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鲜台湾

 海倫在台灣 2022-11-04 发布于中国台湾

居住在海岛区域,最幸福的事是心旷神怡地看着广阔无垠的大海,气势豪迈地拌嘴斗舌盎盂相击……对不起用错成语了,改成唇枪舌剑吟诗作对;更是抒情写意才思散尽后,渔港咫尺,几步坐下便可大快朵颐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又能不让钱包吐血而亡。

台湾四面环海,海岸线崎岖多元——东、南、北、中部都有发达的渔港。没写“西”,是因为靠近大陆这一边,可能因地理位置关系,据说鱼量不如其他临海区域多。台湾海岸线发达,加上洋流加持,渔货量多且种类丰盛。台湾有两百多个渔港,其中以澎湖县最多,新北次之。部落格曾有个摄影爱好者游走台湾,居然拍了299个渔港的照片。我想他一定渴望再找到一个渔港,迈入三字头世界。

身为渔港众多的海岛,难免有为人津津乐道的渔港排名,评判标准通常不仅是风景秀美,吃喝玩乐是更重要的指标。有这么多渔港,就有这么多吃海鲜的地方。台湾人真的很爱吃海鲜,据国际农粮组织调查台湾人每人每年平均吃掉的海鲜量,居然有35公斤。

有朋友来旅游问哪里有正宗的台湾口味,台湾小吃是很有代表性,但介于摊贩与餐厅之间的“海产摊”也很值得光顾。

“海产摊”跟夜市小摊不太一样,小摊大多专攻一味,卖蚵仔煎的专做蚵仔煎、卖烤牡蛎的专卖考牡蛎,而海产摊基本以海鲜为主,却包罗万象,菜谱打开来就是一家台菜餐厅。有些夜市也可以找到“海产摊”,通常铺面较大,但更多“海产摊”不在夜市里,在渔港不远又靠近市区交通便利的地方,有点类似大排档,既适合家人聚餐,也适合朋友小酌,正餐夜宵皆宜,最重要的是物美价廉,三五好友点几样海鲜,炒个青菜,再来两瓶台湾啤酒,扫完后来个炒面或汤面,舒适惬意又经济实惠。

台湾的海产摊在味道上始终以传统台湾口味为主。哪家海鲜出名了,你可以推论出他家的厨师肯定很勤劳,他一定每天早起到鱼货市场采购最新鲜的海鲜。凌晨只要大船一入港,各家厨师们就急着上船挑货了,慢了一步恐怕就挑不到好货。功力深厚的师傅更是只瞄一眼,哪怕微光,就能分辨出海鲜的新鲜度。据说他们通常看鱼的眼睛和形状色泽,自然亮并有弹性就是现捞而不是冷冻再解冻的。

你听过海鲜诈骗吗?根据国际非政府组织Oceana对全球55个国家进行海鲜诈骗调查,200个研究地点中只有一个没发现海鲜诈骗。台湾鱼货来源多且广,也难逃欺诈一劫。

美国管理渔业的中央部会NOAA,整理出三大类型的海鲜诈骗:物种诈骗(以低价物种冒充高价物种),重量诈骗(包冰、澎发、裹粉)以及错误标示(包括产地、捕捞方式、洗渔、假文件)。

台湾很多鱼货都是真空包装,确保没有包冰,但细节普通百姓就很难辨识了。比如台湾人叫三文鱼是鲑鱼,智利的和挪威的鲑鱼全然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但没练就火眼金睛断然是很难分辨出的。

台湾的鱿鱼种类超多,看图理论上能辨认出,但站到海鲜市场,你恐怕是没办法分辨出品种的,我是只能说出大的和小的。大的鱿鱼一根鱿鱼须就可以吃一顿了。小的鱿鱼只有半个大拇指大,非常袖珍可爱。

台北的海鲜地标是上引水产,类似东京的筑地,游客云集(非疫情时期)。它靠近滨江果菜市场,是台北市民买菜买肉买海鲜的地方。经常的场景是游客坐在上引水产里边吃着海鲜边看着市民买菜,市民边买菜也边看着吃海鲜的游客。很像那首诗描述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如果硬要说台湾海鲜的不好,那就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略为浓郁,避免食用的清单还挺多的。为了让后辈也能吃上野生的海洋鱼类,避免只剩下水母在海里遨游,台湾禁止捕捉很多海洋野生生物,比如虾蛄,就是我们的扒虾、濑尿虾。因为它是栖息在泥沙底的物种,人们捕捞的方式需要用底拖网,这是破坏海洋环境的方式,被台湾列入避免食用清单。虽然台湾因天然地理的优势,渔民对养殖业的科技投入缺少动力,但政府保护环境的意识到位,也推出了非永续渔法以保护海洋和大自然。

突然想起老子的那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治理大国就像烹饪,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注意佐料,掌握火候,耐心细致。还是挺有道理的。

欢迎来台湾吃海鲜,饕餮之后,片刻修正,你又会是一条好汉,再回去治国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