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经量变少原因揭秘

 云深易医 2022-11-04 发布于江苏

一个未谋面的28岁网友加我微信,问自己近两个月月经量突然变少的原因是什么?无舌无脉,我只从其28岁这个年龄段暗自分析,此人应该还有颈椎和睡眠两方面病症,回答果然有。聊天内容如下:

为什么月经量突然变少,会与颈椎和睡眠出现症状有关联呢?

人是一个活着的整体,任何一个症状的出现,都不会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只有弄明白身体的整个运行原理后,才由此及彼、举一反三。

这里,我们先讲一讲月经产生与运行的原理。

关于月经的产生原理,《内经》中是这样说的:“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此句历代医家的解读很多,已经成为中医界的一个疑案遗留问题了。

笔者不揣浅陋,在此略将自己不成熟的理解公诸如下,以期方家指正。

笔者认为,欲理解此句,关键点在于正确理解“天癸”、“任脉”、“太冲脉”这三个含义。

天癸:“天癸”一词,在《内经》中是突兀出现的,可以说是前无交待,后无解释。这也是引发后世各种各样解说原因。笔者认为,此二字即无来源,可就字论字,首先,“癸”字与易经中的十二地支有关,这一点应无什么疑义。略懂易经的都知道,十二地支对应五行,其中壬癸属水,而壬为阳水,癸为阴水。而在五脏之中,肾为水脏,对应的恰恰是壬癸。由此可知,“癸”应该与肾脏系统有关系。至于“天癸”中的天字,万物皆缘于天地所生,所谓“先有天后有地”,此处的“天”字应该是先天的、原始的意思。所以,笔者认为,“天癸至”应该是指先天的肾的功能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所达到的一种状态。

任脉:这在《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很清楚:“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太冲脉:太冲脉即冲脉,此脉《素问》与《难经》的说法虽不一致。《素问·骨空论》说:“冲脉者,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而《难经·二十八难》则说:“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也。”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冲脉是“至胸中而散也”。

根据对以上“天癸、任脉、太冲脉”的溯源理解,删繁就简,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月经形成路线图,即太冲脉是伴随着少阴经(或足阳明经),挟脐上行(至于冲脉“上渗诸阳,下渗诸阴”与本文关系不大,在此暂不展开),可以简画如下:

至此,可以将“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这句话形象的理解成:女子在14岁这个阶段,肾气渐盛,气血从而上升以打通任脉,灌注太冲脉,使之盛满,太冲脉因下行“渗诸阴”,于是月经开始来出现,至此达到孕育的条件。

现在因生活条件变好,孩子吸收的高能量的营养过盛,从而使“天癸”提前而至,所以现在女孩十岁左右就开始来月经,也是正常现象,这与非洲女孩处在赤道附近,气温偏高同样引发“天癸”早至,属同一原理。

以上是对月经产生的原理进行的一个简单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月经量突然变少这一病症的分析上来,就容易理解了。

月经量突然变少,有瘀堵、血虚等等原因,但万变不离其宗,即都可与月经产生的根源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当下的生活条件来说,人们早已不是忍饥挨饿年代的体质了,很多病症恰恰是营养过盛引起的。从中医角度来说,即精细化高营养能量补充过多,日积月累,引发体内气盛阳亢,阳盛则阴消,阴消血虚,任脉消减,冲脉血虚,月经量自然变少,阳盛则火旺,火旺则逆上,火旺则人不思睡,于是失眠;火旺逆上,颈肩部经络因火炙而焦枯,于是颈肩不适。其实何止颈肩睡眠不好,眼干眼胀、头疼头晕、烦躁易怒、乳腺病症、血压升高、甲状腺疾病等等一系列症状都会此起彼伏接踵而来。

古人说“理法方药”,循理辩证,病病相因,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者,医理未明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