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人棋事:桂冠的含钻量

 邓扬威 2022-11-05 发布于广东

什么事物都可以细分,譬如围棋高手拿下的各种桂冠,都可以细分其含金量——且慢,含金量计算收入或精确,谈论桂冠则未必。所谓桂冠,通常以钻石点缀,最高等级桂冠,会缀满钻石;最低等级桂冠,或只有一颗半颗钻石。不止数量差异,还有大小差异:高等级桂冠钻石大如石岐鸽蛋,中等级桂冠钻石小如广府南乳花生,低等级桂冠嘛,钻石细如恒河沙粒,需老花镜加放大镜才看到,呵呵!那就以含钻量来细分吧,更贴近桂冠本来形象。

或说哪顶桂冠不是华山论剑,刀尖舔血的产物?特别是世界大赛桂冠,用得着区分么?含钻量不都是足足的么?这话糙,理也糙,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竞争者参与所取得的桂冠,其含钻量大相径庭,那些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关乎国家、地域、棋手荣誉的顶端围棋赛事,那些具有划时代的,或开拓性意义的,或转折性意义的围棋赛事,其桂冠的含钻量就非常高,乃至价值连城,它们大致有五类,笔者试试描述:

第一类:打遍天下无敌手之桂冠。譬如吴清源,把同时代的日本最强手(横向比较,当时的日本最强手,差不多就是世界最强手了)统统打败,甚至打至降低棋份。这顶硕大钻石镶嵌的桂冠,撇开云遮雾绕的神奇古人不算,纵观近现代历史,世界上大概也只有吴清源一人戴合适,其他人戴,则容易有德不配位嫌疑的。

第二类:力挽狂澜之桂冠。譬如聂卫平,他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力挽狂澜,取得了辉煌战绩,作出了突出贡献,使中日围棋慢慢从仰视变为平视,因而载入了围棋发展史册。中国围棋界一般将1975年——1979年称为“聂卫平时代”。说个细节:1985年,聂在北京击败日本终身棋圣藤泽秀行,不但为中国赢得了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的胜利,还实现了中国棋手首次战胜日本超一流棋手的重大突破。

第三类:为国家取得世界围棋首个桂冠。飘逸的马晓春九段,他在中国棋迷翘首以盼,却总是盼不来,几乎认为中国棋手是始终拿不下世界冠军的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于1995年5月,马晓春在汉城举行的第6届东洋证券杯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夺得了桂冠,为中国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围棋冠军。

第四类:掀翻世间大神取而代之。神猪罗洗河九段,他在2005年的第10届三星杯世界围棋公开赛中,他先后淘汰了韩国的赵汉乘、宋泰坤、李世石、崔哲翰,最后在决赛中以2:1战胜石佛李昌镐获得桂冠。我们知道,李昌镐压制了中国围棋,超过了十年啊!再继续让其压制,中国棋迷灰头土脸,难受死了,在这关键时刻,罗洗河与恩师,同时还是李昌镐第一苦主的马晓春共同研究,吹响了掀翻李昌镐的号角。

既说马晓春,不能不细说他拿的四个世界亚军,皆拜李昌镐所赐啊!马九段想想此事,心头滴血;睡下又醒,辗转反侧!于是化“血海深仇”为大招,指导罗洗河复仇:他敏锐地发现了石佛不爱打劫,于是专门强化罗洗河造劫和打劫能力,结果在扣人心弦的第五盘决胜中,神猪神力大作,依靠眼花缭乱的劫争逆转了李昌镐。言及此,忽然想起臭棋怕打劫这话,不曾想当时贵为世界第一的石佛,也怕打劫。

第五类:顶级大赛中连胜桂冠。先说从前,在1990年,李昌镐创下了各项赛事41连胜的记录。弹指间,32年过去了,这项记录仍然坚挺,往后,随着对弈环境日益激烈,随着各领风骚三五年现象的普遍存在,估计就更难有人打破石佛这连胜记录了。再说日前,三星杯16强战申真谞九段胜范廷钰九段,使申真谞在国际大赛中对中国棋手的连胜纪录高达23盘!若以画面来描绘,那叫一骑绝尘啊,一众中国围棋高手望其项背,捶胸顿足,心生绝望啊!

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道理明白,不过真要找起办法来,我们一时半刻又能够找到些什么办法呢?谁能够阻止申真谞这辆隆隆作响的无敌战车呢?难道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哲学: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从历史角度分析,创造过顶级大赛连胜记录的人,特别是多达20盘以上的人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原因无非有二:一是顶级大赛本身不多,而围棋高手不少,生生不息,欲冲击最高荣誉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二是围棋高手一如花卉,有开花期,能在顶级大赛中连胜三五盘者已是花开灿烂,十分了得,能够创造十盘八盘乃至二十盘三十盘连胜记录的不叫开花期,可以称万人景仰的封神期了。

谁能够阻止申真谞封神?中国棋手很多,这里面有其实并非真老,只是年富力强经验老到而已,也有能熟练使用多种“现代兵器”的晚辈,能不能专研一下申真谞,找出他的阿喀琉斯之踵,从而把他拉下神坛反复摩擦,顺便赠他一个“四连亚”品尝,就像当年李昌镐赠马晓春品尝“四连亚”那般,如是一泄我等棋迷心头闷气,实现历史轮回!(版画插图:邓扬威)

这是版画《吴清源》局部处理,供好友参考斧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