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强排能力,对整个杭嘉湖流域防洪来说都举足轻重。省水利厅计划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城西南排工程改变了城西洪水北排入太湖的现状,与杭州三堡、八堡工程联动,可以将杭州地区的强排能力提升至750立方米/秒,极大减轻太湖流域防洪压力。
杭州城西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人口和产业集聚。西溪湿地、和睦湿地和五常湿地等天然低地众多,断层、软岩等地质环境对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打通城市排涝的“高速水路”?
城西南排工程给出了城市内涝治理的“杭州答案”。通过进水口收集洪水,经深埋隧洞南排钱塘江,从而降低河网水位。经河网水动力模型充分研究论证,在骨干河流汇水节点和城市低洼易涝点附近建设九曲洋港等5个进水口。这些进水口犹如巨型“漏斗”,收集河网洪水。
在充分利用现有河网水系的基础上,水利专家们把目光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大胆提出了用深层隧洞排水方式打通地下排涝“大动脉”。综合考虑现有的地铁等基础设施和经济、地质、运维等因素,决定在水平面以下55米深的地方,利用国内最大直径的双护盾硬岩隧洞掘进机(TBM)施工技术建设排洪隧洞。
“城西南排工程是国内首个实施的深隧排涝项目,也是国内排涝规模最大、洞径最大和埋深最大的深层隧洞排水系统工程。”项目设计单位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项目总工程师杨飞说。
城西南排工程不仅是座防洪排涝重器,工程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了生态功能,通过反向配水从钱塘江自流引水至城西河网,采用高效澄清处理工艺引入城西河网。反向引水时间每年可以超过300天,具备25立方米/秒以上的能力,将有效改善城西河网水生态环境。
今天开工的南北线工程,北起余杭塘河与九曲洋港交汇处,南至钱塘江九溪段,主要包括九曲洋港、顾家桥港、留下河三个进水口,长约18公里、衬后洞径11米的排涝深隧及九溪出水口枢纽。
为了减少工程九溪出水口布置对涌潮的影响,工程在国内首次提出强涌潮区域“涌潮重塑”的理念。通过采用水文和河床演变分析、建立涌潮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等手段研究,微调细化工程出水口平面布置,丰富完工后九溪段涌潮景观的多样性,重塑九溪岸段涌潮基本形态,保留钱塘江涌潮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