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潘金莲?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2-11-05 发布于浙江

潘金莲这个名字,各位一定不陌生。从《水浒传》问世到今天,潘金莲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人物。妖艳,性感,风流,歹毒,。也正因如此,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单看名字就充满了话题性。下期说电影,这期单说说这个角色。

 潘金莲这个角色最早出名是在施耐庵小说《水浒传》。清河县里一个大户人家的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二十余岁,颇有些姿色。20多岁,没嫁人,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古时候13、4岁女孩子就该许配人家,结婚生子。潘金莲年龄20多还留在富户人家,将来的身份很有可能就是通房丫头,比方说《红楼梦里》的袭人。但潘金莲对主人很反感,最终被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倒陪些嫁妆把她嫁给武大郎,就此开始了一段并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嫁给武大郎后,清河县有几个浮浪子弟,经常到武大郎家里调戏她。潘金莲是爱风流的人,见武大郎身材短矮,人物猥琐,不会风流,就和那些浮浪子弟勾搭上了。因此街坊邻里都传说她:“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这里怎么说的,邻居都传说,这传说俩字是最坑人的。市井小民闲来无事造谣讹传,久而久之不是这样也成这样了。潘金莲有没有与人勾搭不要紧,从旁人嘴里这么说了,没有也有了。传小道消息不犯法,从古至今都如此。

在清河县住不牢,武大带着潘金莲搬到阳谷县紫石街赁房居住,每日出外赚些家用。潘金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家里操持家务。再之后的故事,就不用我多说了,大概情形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单分析分析她的生活轨迹。首先,潘是个悲剧角色。外形出众的她按照今天的说法应该有个好的归宿。在我们看来长得好看追求者众多是很正常的。但书中描述下她就成为罪魁祸首。狂蜂浪蝶之所以来就是因为她不正经。别人看上她也是她的错,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小说中武大郎不解风情也就罢了,还被恶意描写成残障人士,别说和武松没法比,就是和正常人也没法比。这种强烈的对比下不出事才有鬼。

 此外,小说中的她可算得上清河县一枝花。到阳谷县又成为阳谷县一枝花。要知道有这样出色的条件,不论读者还是角色本身,都会对角色本身产生一种更高的寄托。那就是有如此美貌就该有一个好的归宿,她的生活境况应该不止于此。美女配帅哥,这才登对。但光良有首歌唱得好,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对自己生活势必产生想法。有一个人能力获得发展而被外力制约,这对这个人而言是最可悲的。尤其是潘金莲这样一个没身份没地位被恶意下嫁的女人。婚姻关系以及社会世俗眼光让她成为人人垂涎欲滴的那朵花。人人可以恶意的想象甚至造谣,她却不得越过雷池半步。

 如果没有武松,或许潘金莲的一生会就此改写。这个打虎英雄小叔子的到来让潘金莲的生活产生了一丝波澜。世界上最痛苦的事,除了欲望得不到满足就是生活中某类事或者人所带来的强烈对比。潘金莲很幸运,俩都碰上了。一方面自己嫁的人实在不敢恭维,另一方面对比小叔子她的丈夫完全不在一个层面。天天面对这问题,大家能想到有多痛苦吧。

 但是我们的大英雄武松是不近女色的,在施耐庵笔下的英雄都要洁身自好,必须是直男癌。任嫂嫂如何撩骚,他都能义无反顾拒绝嫂嫂的好意。这好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孽缘终是孽缘。赶上武松同志出差,西门庆好死不死的被正在开窗的金莲妹子撑杆砸中,潘金莲这次可就沦陷了,如果说上一次遇到武松是死水微澜,那这次高帅富西门庆就是狂风巨浪了。简单两个字:拿下!

 说到这里,我们看看潘身边的四个男人。武松是“旧伦理观念很深的勇侠少年”,西门庆是“自命不凡土财主,好勇好色二流子”,最开始服侍的大户是“有些钱财又老又丑的劣绅”。武大郎“三寸钉枯树皮。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这样的环境下一个女人作何选择?再之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悲剧色彩很强的女人倒下了。连同她的死,造就一个有情有义的武二郎,杀嫂报仇的纯爷们。如果只是这样,潘金莲这个角色也只能被看作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一个小镇之花的悲剧。

 但历史就这么寸,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位高人兰陵笑笑生在施耐庵之后出现了,他大胆改编了《水浒》中潘,西门与武松的关系,就这一段重新加工,写出了另一部旷世奇书《金瓶梅》。这部书的出现,让潘女士成为今后无数人意淫的对象,中国文学史,或者说民俗生活中一杆不倒的大旗。当然是充满罪恶的。被批判的。

 在小说《金瓶梅》中,潘金莲这个角色在性格阴暗面被无限度放大了。原本《水浒传》中的符号化人物,重新编排加工整体形象更加丰满和具体。如果说施耐庵笔下的潘还保留了一丝封建礼教下良家妇女形象的话,到兰陵笑笑生笔下,潘就摆脱了封建道德枷锁更具性魅力也更加歹毒。前者在游走于正邪之间摇摆不定,后者就干脆跳进火坑一条道走到黑。

 书中借吴月娘之口对潘的形象做出如下描写:论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语态度,似红杏枝头笼晓日。“小厮每来家,只说武大怎样一个老婆,不曾看见,不想果然生的标致,怪不的俺那强人爱他。”同性之间都如此夸赞,异性就更别提了。加上西门庆身边都是些市井无赖和酒色之徒,潘到了他的朋友圈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如此一来,我们不难发现,潘的性魅力被作者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以此为突破点吸引着狂蜂浪蝶趋之若鹜。

 此外,潘金莲在《金瓶梅》中变得更具市井气。比方说她九岁被卖到王家,学得一手好琵琶。书中多次提到他给西门庆弹唱。弹琵琶无可厚非,大户人家有钱培养不为过。但她嫁给武大郎后无人十分唱过一些明显带有青楼气质的歌曲,不涉及诲淫诲盗却也能让人感觉到她自身气质不那么质朴了,其特质从被动转向了主动。

 此外,他女红出色,如果放今天淘宝、微商横向的大环境下肯定创业小能手。适应力很强的潘在杀害武大郎后彻底改变了心性。歹毒,阴险,适应力强,有极强的占有欲、攀比心和好胜心。逢人不说真心话,两面三刀最拿手。相比李瓶儿的善良和孟玉楼的多金,身价不如对方只能后天弥补,靠机警和刁钻去弥补不足,再用心机手段去坑害竞争对手。总而言之,《金瓶梅》中的潘彻底被定型为一个恶人。一个十足的恶人。

 电影《东邪西毒》有一句台词说的好,人人都可以变得狠毒,只要你尝试过什么叫嫉妒。潘在《金瓶梅》中就是这样一个形象。她的穷奢极欲在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人性的贪婪,也可以看作是自身条件的不自信。比方说《金》29回写到李瓶儿有一张很好的拔步床,潘就开始闹,凭什么她有我没有。西门只能花60两银子买来一张螺钿床送给她。这60两银子在当时是什么概念?很贵!要知道《金瓶梅》第9回西门庆买2丫鬟才花了11两。.两个丫鬟的命才11两银子,这床竟然60两!可想而知这床的奢华和尊贵了。今天我们都说高档家具多牛逼,你们见过哪张床能值一个人的命?为什么床这么大价值?将来有机会咱慢慢说。

 继续说小潘。嫉妒心将让她百般憎恨李瓶儿,并设计害死李瓶儿的儿子。从嘴上歹毒的咒骂,到豢养猫吓死对方孩子,一步比一步过分,在对方孩子没了之后好不轻松快活,其心里抗压能力已经超出了嫉妒,而是凶恶。这正是:花枝叶底犹藏刺,人心怎保不怀毒。这也告诫我们,遇到嫉妒心极强的小人一定要躲开。不要轻易在他们面前炫耀。

 说了这么多,我们发现潘的角色已经被《金瓶梅》异化了。最初那个被动的潘变为主动的潘。那个本性不错的潘变成了心肠歹毒的潘。《金瓶梅》小说讲明末的异化和市井流氓气息赤裸裸展现在我们面前时候,被礼俗化的我们很难接受书中诲淫诲盗的描写。其实就小说本身而言,书中色情部分其实很少,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驳杂,以及明末社会风情的详尽展示。晚明四大奇书中,《金瓶梅》榜上有名,这部小说全方位的社会描写也让我们看到了明末市井生活的百态,可以当做晚的食货志。另外小说中抽丝剥茧的细节描述,严谨的性格描写和多方位多角度情节展开,对《红楼梦》成书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要辩证看待这部书,以及书中的角色。

 潘金莲的形象在最初诞生时其实是挺受同情的一个人。如果分析小说《水浒传》会发现她其实是被动者,是大环境下的牺牲者。她要的,不过是一个和自己匹配的男人。想要改变命运在那个年代是没戏的。没有家人做主,武大郎又不会休妻,正当渠道获取爱情婚姻自由是没戏的,所以就会有文人同情这个美丽而悲剧的女人,沈璟在《义侠传》关于投毒杀害武大郎的关节,王婆是主谋,潘则是被动的从犯。

 明代末期阳明心血的蓬勃发展,让宋明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收到了极大的挑战。那女性角色的觉醒也是其中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明末许多欢场上色艺双角的女人往往比他们的男人更有作为更能引起我们的追思。董小宛和冒辟疆,柳如是和钱谦益,等等都是如此。敢爱敢恨,女人有时候比男人更有勇气。

1938年,著名戏剧导演吴村指导的舞台剧《武松与潘金莲》中,潘就被塑造为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传奇影人李香兰也曾把潘金莲饰演成一个悲剧人物。可到了大导演李翰祥手里,实景民俗的江湖段子开始发酵了,观众喜欢的情色味道开始将潘符号化。她彻底成为一个性感妩媚不知廉耻的代名词。

 潘金莲之所以被读者诟病,其原因最初一定是形象定位。水浒传作者施笔下的女性角色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除了李师师。即便是108好汉里的英姿飒爽的扈三娘,青春美貌功夫了得,照样进不了36天罡,被收服后竟然嫁给一个猥琐的王英,还不能有怨言!至于他死法更是匪夷所思。女英雄都这样了,我们能指望潘得善终么?也正因为作者这样蔑视女性,不由得让后人推测,作者年轻时候一定收过女人的伤,而且很深很深。

 潘金莲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一个非常糟糕的代名词。去年甚嚣尘上的王宝强夫妻离婚案也有人借用潘的名号,说的很难听。孰是孰非我们不做讨论,就是想说,潘已经成为符号了。一个世人皆知的罪恶的符号。这三个字叫出来,就是对女性的极大侮辱。

 据说历史上真实的潘金莲和武植俩人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两口子相夫教子举案齐眉。丈夫武植还是个清官。由于两部小说凡响极大,俩人这名声是彻底玩完了,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后人作诗为其鸣不平,诗曰:“清官武大坟犹在,进士娇妻慧且贤。史有其人被诬陷,女中何止一金莲。”又有说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曾作画16幅并配诗,专程赴武家道歉。其中一首是这样的: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

 我本人曾去过清河县阳谷县,还特意逗留过走走看看,景阳冈也看了,鸳鸯楼也去了,都是今天重修的,当个留念。但我却并未听当地人说起过武植和潘金莲的墓葬,具体真假也就不好判别了,毕竟今天的人习惯了矫枉过正,曾经坏的一定要说成好的,这也常有。如果各位有机会去当地旅游可以问问。

 刘震云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就是利用这样一个符号化的名字去表述一段社会异化的故事。小说中角色是不是潘金莲不要紧,社会和民众怎么看才是关键。谁是潘,为什么是潘,到底是不是潘,凭什么是潘,怎么才能不是潘,真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更何况李雪莲本身就动机不纯,刁民与渎职官员的斗争本就是中国混乱社会的缩影,至于小说中的李雪莲\潘金莲,本可以作为一个例子社会教化。有此作用足够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评论下期再说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