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穴位巧治麦粒肿,健康实用不妨一试

 无边景致 2022-11-05 发布于广东

艾灸穴位巧治麦粒肿,健康实用不妨一试

麦粒肿为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本病称谓颇多,如针眼、眼丹、偷针、土疳、实热生疮等。患病部位均在上下眼睑,多数患处在眼睑外部,少数在眼睑内部,俗称里偷针。发病早期,眼睑局部红肿、疼痛,有硬节和触痛,数天后出现黄色脓点,破溃排脓后可自愈。

中医认为,是风热加上肝火上攻所致的眼角发炎红肿,现在很多人可能由于工作的压力或者是经常熬夜,伤了肝阴,造成了肝阳上亢,还有很多人过食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也会造成胃火上亢,心火上旺。治疗上以清肝泻火,解毒为法。

艾灸疗法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他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取穴首选取手阳明和少阳经的穴位为主。

1、睛明:位于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目眩、近视等目疾。

2、攒竹: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主治头痛,目眩,目翳,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瞤动,眉棱骨痛,及急、慢性结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3、合谷:位于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

4、丘墟: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主治胸胁痛,疝气。

5、后溪: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6、太冲:位于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