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密关系里,你的失望痛苦,来源于这四个误解

 金苹果6 2022-11-05 发布于北京

Image

本文作者:余悦
原创首发:余悦思考(ID:yuyuesikao)
余悦个人微信:winnn998

我在文末给大家留的邮箱,是大家的树洞,有什么故事都可以发送到邮箱中。允许公开的,我会发表在文章中。

你好,我是余悦。

最近后台私信我最多的,婚姻问题居多,今天特地来写写婚姻痛苦的四个误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用黏度判断爱情深度


一旦亲密关系出现问题,很多人喜欢拿恋爱时的感受做对比,这是错误的。

热恋期彼此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在双方刚接触时,肯定是被TA身上的某一个特征吸引,而这个特征,恰好是自己喜欢的,进而产生“轮晕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等,指人们在交往认知中,对方的某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品质就会掩盖人们对对方的其他品质和特点的正确了解。这种错觉现象,心理学中称之为“晕轮效应”。)


恋爱初期,彼此充满求知欲,即使聊到半夜,也能保持打了鸡血般的兴奋度,反复回味咀嚼每一句废话,想到对方,嘴角就会不自觉地上扬。

对于自己而言,对方对自己的关注,好像自己回到了刚出生的小婴儿状态,需求随时被满足,享受着无条件的接纳和爱意。

拿这个阶段的感受作为参考,低于这个标准就怀疑是冷淡了、不爱了,这是很大的误解。

其实热恋期后,你看到的,才是真实的他,一开始的黏度无法代表感情的深厚,只有褪去荷尔蒙,才是考虑是否愿意接纳对方、承担责任、共同规划未来等,互相判断的理性时刻

2. 好的爱情没有痛苦

你看到的恩爱夫妻,背后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无论多好的关系,都会夹杂着痛苦、怀疑、沮丧......我们必须要允许负面感受的存在

每个人都会本能保护层,一旦透过保护层,深入接触到真我层,内心本来就存在的不安、恐惧、焦躁......就会涌现出来。

记住,这并不是对方带来的,只是亲密关系激发了你潜意识里,曾经被压抑的伤痛。

这时,你可能会疼、会害怕、会担心被抛弃,你无法面对这种不适感,会无意识地转嫁到我们爱的人身上,从而演变成斥责、埋怨、改变对方,甚至想在受伤前逃离。

这时就到了抉择的时机了,如果确定TA是对的人,那这时,你一定要勇敢地面对真实的自我,同时不断尝试,去磨合、去沟通、去寻找关系的平衡点。

只有真正穿透了这层障碍,向内了解到彼此的缺乏和需要,才能建立稳固的关系。否则即使换个人,也可能只是无谓的消耗和重复。

幸福的感知肯定是建立在体验痛苦之上,如果人随时随地都快乐,是不会珍惜幸福的

爱情里的负面感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调整彼此的关系,激发对幸福的察觉。

任何关系里,痛苦都是常态。不同之处在于,有人会被痛苦压垮,变得怨愤、逃避、消极......而有人会直面痛苦,解决问题并获得成长。

3. 没有以我为中心就是不爱

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感受到,生活是方方面面组成的,爱情只占其中一部分。对恋人可以要求彼此忠诚,但不能要求事事具有排他性、爱情最大。

一段健康的关系里,彼此需要携手同行,但也需要保持独立

很多人会通过试探来确认对方的爱意,而人性是最禁不起试探的,靠得太近,任何人都是半人半鬼。

人本来就是时好时坏,不只是在爱情里。所以,先不要怀疑当下的真心。

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爱是你看到我真实的存在,我看到你真实的存在,我对你有深深的理解,我们对彼此也有深深的接受,和发自内心的宽容。

4. 爱我就该知道我的需求

你了解自己吗?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吗?会感到迷茫无措,没有方向吗?

你都不能完全知道自己的需要,更何况另一个人。

不要把专注力集中在研究,对方爱不爱自己的细节上,觉得对方做得好的地方,多句感谢和鼓励,保持正向反馈。

人在被认可和鼓励下,才会愿意继续去做;让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平复好情绪,好好沟通表达。

而不是对方做得好,吝啬表扬,默默看下一次能不能保持或做得更好。观察对方能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如果没有就是不爱。

好好说话和表达,才能磨合出最适合彼此的相处方式。

说了不听怎么办?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试图改变别人。

不能强行改变别人,除了决不能触碰的原则和底线,在适当范围内,给予对方一定做自己的自由,并努力找到让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我们总是习惯性认为,两个人意见相左时,就肯定有一个人需要低头迁就。但谁说只有两条路可选?两个人都靠近一点的第三条路,一定有。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手给我一个免费的赞真的对我非常重要。

感谢你的慷慨!




愿每一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