉缓。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桃红四物汤:麻黄12克,连翘15克,赤小豆50克,杏仁10克,梓白皮15克,生甘草12克,生姜12克,大枣3枚,桃仁10克,红花6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川芎12克,赤芍12克,加水1500毫升,煎取750毫升,分温三服。7剂,日1剂,水煎服。
822日二诊,药进7剂,瘾疹基本消退,再续7剂。追访6个月,未复发。《仲景病案学》
论:麻疹,表病,苔白厚,肺闭。头上汗出,经阳上蒸也。发表泄肺,则疹也能解。

6荨麻疹——龚子夫医案

喻某,女,34岁,工人,1965421日初诊。皮肤起小疹,瘙痒已10余天,经皮肤科诊为湿疹,服药效果不显。检视患者臀部及两腿上端丘疹(对称性),血痂满布,尤以两腿外侧为甚,入夜瘙痒特甚,搔后流血水,灼热,舌苔薄黄,脉象细弦。断为心脾血亏,风湿郁热,拟养血祛风清热为治,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处方:麻黄、生甘草各4.5克,连翘、当归身各9克,细生地12克,赤小豆15克。连服5剂,湿疹消退大半,瘙痒大减,原方继进5剂,痊愈。(龚子夫《浙江中医杂志》)《经方直解》

21皮肤瘙痒——赵亮医案

戚某,女,45岁,2019410日初诊。病史:突发全身瘙痒5天,抓之起红色条状肿起,微恶寒,既往无过敏病史,自行药店购买西替利嗪服用后好转,停药则瘙痒反复。现每日仍起风团,口干,无口苦,平素少汗,二便正常。舌质稍红苔白腻,脉细滑处方麻黄连赤小豆汤加减。
麻黄10g 连翘20g赤小豆30g 杏仁10g炙甘草10g 桑白皮15g地肤子30g 升麻15g意苡仁30g 红枣15g丹皮30g 蒺藜15g白鲜皮20g 防风15g荆芥15g3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全身瘙痒明显改善。原方续服7剂。愈。《经典经方》

22皮肤瘙痒——朱木通医案

皮肤瘙痒症,古时称为痒疹。此症在现代医学阐明,多以细菌为原因,然而皮肤科专家一致认为是不易治愈之病。中医学对于皮肤病自古已主张为内因性,即气血水三者之间,有某一种循环失调,因而发生此病。但中西医的主张为内外因之别,谁是谁非,并非我们浅学者所能下断语。兹就近所治疗而且经患者报告其结果者,据实笔之。
北平籍青年电影公会秘书陈某某先生,年三十三岁,于1960629日,由林某某先生介绍来诊。病名为干性痒疹,皮肤干燥缺乎脂肪,躯干腹背、手足等处遍发小结节红斑点,瘙痒灼热,搔抓处呈线条搔痕。此外别无所苦,而大小便亦正常。投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地骨皮,二剂全治。
数日后,陈氏来报告治愈后的情形,同时索取其所服之处方寄往台北,盖陈氏愈后因公事上北,知其台北友人也患此病荏苒不愈,托陈氏代为付处方,惟此人服药后如何则不得而知。《朱木通经方医案》

图片

34哮喘——蒋昌福医案

吴某,男,16岁,198732日初诊。患者幼时即患哮喘病,以往较轻,近年来,症状加重,每因受凉即发。发时呼吸迫促,胸闷喘咳,咳痰不畅,头部出汗,不能安卧。此次发作已经1周,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轻度发热恶风,喉间哮鸣,吸气困难,口干,纳食不香,脉象滑数,舌苔薄黄。此乃寒郁发热,痰热夹外邪阻塞息道,以致肺失宣肃,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宣肺祛痰清热。药用:麻黄8克,杏仁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10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地龙3克。
上方连服2剂,痰畅,喘定咳减,右寸脉仍现滑大而数,原方去地龙加地骨皮10克,取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泻白散意,又服2剂,诸症消失,继以玉屏风散调理月余,1年后寻访,哮喘未发。[广西中医药1989,(5):27]
按语:运用本方,以表邪与湿热共存为要点。本案哮喘内有湿热,外受凉而发,与此病机相合,故以本方清宣利湿。盖湿热郁蒸肌表,气机被阻,既不能过于寒凉清热,以免气机被遇,亦不能滥用温运、苦燥化湿,以防伤津化燥,唯以清宣为宜。此外,本案亦有痰热之征,故去生姜之温,加地龙以增清热平喘之力。《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哮喘,受凉即发,也是肺闭而气逆也。典型的表证不解,太阳一经,主皮毛,而统营卫。皮毛者,从五脏论,是肺之主也。太阳病,阳郁则发寒热,而肺闭则喘逆。脉滑数者,阳盛而郁格也,数为经阳郁热,不得外泄也。麻黄,发表寒而泄肺闭也。

35哮喘——王忠民医案

孙姓,男,59岁,198022日就诊,夙病慢支12年。3日前不慎受凉后宿疾再作,发热恶寒,无汗而咳,头痛身重,喘不得平卧,胸闷气急,咳吐痰量多而黏,色微黄,纳呆恶心,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舌质红,苔黄腻,脉浮略数。闻心音轻远,律整。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肺底闻及湿性哕音和哮鸣音。体温38.7℃。化验:白细胞18200/mm',中性78%,淋巴16%,酸性2%,单核4%。胸透:双肺纹理增强,轻度肺气肿。证属风寒犯肺,湿聚化热,肺失和降。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麻黄9克,连翘12克,杏仁、炙桑白皮、甜葶苈各15克,赤小豆30克,甘草、生姜各6克,双花24克,陈皮10克。水煎,分二次服。
进上方3剂症即缓解,咳吐减轻,已能平卧,痰渐少,水肿消失,气急亦明显好转,体温降至正常。宗前方增损复进5剂,咳嗽悉平。[黑龙江中医药1985,(6):25]
按语:内有湿热,复感外邪,内外相合,闭阻于肺,致发咳嗽,故拟本方以外散寒邪,内清湿热。据王氏经验,运用本方应据其病位、轻重与久暂,决定剂量大小和加减。湿热在上,偏于清泄;在中,佐以理气;在下,重用利导。外邪不除者,加金银花、桂枝;痰湿阻肺者,加前胡、白前;痰涎缠盛者,加苏子、甜葶苈等。《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仲景病案学》

36黄疸——论医案

尹某,男性,40岁,病历号192297196634诊,近2个月右上腹疼痛,经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自昨日起发热恶寒、身目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苔白腻,脉浮弦。证属外邪里湿,郁而化热,治以解表化湿,予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6克,连翘10克,赤小豆30克,桑白皮10克,炙甘草6克,大枣4枚,生姜10克,杏仁10克。结果:上药服3剂,热退,痒已,但黄疸不退,且逐渐加重,后确诊有胰头癌,不及2个月病逝。《解读张仲景医学》

图片

53急性肾炎——陈瑞春医案

陈某,女,19岁,学生。1983820日初诊。病者参加高考之后,自觉疲乏无力,一身困重,早起眼睑浮肿,不发热但觉诸身酸楚,尤其是腰酸不舒,小便灼烧不畅。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t++),管型(+)。脉浮缓而软,舌苔白润。处方:麻黄10g 杏仁10g 连翘10g 桑白皮15g赤小豆30g 滑石15g 生甘草5g 白茅根20g益母草20g每日1剂,分2次水煎服。嘱服5剂。
二诊:826日。服上药后,浮肿消退,全身轻爽,小便清长畅利,食纳正常,脉缓软,舌苔润滑薄腻。尿常规:蛋白(++)。守原方加僵蚕10g,防风10g,藿香10g,叶10g,嘱服7剂。
三诊:94日。患者自觉症状消失,饮食、二便均正常,小便常规:蛋白(-),脉缓,舌润。遂改方。处方:生黄芪15g 防己10g 茯苓皮15g 杏仁10g桑皮15g 防风10g 赤小豆30g 白茅根20g益母草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嘱服10剂,复查小便,再酌情停药与否。两个月以后,患者入学就读,告谓尿常规正常未见反复,遂停药。
按:急性肾炎属中医风水范畴,病机为表郁湿热,治当宣肺解表。俟表邪解,湿热除,病自愈。但临证时不能满足于临床症状消失,一定要小便常规全部阴转,仍须服药巩固。如无其他变故,可以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基础,酌情加减,一方到底,无须易方。笔者验证多例,疗效确切。《伤寒实践论》

54浮肿肾炎——张东军医案

樊某,男,28岁。患慢性肾炎2年余,先后在市级医院住院治疗两次,用抗生素、激素及利尿剂治疗,症情缓解。但尿常规检查始终蛋白(+++),下肢轻、中度浮肿不消。缘气候变化而患感冒使病情加重,经用青霉素一周病无缓解,故于1985115日前来就诊。症见颜面虚浮,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按之没指,腰胀痛,左侧尤甚,小便量少,色如茶,腹胀食少,舌边尖红、苔黄而黏,脉滑少力。尿常规:蛋白(+++),白细胞(3-5),红细胞(1-2),颗粒管型(0-1)。证属邪热入里与水壅结而成湿热内盛,治以清热利水解毒。方药:麻黄10克,连翘15克,赤小豆50克,杏仁15克(捣),茯苓20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5克,生姜1克,大枣5枚。
服药5剂,尿量大增,肿消大半,尿常规:蛋白(++),余正常,舌苔趋净。上方增党参15克、炒山药20克、山萸肉15克。服7剂,病情稳定,患者只有活动后下肢有轻度浮肿,尿常规:蛋白(+),继以补益肾气法,巩固疗效。[中医药学报,19893):33]《仲景病案学》《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本案是水气。肺主治节,通调水道,外感肺闭,不能通调,则停为水气。麻黄,发其表闭之寒,泄阳经之水,与里阴相得,大气一转,水气必散。风水用越婢汤,麻黄六两90克,以发汗的形式,泄经阳内郁之水。

55水肿肾病——郑拱苍医案

蔡某,女,23岁。省文工团团员。1958年夏,因患肾病,住某院治疗,初愈即返,不久复发。面部浮肿延至秋季前来诊治。据诉:肿先目窠,循及腹部。膈间饱闷,干咳失眠,月经过期,精神倦怠。舌苔燥白,脉象濡迟。显系肾气不藏;肾上连肺,水无所主,泛于高原,治节失其清肃,因而阻室气机,胸部不宜,故于咳舌燥。本症属于腰以上肿,治宜发汗,宣通肺气,导水下行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生麻黄6克,连翘、桑白皮、五加皮各9克,赤小豆、茯苓皮各15克,绵茵陈24克,炙甘草3克。连服4剂,面肿已消,胸膈较爽,脉转和缓,月经已行。
但汗出恶风,身重肢肿,是为水气相搏,营卫不和,阻滞枢机,治宜行水,给予防已茯苓汤加味。木防已15克,生黄芪15克,茯苓24克,桂枝6克,白术、桑白皮各9克,生姜皮、炙甘草各3克。连服5剂。
后以川牛膝、川萆薢、五加皮、茵陈、生栀子、泽泻、玉竹、女贞子等出入为方,肿胀均消,睡眼亦舒适,脉缓和;舌苔润滑,但体力未健。月余复来续诊,仍以前方加减2剂与服,继以金匮肾气汤以善其后。(郑拱苍.风水,福建中医药,1960148
按:此例肾病初愈复发,肿从上起,延及腹部,且兼见干咳、舌燥等,系肺肾俱虚,复感风寒,寒郁化热之候。急则治标,先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化裁,发汗利木、清热解毒,服后邪退症减。惟皮中水气未尽,营卫欠和,故改用扶表利水,待肿消,脉证转和以后,更予金匮肾气调养,遂愈。《经方临证集要》
论:目下如卧蚕,此是水气病的提纲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