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足与幸福

 昵称rOGCjoKE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闲时翻阅字典,“幸福”一义入目便难忘了。

幸福,即“使人心情舒畅的处境和生活。”那么,幸福从何而来?记得一句流行歌词说得好:想要别人给幸福的人永远都不会幸福。虽然此言太过绝对,但也颇有道理,幸福靠不得别人施舍,需自己去追寻。而“知足常乐”似乎便是寻求幸福快乐的捷径了。

佛教也有言:“人生下来便是苦的,而苦的根源来自与欲望,只要消灭了欲望,自然便能摆脱忧愁苦难,就达到了所谓的极乐世界。”至于道家所言清心寡欲,也是同理,少些欲望,幸福自可翩翩来临了。可见,“知足”二字便是快乐幸福的真谛了。

人的欲望之生,绝对自然,这也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动力,试想,假如人人都没了欲望,那岂不退回到老子所推崇的小国寡民时代了吗?

但人的欲望偏偏又是永无止境的,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人的本性便是贪婪。无需举例,古今多少凡人巨贪都因欲壑难填而走上了不归之路。没钱时不快乐,家财万贯后依然不快乐,都是不知足的缘故。

那么,是否知足便可以常乐了呢?

孔子弟子三千,贤者72人,而最有名的还是颜回和子路。孔子似乎更喜欢颜回,常批子路太急勇冒进,而赞颜回的安贫寡欲。

《论语·雍也第六》篇赞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身处贫民窟,饿了吃一竹箪米饭,渴了饮一瓢井水,如此境遇如果能依然有如蜜般的幸福感觉,自然堪称是知足的典范了。

但颜回的快乐是否发自内心呢?

安贫乐道的颜回的偏偏寿命很短,仅三十几岁,难怪有人怀疑他死于营养不良了。 

以一篇《桃花源记》名垂千古的陶渊明,既是古代田园诗的鼻祖,又是清心寡欲的代表,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弃官归田,一享田园之乐。其诗《饮酒·其五 》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的快乐之境让人实在羡慕。

可是,史载,归田后的陶渊明生计窘迫不堪,常靠亲戚四邻接济度日。生平酷好酒,却常无钱买酒,只好到邻家蹭酒喝,喝醉便归。尽管诗人多有洒脱豪迈的本性,但穷到无钱买酒喝的地步,对于一个好酒之人来说,他还可能真的幸福快乐吗?

常羡慕王羲之“曲酒流觞”序兰亭、欧阳修“传花饮酒”平山堂的雅趣潇洒,可如果无其身后的经济基础,则一切都不可得了。

杜甫,一生凄凉,先寄居于长安,再漂泊于西南,常举家无食,甚至幼子饿死也无能为力。试想,此时杜甫是否有那份闲情逸致寻求那份快乐浪漫?

杜甫,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代表,无愧此名,他的诗真实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亦真实地显示落魄文人的真实心态。

如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又如其《登高》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再如其《登岳阳楼》云: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诗中的苦境着实让人同情。

人心不足蛇吞象,若对物质追求的欲望太过强烈,其下场最终是可悲的。

然而,若一个人的衣食尚且有忧,再知足又怎能激发心中的愉悦?或许没有物质基础的单一的所谓的精神愉悦,多少有一些自欺欺人,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

当然,或许颜回、陶渊明等人已到了那种至臻至纯的超然境界,那则是非常人可思,非常人所达的了。

尊敬的读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