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毕加索 | 艺术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的灰尘

 悲愤的公牛 2022-11-04 发布于加拿大



来源:楚尘文化  ID:ccbooks

图片

巴勃罗·毕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10.25-1973.4.8

西班牙画家

西方现代艺术创始人

对后世艺术影响巨大

✎本文由楚尘文化综合整理,转载请附上文末二维码

毕加索生于1881年10月25日,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他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他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

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作品风格丰富多样,后人用“毕加索永远是年轻的”的说法形容毕加索多变的艺术形式。史学上不得不把他浩繁的作品分为不同的时期——早年的“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盛年的“黑人时期”、“分析和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又称“立体主义时期”)、后来的“超现实主义时期”等等。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1973年,他静静地离去了,走完了92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语  录

图片

我妈妈曾对我说,如果你是个士兵,你要成为将军;如果你是个修士,你要成为教皇。不料我当了画家,于是我就成了毕加索。

图片

好的艺术家模仿皮毛,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魂。

图片

我总是在做我不能做的事,为的是从中学习怎样去做。

图片

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长大之后仍然是个艺术家。

图片

艺术的使命在于洗刷我们灵魂中日积月累的灰尘。

图片

我画什么东西是在我思考它们的时候,而不是在我看到它们的时候。

图片

一个人要历经漫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年轻的心。

图片

如果我们想要有所成就,就得不断杀掉自己。

图片

艺术并不是真理,艺术是谎言,然而这种谎言能教育我们去认识真理。

图片

当我们以忘我的态度工作的时候,有时我们所做的事情会自动的找上我们。不必过份的去烦恼这些事情,因为它们会自然或者偶然的来到我们的身边,死亡或许也是如此!

欢   迎   关   注    楚尘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