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看过《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吗?

 昵称rOGCjoKE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2021中国春节档电影哪两部最火?这问题问得很弱智。答案谁都知道,自然是《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焕英》。

实话实说,这两部电影我都还没去看。我特别怀念小时候在农村看的那露天电影,但对到影院看电影一向缺乏热情。

也许是年纪大了,或者本性怕热闹,心底更愿意等电影视频上线了,静静地在自己客厅里看。

按道理来讲,没有观看就没有发言权,但网上一些关于这两部电影夸张的宣传最终引起了我表达与评论的欲望。

还是先来看看网上的一些新闻与评论吧。

“中国电影市场最受瞩目的春节档在牛年空前火爆,目前已创下超过70亿的票房成绩,超越2019年春节档总票房的59.05亿元。这个史上最强春节档也让2021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正式突破100亿。”

“截止20日猫眼电影票房《你好,李焕英》总票房接近38亿,总预测票房52亿;《唐人街探案3》总票房39.4亿,总预测票房45亿。贾玲已然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女导演。”

“贾玲的处女作就收获了如此好成绩,打破国内影史纪录,成为中国影史票房最高女导演,也彻底扯下了大导演们的遮羞布。”

“贾玲的一部电影的票房就超过了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大导演一辈子票房的总和,这让大导演们情何以堪。”

为了宣传目的,可以忽视一切现实。不知这算不算是网络暴力?

大导演拍得不如贾玲好?是否看过张艺谋的《秋菊打官司》《菊豆》?是否看过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否看过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一九四二》?

几十年前的物价多少,今天物价多高?房子从3900涨到93000,难道看不到?那么今天的五十亿相当于20年前的多少亿,会算账吗?

十几年前有多少人进影院看电影?今年这样的票房和疫情有无关系?积攒了一整年的观影热情,在春节档一股脑释放,这样说没错吧。

如此的票房背后有多少网络宣传的力量?这样的电影背后有多少资本运作的影子?

电影曾经是一门很了不起的艺术,如今当然一切都要向钱看。

《唐人街探案3》是喜剧推理电影,《你好,李焕英》是喜剧亲情电影,都属于典型的商业片。商业片自然票房是王道。但票房高就是好电影吗?未必。

也许恰恰相反。往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下里巴人,应和者众。

盲目的自信,盲目的从众,似乎已成为时代的特征。

有观众问陈丹青:“当代年轻人每个人都在表达个性、真性情。这是否自我过剩,表达欲过剩?”

陈丹青如此回答:“从现在年轻人表达中,我没有看到个性,只有共性,语言、表达方式、词语趋同;网络(手机)正在教你们怎么说话,正在消灭个性,同一性越来越强;所以看不到自我的过剩,看到的是表达的过剩;聊不完的微信,看不完的微博,洋洋万言,不知所云。”

陈丹青的话说得很通透,通透得让人落泪。

大众狂欢的背后往往是艺术的没落,古今圣贤多寂寞。

《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初期都是手抄传世的,大师们没有看到自己的作品付梓印刷。

梵高一生穷困潦倒,依然痴迷画画。在贫穷和孤独中,他画了二千多幅精美的画,包括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但他的画生前只卖出去一幅,据说还是他弟弟为了鼓励他委托别人买的。

1842年,司汤达寂寞死去。他引以为傲的《红与黑》前两版印了不到八百册,即便是巴尔扎克推荐的《巴马修道院》,也只卖出1200多册,可谓惨淡。“到1880年,将有人读我的作品,到1935年,人们将会理解我。”大师如此说。

《你好,李焕英》,一位观众评价得似乎不错:“两小时的小品+结尾强制催泪。”简洁明了,也许一语中的。

但对于普通大众,有这两点已经足够了。

生活压力不小,花了钱,就是找个乐子,把小品植入电影逗人乐,有何不可?亲情最动人,谁都是有爹有妈或当爹当妈的,铁石心肠也难过亲情关。哭一哭,表明自己尚还是有心有肺的性情中人,难道不好?

有笑有泪,真是好电影,这钱出得值,这就是大多数观众的心理。

存在就是合理,卖座才是王道。这对商业和金钱来说是真理,但对艺术来说,往往是个伪命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