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呱呱坠地时,赤条条的光净身。父母既不嫌我们丑,也不嫌我贫,除却呵护有佳,便希望把更好的东西给予我们。 怎知道当儿女长大成人后,却常常感觉,总是对不起自己,没为自己找到工作或是没给自己留下房产,常常耿耿于怀,甚至嫌弃父母年衰体弱、唠叨个没完。全然忘记,自己是怎样长大成人,不曾受到饥饿。 父母怀抱三年为你擦屎刮尿,从没有抱怨和嫌弃。 孩子饿了,为他喂奶;孩子冷了,为他穿衣。但有几人,能为父母做到这些? 他们一生到老,心力用尽,只累得耳聋眼花,牙也掉了,腿疼腰弯,行动不便。直到离世时,最后叫的依然是你的名字。 古代圣人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种福田,堪比奉事佛陀之功德。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 经典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在饥荒中,佛陀出去乞食,但一连几天都是空钵而返。 一位比丘遇到佛陀问:“世尊,你讨到食物了吗?”佛陀回答说:“没有。” 比丘听后很伤心,就卖掉了自己的三衣,买了一碗斋饭,送给了佛陀。 佛陀在了解这碗斋饭的来历后,对比丘说:“出家人的三衣,极贵重。我领受了你的好意,却消受不起这碗饭。” 比丘连忙说:“您是三界的福田,你不能消受,还有谁能消受呢?” 佛陀问比丘:“你有父母吗?” 比丘说:“有。” 答说:“拿这饭去供养你的父母吧。” 比丘说:“您都无法消受,我的父母怎么有资格呢?” 佛陀说:“你的父母能消受,他们生育了你,对你有极重的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