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韩国黎泰院的踩踏事故谈起---中国古代的那些踩踏事故悲剧

 东吴春秋 2022-11-05 发布于江苏

1029日晚,韩国首尔的著名商圈市中心的梨泰院洞一带,发生群体踩踏事故,当天夜晚,近十万狂欢人群涌来这里庆祝即将到来的万圣节,人流密集程度超出预期,结果在一条狭窄的小巷中发生人群踩踏事故。

这次踩踏事故共造成156人死亡,151人受伤,其中有4名中国公民遇难,堪称本年度最严重的踩踏事故,简直就是一场人间悲剧!

事故发生后,韩国政府宣布,从1030日至115日为“国家哀悼期”。

 

其实在中国的古代,也有民间群体性踩踏事故发生!

明朝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吕坤任山东右参政,为政期间,他勤政爱民,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在山东当政期间,吕坤曾掌管泰山的香税,所以对泰山十分关注,在他的个人笔记《去伪斋集》中曾经也记载过一起踩踏事故。

一次,吕坤到泰山游玩,而当天到泰山游玩和上香的人特别多,一时间人潮汹涌、人山人海。

当吕坤从旧山道准备上山时,意外发生了,因为泰山的上下游客都从旧山道上下,路窄人稠,上者贯鱼、下者聚蚁,两胸相对,前后推挤者数千人。

一位老翁在爬山过程中,体力不支被上山下山的人挤倒,而后面的人不明情况,纷纷挤涌向前,顿时人群被推到踩踏者无数,一失足则被踩为肉糜,一场悲剧就此发生!

吕坤亲眼目睹了悲剧的发生,而旁观者告诉吕坤,泰山每年都会发生这种踩踏事故,伤亡动辄百人!

人流对冲、路窄人稠,是发生踩踏事故的根本原因,吕坤是个比较正直贤明的官员,他不忍心看到百姓们每年遭受此悲剧,于是他多次勘察线路,寻找解决办法,最后在旧山道的另一侧,开辟一条新的山道,并在路口树立石碑,规定凡是上山者必须走旧山道,下山者必须走新山道,这样登泰山的人就上下分流,避免了群体性踩踏事故的发生,

吕坤的这一壮举,使百姓们对吕坤心怀感恩,诗人们也纷纷作诗称赞,甚至二百年后的清代诗人陈文述还专门赋诗道:

旧盘如直臣,新盘若佳士。不知高可攀,只觉平如砥

吕坤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我们现在游览景区的“不走回头路”原则,上山和下山的道路严格区分,这也许是古代最早避免群体踩踏事件的有效措施!

 

除此之外,古代群体性的踩踏事件也有记载于古人笔记和地方志中,场合大多为当地婚丧嫁娶、庙会、香会等民间聚集性活动场所之中。

元末明初的小说家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也记载过一则群体性踩踏事件:

杭州荐桥有一处高楼共八间,俗称八间楼,住的都是从西域迁移的回回人。

有一日,回回人结婚,由于他们的婚俗和汉人不同,因此附近的汉人觉得十分新奇有趣,便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看热闹,结果由于围观群众太多,竟然把主人家的楼板给踩塌了,结果死亡数十人,新郎和新娘全部遇难。

明朝时期,还有一则庙会时发生的踩踏事故!

江南某地为了让更多人出观赛会活动,于是出重赏请名角表演杂技,百姓听说后便都跑到附近的桥上占位观看,结果因为桥上的人太多,把桥的栏杆挤掉了,人群瞬间惊慌,有人高喊桥塌了,于是众人惊恐乱跑,由于桥上拥挤无处可逃,互相踩踏导致30多人被踩死,还有很多人掉水里。

踩踏事故惨痛的教训是深刻的,大家没事,真的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扎闹猛、凑热闹、瞎围观!毕竟生命是宝贵的!

我国近几年在预防群体性踩踏事件方面是做得非常到位的!

比如:

建立疏导通道;

增加管理人员;

设置警示标牌

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是采用了分流制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