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敲奏和谐曲的木鱼
2022-11-04 | 阅:  转:  |  分享 
  
敲奏和谐曲的木鱼木鱼连一点腥味也沾不上,不知怎么也粘上了一个“鱼”的名字,其实它连“囊鱼”都不如,它不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既然有“木鱼”之
称,也必有他的道理。木鱼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它的形状有两种,一种如团鱼状,中腹刳(ku)空,如鱼张巨口,以利共鸣,用圆头小木槌敲打
。其状大小不一,一般直径7---16厘米不等,大的可达70厘米。大的发音低厚,小的发音高亮。木鱼作为一种打击乐器,在协奏曲中,主要
为增加节奏感。有一种“编组木鱼”也常用于欧美伴舞乐队和爵士乐队。这种木鱼在庙观经堂作法器使用,佛道僧尼念经必敲,其作用大略有三:一
是增加肃默的气氛,按宗教信徒所说:冥冥之中有个“三知神”,木鱼一敲,等于钟声响起,他们就听到,人们不得随便,态度须严肃起来;二是增
加节奏感,既起领快慢,又协调众乐;三是可以为深夜或长时间诵经僧尼消除疲劳,清灯木鱼,解除寂寞。还有一种长条形木鱼,上面还刻有鱼鳞,
像一尾草鲲鱼,悬于寺庙斋堂檐下,通知僧众斋饭或集合作功课时敲打,又呼为梆子。这些木器怎么跟“鱼”连在一起呢?古人解释木鱼的制作为“
刳(ku枯)木为鱼形”,将木之中心“剖开挖空”,这既合乎佛家“四大皆空”的理念。又符合传统的中国文化。《庄子·天地》中讲:“君子不
可以不刳心焉……” 木鱼这种“中凿空洞”,正是喻意着佛家“洗去有心之累”的代理形象。再说,佛家的宗旨在“普渡众生”,而鱼恰恰是人之
身旁为数极多的“众生”,自然也成了首选。千古以来,佛家“以鱼放生”,大概也是出于这个道理。更为重要的是,从上古之时,人们有着一种“
天、河、地、川相连”的幻想,他们把栖居于“浮天载地”水域中的鱼,赋于沟通天地的职能。凡间的人、活着的人,为上苍、为亡灵唸经拜忏,怎
么能到达另一个世界,怎么能到达该受用人手中,怎么能让这些“善举”开花结果呢?那就要有一种在天地河川中奔走往返的信使,这就非鱼莫属了
!还有一说,佛家为警戒僧众昼夜修行,特刻木为鱼形, 以为鱼日夜不闭眼,可以时刻监视着他们。由此可见,木鱼被摆上了寺庙的经坛是件顺理
成章的事。1
献花(0)
+1
(本文系双月楼书斋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