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假期最多的王朝:说说宋人的休假制度

 昵称503199 2022-11-04 发布于北京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中国作为传统的农业国家,对季节和时序的理解和运用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也由此产生了24节气以及丰富多样的民俗节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日一沐,五日一浴”,劳作与休息的安排随着季节的变化也日渐完善,还演化出关于公休假的“休沐”一词。

汉时实行的是“五日休”,即朝中官员每五日休息一日。唐髙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则开始实行“旬休”,官员每十日休息一天,一年假日三十六天。宋代随着官员的增加,假日制度因革相承,发展创新,成为我国古代假期最多的王朝。

马远《山径春行》

宋代奉行“以文佑国”,在宋人的记载中,休假有休沐、归沐、休暇、休务、旬休、旬假等众多说法,还有朝假、式假、告宁、告归、谒告、谒归等不同的休假类型。赵宋立国伊始,百废待兴,休假制度基本沿袭唐制,司马光诗作“风雨难期王事剧,未知休沐几旬来”,道出了因政务缠身而对假日的企盼。然而,随着政治统治的逐步巩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社会秩序的渐趋稳定,包括节假制度在内的各项政治制度得以逐步创建完善。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祠部厘定官员休假制度时,规定的休假日就达一百二十天。宋代公休制度虽然沿袭唐制,实行“旬休”,但节庆假日则花样百出。

据《文昌杂录》记载,一年“凡七十有六日”,其中有传统三大节:元日(春节)、寒食、冬至,各休假七天;天庆节、上元节也休假七天;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降圣节、腊日各休假三天;立春、人日、中秋节、春分、春社、清明、上巳、天祺节、立夏、端午、天贶节、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授衣、重阳各休假一天。

南宋时公休假日有所缩减,除了春节、中秋、清明、端午等当代仍然休假的节日,与农事相关的节气如立春、春分等也是宋朝节假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嵩《水殿招凉》

宽松的休假制度为平日忙碌于公务的人们提供了闲暇时间,人们在假日里游观赏玩,放松身心,探亲访友,寻芳讨胜,催生出璀璨夺目的节假文化。

杭州每年春天的“花朝节”就承袭于南宋。《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不仅是花朝节,每逢重大节日,都会举家出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唯每岁清明日放万姓烧香游观一日”,于是东京城“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除了清明,元日、上元、七夕、中秋、重阳等,城镇中都会有盛大的出游队伍。人们或会友于茶坊、酒肆,或流连于园林、寺观,或踏青于野外、湖边,王公贵族、士农工商、男女老少结伴而行。

赵令穰《陶潜赏菊图》

休假之制,助力了宋代璀璨的士人文化,宋代的休假体系也为当今公共节日提供了基本框架,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节俗文化原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