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惨死沙丘,临死前,为何无一人来救?

 历史探奇 2022-11-05 发布于河南
公元前295年,45岁的赵武灵王,正趴在沙丘行宫冰冷的地面上,艰难咽着一口树皮,然后气绝身亡。在此之前,他已经90天粒米未进了。
说起春秋战国的诸位国君,最让人扼腕叹息的,莫过于齐桓公和咱们今天要讲的这位“赵武灵王”了。
他们在人生的前半场叱咤风云、英明神武,引无数英才竞相归附。
然而,随着岁月的蹉跎,他们转而变得面目可憎、昏聩糊涂,不仅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盖世功勋,还害人害已,最终落得个众叛亲离、无法善终的下场。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为什么会惨死沙丘?
赵武灵王曾亲手建立了一支睥睨六国的骑兵,为什么在他临死前,却无一人来救?
想回答这两个问题,咱们得先了解一下赵武灵王这个人。
赵武灵王,名赵雍,他是战国时期赵国的第六位国君,也是带领赵国正式走向富国强军之路的关键人物。
一、年少即位、出手不凡
公元前326年,年仅15岁的赵雍刚一即位,就遇上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听闻赵肃侯去世,魏、楚、秦、燕、齐五国,立即调兵遣将、各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以“吊丧”的名义,浩浩荡荡奔赴赵国。
彼时,赵国新君即位、主少国疑,五国强兵压境,摆明了是不把赵雍放在眼里。
可赵雍年纪虽小,本事却一点不小。
在托孤重臣肥义的建议下,赵雍一方面急令赵国全境、特别是镇守边境的兵马,一律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另一方面,赵雍广发外交文书、许下重利,让越国出击楚国,让楼烦骚扰燕国,同时与韩国、宋国结盟。
一番操作下来,五国腹背受敌,赵雍有了盟友,也有了说“不”的底气。
当五国吊唁使者,带着大军到达赵国边境,赵雍果断下令:“使者只带着礼物来就行了,大军就免了!”
五国使者见赵军严阵以待,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乖乖照办。
就这样,赵雍仅用两招,就轻松化解了危机,把一场“五国瓜分战”变成了赵雍个人的“独家出场秀”。
赵雍这一局赢得干脆利落,然而年少的他心里清楚,赵国面临的困难,绝不止眼下的这些。
赵国北接楼烦、林胡、东胡,西临秦国,南临魏国,东临齐国,东北临燕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四面受敌、极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样的环境中,赵国想要活下来,并在战国七雄中拥有话语权,就必须壮大自身的实力,为此,赵雍决定实施一个大胆的计划——变法
二、胡服骑射、开疆拓土
当时,秦国有商鞅变法,魏国有李悝变法、楚国有吴起变法,各国变法初见成效,其中尤以秦国变法进行得最彻底、效果也最好。
在考虑到赵国的国土、人口、经济等方面均不如秦国时,赵雍开始另辟蹊径,从军事上进行改革。
公元前 307 年,赵雍正式下令:全国易服,选拔骑射。
在赵雍看来,代表中原文明的宽袍大袖,并不如戎狄的短袖窄衣实用,整天仁义道德也不能救赵国于水火之中,步兵装备再好,终不如骑兵的作战能力和机动能力强。
于是,在赵雍的强硬手段下,赵国上下人人穿胡服、效胡风,男儿皆以加入骑兵为荣。
短短数年间,赵国军事实力大增,赵骑兵也成了七雄中唯一可以与强秦抗衡的军事力量!
公元前 306 年,赵雍34岁,他带领“胡服骑射”的赵骑兵,正式挥师北上,进攻中山国。不出所料,赵军捷报频传,一直打到了中山国的都城灵寿。
五年后,中山国被齐、赵联军所灭,绝大部分领土归赵国所有。
与此同时,赵雍又继续向北痛击楼烦、向西攻打林胡,将赵国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
为了防止北方的少数民族再次南下,赵雍不仅在新占领区设置了雁门郡、云中郡和代郡,还沿今天内蒙古乌加河一带建筑了两道赵长城
如果照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赵国很可能会取代秦国,成为新王朝的开创者。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赵武灵王和赵国的命运终因一个女人的出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而这一切,还得从一个美丽的梦说起。
三、为情所困、自寻死路
人们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赵雍英勇盖世, 终也没逃出这个魔咒。
为了成全爱情,赵雍甚至不惜搭上了整个江山。
第一、无故废长立幼
公元前 310 年,赵雍30岁,在一次出游时,他梦到了一个相貌清秀、载歌载舞的姑娘,在梦中,二人互生情愫、相谈甚欢。
梦醒之后,赵雍无比失落,就向臣子们说起了这个梦。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位名叫“吴广”的大臣立即应声道:“大王说的不就是臣的小女吴娃吗?”
赵雍兴奋不已,即刻命人接吴娃进宫,结果真如吴广所说,吴娃就是赵雍的“梦中情人”!
从此,赵雍对吴娃宠爱有加,韩国公主死后,还封她做了王后。
可好景不长,吴娃仅陪了赵雍十年,就香消玉殒了。
临终前,吴娃声泪俱下,恳请赵雍改立自己生的儿子““为太子。
当时,赵国已有太子,他不仅是赵雍的嫡长子,还是韩国公主所生,由于他的存在,才让韩赵联盟更加坚不可摧。
然而,为了满足爱妻的愿望,赵雍不惜得罪韩国,直接下令废掉太子章,改立王子何为太子。
废长立幼,自古便是取乱之道。
可为情所困的赵雍,不仅看不到其中的危机,还在作死的路上,继续一路狂奔。
第二、壮年退位,自称“主父”
公元前299年,41岁的赵雍,忽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匪夷所思的决定——主动让位给太子赵何,自己不称“赵王”而称“主父(意为:王的父亲)”。
按说,赵雍的初心是好的。
当时,太子年仅10岁,而废太子赵章,已经20多岁了,一旦赵雍辞世,太子何想坐稳皇位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雍此举,无疑可以保证新旧政权的平稳交接
此外,赵雍还有一个美好的设想,他希望此后的赵国可以军政分离,赵王何一心管内政,自己则一心发展军事、开疆拓土,如此,父子联手,何愁六国不灭?
这样的国家体制,大概就是最早的“二权分立”了,赵雍的这个想法比西方的“三权分立”早了整整2000多年!
可惜,赵雍的想法太超前了,远远超出了赵国臣民的认知范畴和接受能力。
当时的社会只允许出现一个君主,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如果政出多门,臣民应该听谁的?
赵雍一旦失去国君的地位,他的命令,还会有人听吗?
一向骄傲自负的赵雍,显然小看了政治的复杂性。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赵雍充沛的感情又开始泛滥了。
第三、欲将赵国一分为二
一次早朝时,主父赵雍看着长子恭恭敬敬地向弟弟赵何行礼,心里顿时像打翻了五味瓶一般。
按照常理,臣子拜见主君,这不是应当的吗?可此时的赵雍,瞬间化身慈父,越想越觉着对不起大儿子。
一来,赵章长得最像赵雍,不仅性格刚毅果敢,而且体魄健壮,颇有乃父之风;
二来,赵章作战有勇有谋,在攻伐中山国时,赵章率领中军,打了不少胜仗;
再者,赵章无故被废后,并没有心怀不满,反而对父亲、弟弟们更加恭顺。
为了弥补对大儿子的亏欠,赵雍开始公然扶持赵章。
他先是将赵章封为安阳君,让赵章享受和国君一样的礼仪、待遇,但赵雍觉得还不够,紧接着他又提出,要将赵国一分为二,赵章占据赵国北地,封代王,赵何则占据南地,继续称赵王
如此一来,赵章不就可以和弟弟赵何平起平坐了?
每每翻看这段历史,除了用“老年昏聩”,我实在想不出别的词,来形容此时的赵雍了。
他曾厉兵秣马28年,一心就想统一赵国,如今,群雄环伺,他却想自毁长城,将赵国给拆分了,这不是在找死吗?
虽然,相国肥义极力劝阻了赵雍的“瓜分计划”,但这件事,一石激起千层浪,还是给赵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首先,兄弟和睦的局面被彻底打破,赵章有了钱、有了根据地、有了靠山,他再一次对王权有了念想,也再不愿对赵何俯首称臣。
其次,赵雍公然扶持赵章,大臣们开始分裂、站队,赵国内部再不是铁板一块。
赵氏父子的裂痕,对改革的反对派们而言,无异于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再者,赵雍退位后,对朝政逐渐失去了话语权,这让他非常不满,于是,他便计划从赵何手中夺回王位、重做赵王。
此时的赵国,虽然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内里已经危机四伏、分崩离析了。
第四、一手酿成沙丘之变
公元前295年,赵雍以“选墓地”为名,带着赵章、赵何来到了沙丘(今河北省邢台市),他本想借此逼赵何退还王位,没承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赵章在田不礼的蛊惑下,也想趁机起兵,胁迫赵雍、赵何,自己当赵王。
结果,还没等赵章动手,就被国相肥义识破了计划,公子成、李兑立即带兵勤王,赵章寡不敌众,只得仓皇逃往父亲赵雍的行宫,寻求庇护。
结果,赵章被杀,赵雍被勤王大军围困在行宫里,整整三个月,粒米未进。
等到公子成料定赵雍必死无疑后,这才禀告赵王何,赵王赶来痛哭一场,随即下令厚葬主父,并赠谥号:“赵武灵王”。
《逸周书·谥法》中说:“克定祸乱曰武、乱而不损曰灵”,这个谥号,于赵雍,是最贴切不过了。
他的前半生,安居平五路、胡服骑射,灭中山、逐林胡,拓土千里,当得起一个“武”字,然而人生的后半场,他将王权、国家视为儿戏,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终被权力反噬,一个“灵”字,便将他牢牢定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一代雄主竟如此落幕,可悲吗?可悲!
更可悲的是,赵武灵王亲手缔造了一支铁骑,可在他临终前,却没有一个人赶来救驾。
我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赵武灵王已失去国君之位
赵雍之所以败得那么彻底,就在于他过分自信、主动退位,失去了“赵王”这个名分。
他以为只要他还活着,臣民还是听他的,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臣民们只愿意听“赵王”的,而完全不管这个赵王,是赵雍还是赵何。
“赵王”不仅是一个称号,更是无限权力的象征。而权力这个东西,你只要交出去了,想再往回要,千难万难。
而赵雍是一步错,步步错。
第二、赵武灵王没有得力的亲信
我们来看一下,赵武灵王当时最能仰赖的政治力量:
1、长子赵章:因为谋反计划泄露,赵章已被公子成等人,诛杀于沙丘行宫。
2、赵王何:赵王被父亲晚年的一系列操作,早已伤透心了,他虽不愿背负杀父恶名,但希望借刀杀人。
3、相国肥义:肥义是三朝重臣,在赵国很有分量,也是最有可能保全赵雍性命的一个人,但沙丘之变发生时,他因识破赵章的阴谋,首先被赵章所杀。
4、赵骑兵将领:当时骑兵大多镇守在边境,不奉君命,不得入京,而这个命令,赵王何是绝对不会下的。
至于赵武灵王的其他两个儿子,赵胜和赵豹,因年龄太小,根本就没有施救能力。
所以,摆在赵武灵王面前的,只有死路一条。
第三、赵武灵王的所做作为,已经引起朝中重臣的极大不满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得罪了赵氏宗族和旧的军事贵族,这其中以公子成为代表。
公子成虽贵为王叔,但他在赵武灵王当政时期,因反对“胡服骑射”,一直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等太子何即位后,才重掌大权。
可退位后的赵武灵王,仍不消停,屡屡借机生事,妄图分裂赵国。
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和赵国的安稳局面,公子成便自作主张,将赵武灵王围而不攻,直至将其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的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也宣告了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的彻底失败。
作为一个国君,赵雍既有雄才,又有大略,所以,他能用近30年的时间,将一个逐渐走向分裂的二流国家,变成一个政局统一、民风彪悍的强国。
可作为一个父亲,赵雍自绝恩义在前,盲目宠溺在后,不仅害了长子,还为自己、为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祸患!
很显然,赵雍曾是一个伟大的君主,却从来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是他不想当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吗?不,是他不能!
我们常感慨:最是无情帝王家,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情”无疑是这世界上最奢侈、最不该拥有的东西。
翻遍整部中国古代史,能将二者兼顾的能有几人?!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父子相残、兄弟相残的人间悲剧。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这,或许就是成为帝王的代价!
赵武灵王,就是因为看不到这一点,才落得个众叛亲离、惨死沙丘的下场,可悲可叹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