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墨生出,自有冥冥——重读《兰亭集序》有感

 汐止水 2022-11-05 发布于湖北

未读完的《世说新语》还摊开在办公桌上,不知为什么,会让我想到那个“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的东床快婿,或许是周深空灵歌喉溢出的《兰亭序》让我不由自主想到永和九年的那个春天,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间,流觞曲水、畅叙幽情的风流雅士。

说起来,喜欢《兰亭集序》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它最大的震撼是王羲之流淌了千年的笔墨,行文之间足以震铄,就像他说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或是感慨趣舍万殊,或是感慨死生大事,明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却还是难免感怀。大概王羲之在那个刹那忽而明白,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啊。是思如泉涌,行文如风,在每一个落笔的瞬间都有新的感悟涌动,才有了《兰亭集序》二十一个之字每个写法都不一样的绝响。每一个笔触,落下的都是他的情思。

如果说,乍见欢喜,是一种莫名的情感,那细细品读大概就是解这冥冥。想来,若不是喜欢了陶渊明,我大概不会细细去读《世说新语》,去看那个朝代的故事,也不会知道原来东床快婿说的竟然是王羲之,不会再细读《兰亭集序》,也不会知道他的很多思想,引用于《庄子》,偏偏是我最爱的《庄子》,也该是我最爱的《庄子》,这种冥冥一直都在指引我的人生,把那些莫名拿起的书,莫名喜欢的人串在了一起,一切是这样巧合又这样必然。

月下门推,我大概也在世俗里寻梵音,才推敲冥冥。在每一件事里找前尘,喜欢的讨厌的,自在的沉重的,看世事也看自己,看天地也看众生,这人间一直在遵循一种看不见的规则在运转,循环往复,反倒生生不息了。如果我总在追寻的生命意义是一种空洞的概念,对自己赘述的种种深恶痛绝又在落寞脆弱时寻到安慰种种,答案就在这层层叠叠的浪涌里慢慢浮现。就像个暮春之初,兰亭里的王羲之,他的答案呼之欲出。

我喜欢和古人交朋友,我们总会在我能够真正懂得的那刻相遇。文化能够传承下来可真好,它把有趣的人的灵魂留给了后人。

笔墨生出,自有冥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