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清单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助记 | 古代音乐和名曲

 金苹果6 2022-11-04 发布于北京
Image
Image

 古代音乐

Image

1.五音、六律 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的高低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

宫1 商2 角3 徵4 羽5

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

宫1 商2 角3 变徵4 徵5 羽6 变宫7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即黄钟、太簇、姑洗、蕤(ruí)宾、夷则、无射。

“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孟子》)

2.十二律 又称十二律吕。古乐的十二调。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12个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其中单数的称“律”,双数的称“吕”。

3.八音 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4.雅乐 “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

5.俗乐 “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廷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古代名曲

1.经首 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六幺 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本名《录要》,后讹为《绿腰》《六幺》。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霓裳 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全曲共12遍,前6遍为散板,无拍,不舞;后6遍有拍,有舞。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4.桑林 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5.无射 本指古代十二音律之一。又指周景王所铸的钟名。苏轼《石钟山记》:“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Image

6.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7.下里巴人 《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通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Image
Image
Image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