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白僵蚕

 虚竹怀远 2022-11-04 发布于湖北

查看源图像白僵蚕

(一)概述

【功效】①散风泄热:用于热病初起。②祛风止痉:用于惊风抽搐,面神经麻痹,常配天麻、全蝎。③化痰散结:治疗瘰疬、扁桃体炎、腮腺炎。④解毒利咽:治疗咽喉肿痛。

【用量】内服:煎汤,5~10g;研末,1~       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对异体动物蛋白过敏者慎用。

【前贤论述】

(1)《药性论》:能入皮肤经络,发散诸邪热气也。

(2)《本草求真》:僵蚕,祛风散寒,燥湿化痰,温行血脉之品。故书载能入肝兼人肺胃,以治中风失音,头风齿痛,喉痹咽肿,是皆风寒内入,结而为痰。合姜汤调下以吐,假其辛热之力,以除风痰之害耳。又云能治丹毒瘙痒,亦是风与热炽,得此辛平之味,拔邪外出,则热自解。

(二)应用

1.热病初起 僵蚕散风泄热之功甚著。朱老认为,热病初起常证兼表里,倘表里同治,内外并调,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有截断、扭转之功。早年即采用聂云台氏创制之“表里和解丹”治疗多种热病初起而见有表里证者,或病起已三五日而尚有表证存在者,服后常一泻而脉静身凉,或显见顿挫,续服数次可瘥。盖其功能疏表泄热,清肠解毒,可表里双解,缩短疗程,不论成人、小儿,除正气亏虚或脾虚便溏,或发热极轻,而恶寒较甚者外,均可服之。处方:僵蚕45g,蝉衣、甘草各30g,大黄135g,皂角、广姜黄、乌梅炭各15g,滑石180g,共研极细末,以鲜藿香汁、鲜薄荷汁各30g(如无鲜者,可用干品各45g煎取浓汁代之),鲜萝卜汁240g,泛丸如绿豆大;成人每服4~6g,妇女、体弱者酌减;小儿10岁左右服2g,6~8岁服1~1.5g,2~5岁服0.5~1g,每日1次,连服1~3日,热退即勿再服。

2.小儿惊痫夜啼、癫痫、惊搐《本经》以僵蚕为治“小儿惊痫夜啼”之品,后世以之组成治小儿惊风搐搦之处方甚多,常需配伍蜈蚣、全蝎等以加强熄风定惊之力。朱老曩年取《保婴集》治惊风方(青蒿虫若干,捣和朱砂、轻粉,制丸如粟粒大,一岁一丸,其效“十不失一”)加僵蚕、全蝎二味,治小儿高热、惊搐,效甚验捷,因而定名为“解热定痉丸”。处方:僵蚕20条,全蝎12只,飞朱砂10g,轻粉12g,共研极细末,加青蒿虫(青蒿节间有小虫,须在秋分前后剥取,否则即羽化飞去)若干捣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4粒,日2~3次,待热挫搐止即停服。朱老治疗癫痫常用“复方止痉散”(蜈蚣、全蝎、僵蚕、地龙各等份,研细末),每服2~4g。1日2次,有显著的熄风定痉之功,对癫痫经常发作者,坚持服药,可以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3.血管神经性头痛 证多因内伤外感致风痰上扰清窍,治疗在辨明主证的基础上,佐以祛风化痰奏效方捷。僵蚕善祛风化痰通络,伍入主方,常获显效。

4.痰核、瘰疬《本草纲目》赞其善于“散风痰结核,瘰疬…··”。本品长于化痰软坚,诸凡痰核、瘰疬、喉痹,均有佳效。乳腺小叶增生症,属之“乳癖”范畴,多因肝气不舒、痰气交凝、冲任失调而致,治宜疏肝解郁、化痰软坚、调协冲任。以僵蚕为主组成之“消核汤”(僵蚕12g,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各9g,陈皮6g,甘草3g),具有佳效,一般连服5~10剂,即可奏效。“瘰疬”多由肝肾两亏,痰火内郁,结而为核,其核肿硬未化脓者,可用僵蚕、大贝母各2份,全蝎1份,研为细末,另用玄参、夏枯草各1份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食后服4g,1日2次。能软坚散结,化痰消核,坚持服用,能取得良效。

5.中风、面瘫 本病多由脉络空虚,风、火、痰、瘀等邪气痹阻经络所致,属中医“中经络”、“僻”、“歪嘴风”等病证。初起宜平肝潜阳,化痰清热;俟症稍缓解,则须活血和营,消除经隧之瘀,风阳熄,痰火平,营血调,络脉通,则枯者荣,废者起,庶免后遗之患。常用可随证配伍僵蚕以定风化痰解痉。对于某些顽固病例,朱老采用以僵蚕、全蝎为主的“平肝祛风汤”治疗,处方:僵蚕12g,炙全蝎2g(研分2次吞服),炒荆芥6g,黄菊花、嫩钩藤(后下)各15g,生白芍、竹茹各9g,石决明30g(或珍珠母30g),病程长而病情较重者,加白附子6g,水煎分2次服,每日一帖,连服20帖以上。

6.咳嗽、哮喘 感冒后咳嗽久不愈者,临证屡见不鲜。其表现为咽痒阵咳,痰粘量少。多属外感之后,风邪留恋所致,可用止嗽散加僵蚕,收效颇佳。此外,单味僵蚕粉,每服3~5g,日2次,对哮喘之轻者,有缓解作用,可解痉定喘,化痰止咳,散风泄热。对哮喘重度发作者,可加广地龙,二味药均有较好的平喘作用,姜春华教授常将此二味药加入截喘方中,以增强截喘效应。

7.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病变在肾小球,血络丰富而且微细,似符合中医经络学中的“孙络”的特点。僵蚕味咸入肾,善搜风通络。临床以黄芪当归合剂为基本方剂,方中配以芡实、金樱子等药物,重用僵蚕20~30g,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可减少蛋白尿及血尿,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8.糖尿病 僵蚕具降糖之效,研粉吞服,每次4g,1日3次,可用于糖尿病。运用僵蚕为主药治疗糖尿病,适用于不伴有心、脑、肾及血管病变,空腹血糖未超过15mmol/L的患者,疗效明显。

9.慢性咽炎 朱老指出:慢性咽炎相似于中医之阴虚喉痹,多由痰热蕴结日久,耗伤肺肾之阴,而致虚火上烁咽关使然。患者咽部焮红灼痛。咽壁有颗粒小泡突起,哽然欠利;讲话较多则咽部不适,发音欠扬,常有口干咽燥之感。苔薄质红,脉弦细或带数。治宜养阴清热、化痰利咽。验方“咽痛散”:炙僵蚕、炙全蝎、黄连各8g,炙蜂房、金银花、代赭石、生牡蛎各10g,共研细末,分作20包。每服1包,1日2次,食后2小时,用生地、麦冬、北沙参各6g泡茶送服。连服3~5日咽部即感爽适,继服之即可痊复。

10.荨麻疹 即“风疹块”,多为风热客于营分,治宜祛风泄热,凉血活血,僵蚕长于散风泄热,对风热型荨麻疹,甚有佳效。朱老常用僵蚕、姜黄、蝉衣、乌梢蛇、生大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5g,日2次。如久治未愈,而气血亏虚者,宜佐以益气养血之品;脾虚者又应参用补脾渗湿之剂。

11.牛皮癣 多因风热之邪积聚于皮肤肌腠,而致气血运行不畅,郁而生热化燥,耗伤津血,肌肤失养,鳞屑不断产生。故治疗上一般以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散瘀为主,久病则参用凉血之品。但此症殊为顽固,不易奏效。苏州市中医院皮肤科创订“四白散”(白僵蚕、白花蛇、制白附子、白蒺藜各等份为末)内服,日3次,并用“黄升膏”(黄升20%,和蜂蜡、麻油调为糊状)外搽,一日2次(少数患者有局部过敏现象即停用),对部分病例有效。因僵蚕疏风泄热,解毒疗疮,白花蛇搜风通络,白附子辛散祛风,白蒺藜辛散苦泄,所以对初中期之牛皮癣甚为合拍。倘久病血虚者,宜配合养血凉血之品。

12.乳痈、乳癖 乳痈初起,乳部有癖块,多有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乳汁阻塞而致,不即消散,易致化脓。若外皮尚未红肿者,可用生僵蚕末,以醋调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一般数日可消。乳癖则可以“消核汤”(炙僵蚕12g,蜂房、当归、赤芍、香附、橘核各9g,陈皮6g,甘草3g),连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13.重型风湿关节炎 反复发作,久治未愈而寒湿偏盛者,朱老用“五虎汤”(炙僵蚕、炙全蝎各6g,蜈蚣3条、制川、草乌各3g)多收效。阴虚体弱者慎用。此方加天麻、白芷、当归身、牛膝,可治小儿麻痹症(剂量酌减);加蒲公英、地丁、九里明,可治痈疽。五虎汤如作散剂内服,仅需1/3量,既节约药材,又可提高疗效。

(三)按语

僵蚕僵而不腐,得清化之气,又名“天虫”,味成辛而性平,入心、肺、肝、脾四经。本品对温邪感染最为适用,是故杨栗山之《寒温条辨》首推本品为时行温病之要药。因其功能散风降火,化痰软坚,解毒疗疮,故于风热痰火为患之喉痹咽肿、风疹瘙痒、结核瘰疬等症均适用之,治流感发热及风热型伤风感冒效亦佳。并能治癫痫、头风作痛、糖尿病、小儿惊搐、口眼喝斜等症。由于本品具有轻宣表散之功,对风热壅遏而痘疹不能透达者,最能表而达之。

僵蚕主要含脂肪及蛋白质,白僵菌还含甾体11α-羟基化酶系,用于合成类皮质激素。是否因其能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调节功能,而达到愈病之目的,尚待进一步探索。其醇水浸出液对小鼠和兔有催眠作用,煎剂有对抗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作用,可以与熄风定痉作用相印证。

僵蚕因异体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对有动物蛋白过敏者应慎用。尚有较强的抗凝作用,对有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应慎重使用。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