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伐蛟说(胡字藩著《存斋偶编》第70篇)

 兔子v5aesmlfzd 2022-11-05 发布于浙江

建康顾芝珍明府(德恒),宰镇海时,刊送《伐蛟说》(并序),夫人情莫不狃于故常,而忽于远虑,迨灾患猝乘,救济不及,而后知,老生常谈之,足以虑远也,晚矣。浙江之地,蛟水时发,浙省金、严、宁、绍各府属,屡次遭水患,其间如桐庐、富阳、萧山、诸暨、山阴、会稽为尤甚,当水之骤发也,人畜田舍随波荡然。夫固有救之,无可救,而司牧者莫不目击心伤,思有所以补救之,但补救于后,曷若预防于前。比闻道路传言某处出蛟,水势陡涨数丈;某处出蛟,居民淹毙若干,是水患之由于发蛟也,明甚。何世之人偏置《伐蛟说》于不论,而徒束手于横流猝发时,倘所谓狃于故常,而忽于远虑者,非欤用特采伐蛟之说。识产蛟之处,有士色之可辨;有光气之可瞩;有声音之可听,其镇之也。有具其驱之也,有方蛟虽暴固无,虽翦除也矣。凡作民牧者,能刊其说,广为流布,並悬小赏,格有掘得者,官给银若干(陈文恭公抚豫章时,悬赏掘得蛟者,官给银十两)。村转相传说,人人居耳目,注精神,先事而侦候,临事而周,防庶几永,无水患矣。蛟似蛇,四足细颈,颈有白婴,本龙属也。乃雉与蛇,当春之后而交,精沦于地,闻雷声则入地成卵,渐次下达于泉,积数十年,卵大如轮。生蛟之地,冬雪不存,夏苗不长,鸟雀不集,其土色赤,其气朝黄而暮黑,星夜上冲于霄。卵既成形,闻雷声,自泉间渐起而上,其地之色,与气亦渐显而明。蛟未起二、三月前,远闻似蝉闷在人手中,而鸣又如醉人声,此时能动不能飞,可以掘而得。及渐起离地面三尺,余声响。渐大不过数日,候雷雨而出,多在夏末秋初(按月令季,夏三月,命渔师伐蛟说者,谓:月令之季夏,乃夏正之六月也,今言蛟之出,在夏末秋初,其时,吻台又按志称,宏治十七年,《庐山鸣经》,夙知所谓山鸣,即蛟鸣也。)

视掘之法:先于冬雪时,视其地围圆,不存雪,又素无草木,复于未起,二、三月春夏之交,观地之色与气,掘之三、五尺,其卵即得,大如二斛瓮,预以不洁之物,或铁与犬血埋地,以镇之,並多备利刃剖之,其害遂绝。(许旌阳以铁柱镇蛟,今言蛟畏铁,其印证确凿可据)又蛟畏金鼓及火光,山中久雨,夜立高竿,挂一灯,可以辟蛟,夏月田间作金鼓声,以督农,则蛟不起即起而作波,但叠鼓鸣钰,多发火光,以拒之,水势必退。

奚燕儿点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