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毛主席:不着急公布,先通知日本

 刘章济图书馆 2022-11-05 发布于湖北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试爆成功,巨大的火球腾空而起,在天空中形成了一朵巨大、壮观的蘑菇云。

   试爆成功后,现场的工作人员立即将消息报告毛主席,毛主席非常高兴,再三向工作人员确认消息是否准确,得到肯定回答后,毛主席略作思索,随后交代工作人员:“先不着急公布这一消息,通知日本之后再说。”

为什么在原子弹试爆成功之后,主席要先封锁消息,通知日本?这背后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

一、研制原子弹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国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与此同时,这一消息也传遍了全世界。

新中国经历了上百年的艰难险阻,终于在这一天迎来了曙光,不必再面对外敌入侵,也不必再经历战乱,人们终于得以安居乐业,不再夜夜听着炮弹声提心吊胆,祖国大地四处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氛围。

   但就在这一片祥和的背后,依然危机四伏。

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一直被西方资本主义视为眼中钉,处处被针对。面对这样危机四伏的国际环境,我国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

以往的惨痛历史,也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只有手中掌握着强有力的军事实力,才能在国际上站得住脚,有话语权。

因此,从1955年开始,中央就提出了建立中国的原子能事业的决策,对此,毛主席还特别强调:“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要想不被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些东西。”

    我们研制原子弹,不是为了挑起世界战争,而是为了防御,即使有人进攻我们,有了原子弹,就能够回击这些意图不轨的国家。

因此,我国原子弹研制的初衷,就是为了有能够保护国家和人民的能力。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下,我国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国家重要任务,原子弹研究被正式提上日程。

在这之后,中央扩大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规模,不少核物理学家相继回国,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研究中。

远在法国的钱三强听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在筹备原子弹研究事宜,便决心回国。

  钱三强24岁就赴法国留学,师从居里夫妇,在法国学习期间,他与夫人何泽慧就证实了原子核新的裂变方式,因此在法国科学界声名大噪。

对于他的回国,当时很多人感到不解,但钱三强却说:“身为中国人不能忘本,祖国危难时,将我们送出来学习深造,现如今国家需要我们,自当为国效力。”

归国后,钱三强担任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同一众归国科学家展开了相关研究。

二、原子弹试爆成功

钱三强的归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他不仅带来了核物理研究的先进成果,同时还向所有的海外游子发出了“全国建设即将开始,请所有有志者共同参加这项伟大工作”的号召。

  在钱三强的领导下,我国建成了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大批重要的仪器设备,使中国的各项科研工作都先后开展起来。

当时我国与苏联来往密切,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很多科研工作都是在苏联援助下展开的。

苏联当时与我国签署了《原子能合作协议》,为我国提供了实验原子反应堆的加速器,以及各种研究所需的资料和原材料,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核工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

但好景不长,中苏关系降至冰点,苏联方面决定暂停向中国提供关于核武器研究的资料和设备。

  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的合作协议,将在华的233名专家全部撤走,同时还收回了许多重要资料。

这使得我国原子弹的研究进程出现了停滞,对中国核工业的建设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科研人员更加坚定了要自力更生的决心,只有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他人的掣肘。

为了使原子弹的研究不被搁置,我国的科研人员们开始自己研究技术,原材料缺少,就自己去找。

  制造原子弹的原料是铀-235,为了找到这种材料,当时的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带着科研人员们满中国找铀矿石,从新疆、西藏,找到东北、广西,一共三队人马,在八个月的风餐露宿中,才在广西找到了一个铀矿。

这还没结束,要想将铀矿石制成制造原子弹的材料,还要把矿石里的铀提取出来。

一般的天然铀矿石中,能够作为原子弹原料的成分只有千分之几,要把矿石中千分之几的铀提取出来,再浓缩成原子弹的原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在找到铀矿后,科研人员又开始夜以继日地研究浓缩铀技术,并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建立了浓缩铀工厂。

  随着原子弹研究的步步深入,又一个问题摆在了眼前。

原子弹研究出来后,是需要进行试爆的,试爆场地要选在哪里,才能既不影响周围的环境,又能安全引爆呢?

中央领导小组和研究专家讨论后,决定将原子弹试爆地点定在新疆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靠近塔克拉玛干沙漠,总面积约2400平方公里,人迹罕至,又有广阔的面积,极其适合进行核爆炸试验。

从1964年开始,研究小组数次奔赴罗布泊,在那里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

  那里条件极其艰苦,风沙大,气候条件恶劣,冬天能达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科研人员们整晚冻得睡不好觉,为了保证休息,只能自己盖房子。

来来回回经历了不少艰难时刻,这对每一个科研人员来说都是极为严峻的考验,所幸,大家都凭借心中的信念坚持了下来。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响天彻底,耀眼的金色火球腾空而起,随后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半空中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试爆成功。

这是里程碑式的一幕,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拥有核能力的国家。

  三、封锁消息,通知日本

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后,现场的工作人员立即致电远在中南海的周总理,周总理听到这个好消息后,便立刻报告给毛主席,毛主席在电话中再三嘱咐:“一定要再次确认是不是核爆炸。”

得到准确回复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但就在中央准备向全世界宣告这一好消息时,毛主席却拦住了:“先不着急说,世界上早晚会知道的,先通知日本。”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个消息之所以要先告诉日本,毛主席是经过细细考量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警告。

不管是甲午战争,还是侵华战争,日本都给中国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灾难,无数抗日志士英勇就义,数万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算。

1945年时,日本已是强弩之末,为了让他们尽快投降,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在原子弹的威胁下,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这之后,原子弹也成为了日本始终挥之不去的噩梦。

原子弹的爆炸,差点将广岛和长崎夷为平地,就连周边城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

原子弹爆炸形成的强烈光波,使成千上万人在一瞬间双目失明,爆炸产生的六千多度高温,也将一切化为灰烬。

  这两场爆炸一共有将近二十万人死去,造成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让日本不可能不忌惮。

中国也正是深深明白日本对于原子弹的畏惧,才将此事率先致函日本首相,就是为了告诉日本,不要再对中国抱有侵略之心,今日之中国已非昨日之中国。

其二,是表明态度,我们虽然有了核武器,但我们绝对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器。

我国将原子弹已经研制成功的消息致函日本后,日本政府虽然看似云淡风轻,但当天就紧急召开了会议,商讨如何应对中国的核武器威胁。

  对于此事,我国早有预料,在告知日本的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对于使用原子弹的原则:“绝不向无核国家动用核武器,绝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研制核武器是为了自保。”

并在信件中写明,我国研制核武器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

这样的态度也是为了让日本不要太过紧张,不至于认为中国或许会使用核武器报复他们,以及断绝美国试图以此事挑拨中日关系,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同时也表达了中方的立场,中国并不想挑起世界争端,我们始终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最后,是为了让日本铭记历史、正视历史。

  日本虽然无条件投降,但在战后始终回避他们曾经入侵中国的事实,还试图篡改历史,美化自己的形象,而无数遭遇战乱的受害者,至今也没能等来一句道歉。

中方也是希望借此机会告诉日本,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只有正视历史,才能与中方继续友好发展、和谐共处。

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这惊天一炸,不仅震慑了依旧对我国心怀不轨之人,同时也狠狠打了那些看笑话,认为我国无法自主研究核武器的国家的脸。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会再受到其他国家的核武器威胁,这对新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独立自主”始终是我国所奉行的宗旨,不论是从外交政策上,还是从科技发展上,国家领导人们都深刻明白,只有掌握技术,才能不被左右。

原子弹的爆炸,打开了中国“两弹一星”研究的通道,无数人民为之欢欣雀跃,也正是出于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精神,中国才能永远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