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伤害怎么办?

 海倫在台灣 2022-11-04 发布于中国台湾

这几天台湾热爆了,热到你想古代没空调,會真心觉得他们可怜。

台湾夏季很长,空调从五月到十月都是销售旺季。清洗空调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我六月初预定,只能预定到七月初的周末来家里清洗。

上传两张清洗的前后对比照片,居住在城市喧嚣区,灰尘很大,一年一度的清洗保养还是很重要。

清洗人员告诉我,正常的空调,每年保养清洁一次,只要不是在太阳下暴晒,一直用到坏,都不用加冷媒的。是这样吗?我不知道

最近台北的天气预报基本都在36、37度,体感温度非常热,32度的时候台湾各地就预警不断,看到上海和一些城市破40度还是感觉非常惊人。

高温酷暑可能会引发热痉挛、热衰竭和热中暑,统称为热伤害,都是身体无法正常调节高温发生的疾病。

三者度是递增的,我们常说的中暑,其实是热伤害里最严重的,有超过30%的死亡率,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体温超过40度,通常是测肛温。

如果遇到热伤害的人,怎样处理呢?

在救护车或送医之前,第一时间要进行不伤内脏器官的迅速降温,先把病人移到清凉通风处,然后做:

  1. 补充水分。

喝冰水或运动饮料。台湾的医生在病人腹泻、感冒时也会让喝运动饮料,以补充身体因出汗流失的电解质,更快地从疲态中恢复。台湾的运动饮料很多种,我们通常会选择无糖的,喝进去大量糖水,没什么好。

2. 冰敷降温。

冰敷的部位是脖颈、腋下和鼠蹊处(如图)。如果现场没有冰袋,也可以不断淋湿身体散热。

我初中时有一次生病发烧,医生让家人用酒精擦拭身体做物理降温,我家人也这样做了。但这在台湾是禁止的,因酒精挥发过快,会引发脏器损伤。

如果要用冰水袋,要搭配好水和冰的比例,要非常小心内脏器官的承受力,现场要科学判断病人的体质及热伤害的程度。

做到这些就很棒了,剩下的,就交给专业的医院吧。

经常能听到一些中暑的案例,相当一部分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稍有点常识就可以了。

比如这对母女在六月泡温泉,如果是室内的还好,但这种露天的顶着烈日泡热汤,心肺当然无法负荷。

还有就是参加马拉松,台湾专业的马拉松都是早上6点或者6:30,或者傍晚5:30后开跑的,因为台湾的气候太热了,要避开烈日。曾经就有8点开跑的马拉松造成数人热伤害,引起参与者一片谴责的案例。

要了解自己的体质,要知道自己有哪些疾病,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状态。热伤害通常发生在以下情形:

  1.  酷热指数过高

酷热指数是综合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热指标。人体排汗降温,汗液中的水分蒸发从人体带走热量。但当相对湿度较高时,水分的蒸发率就会降低。这意味着从身体带走热量的过程变得缓慢,相对处于干燥空气中的人,体内就保留了更多的热量,更容易引发热伤害。

美誉为“火炉”的城市如重庆、武汉等都属于酷热指数高的地区,这样的气候也决定了一方饮食,只有这样吃,才能让身体更舒服。

2. 剧烈运动 

不要参加超过自己体能负荷的运动。体能是因人而异的,了解自己身体是自己的责任。

我曾经有个同事,年会上没人劝酒,他自己喝了半瓶白酒,然后马上撂倒,睡到结束。送他回宿舍的人发现到达时他已无法走路,只能叫了救护车送去医院输液。

这并不是一个很对应标题的论据,但了解自己身体这句话,总是能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他,这已经是11年前的事了。

3. 水份缺乏者

补水、补水、补水——说三次。

4. 肥胖症

如果你的BMI>28,或者体重 >85kg,就要小心了,要知道自己的身体不能负荷的事情到底是哪些。

另外如果睡眠不足,体质很弱,或者有感冒、发烧、腹泻、肺炎或其他感染,有甲状腺亢进症或汗腺功能不良者,或者有慢性疾病,心肺功能不良等,高温都更容易引发热伤害,也更可能对你造成比别人更大的影响。

因为疫情,很多人群聚集的地方要尽量少去;因为炙热,户外很多地方也无法前往;家便成了几乎是唯一的避暑山庄。假日空调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

要是此时来个大停电,完全是“雪上加霜”。我只能说自己算幸运,台湾虽然停电频有发生,但暂时还没轮到我住的这一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