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亿万富翁修炼手册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2-11-05 发布于浙江

当你有机会成为一个亿万富翁的时候,你会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事业与家庭?《成为巴菲特》讲述的,就是这位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坚定而辉煌的一生。在财富、地位、荣誉和情感前他所做出的选择,或许能让我们有机会认清自己,看清未来。



明算计从早餐开始

 当有些人陡然而富开始在饮食方面大快朵颐的时候,世界上最富有的老头巴菲特却用3.17美元的早餐价格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老头。平日早餐价格3.17美元,股票市场有震荡就降到2.95美元,其实都是汉堡,都是我们眼中的垃圾快餐。但从这0.22美元的差价当中我们就已经看出老头的精明算计。不是吃不起,而是用近乎苛刻的态度来“折磨自己”。

 当巴菲特首次接触数字开始,历史就选择了他,他也创造了历史。从外面买来可乐转手卖掉,到每天早上送报纸赚钱,积累的瓶盖和硬币为这个特殊的男孩带来无尽的乐趣。在我们绝大多数人还沉迷于各种玩具的时候,存钱罐里逐满到放不下的硬币就已经为他带来无尽的快慰。尤其对于中国式教育来说,小朋友品行上的道德高度远比他的理想追求更容易获得大众面的肯定。而巴菲特的家庭状况也让他有机会在财富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都说出色的商人都精于算计,巴菲特的算计还真是从小到老,一刻不变。每一分钱物尽其用,每一笔支出都认真盘算,这种异乎寻常的自控能力与他过人的财商结合,锻造出巴菲特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本投资大师。



运算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对于我这样一个天生逻辑思维差的人来说,运算一直是困扰我的难题。小学到高中无数次被数学老师拖起来问问题总是无比尴尬地说不会,然后默默掏出历史地理偷偷看。时至今日想想,除了在自己脑子笨更重要的是对理科思维训练的不够重视,也未曾从更大的角度去思考运算对我生活的重要性。而巴菲特却用他过人的头脑和随时随地的数字运算去构建自己的世界,并按照自己的套路形成自己的世界观。玩弹珠的路线运算,书本知识的了解,模拟财富货币的积累,都对他的一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运算绝不仅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人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我咋现在才反应过来?)。一个人在社会上如何趋利避害,如何获得成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下做出最恰当选择,都设计到逻辑运算。巴菲特用他特有的角度和方式告诉世界,如何理性客观评判一个人,一件事物,一个公司,一笔投资,这种久而久之的运算培养,会让人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智慧。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冲动投资,也在他日后的精心战略调整下获取了更丰富的回报。



永远不要停止对世界的探索

 当这个享誉世界的顶级富豪每天仍旧保持5-6个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时,我们各位又有多少阅读时间呢?我并不认为他的所有阅读都是为了了解财务报表,更愿意将他的行为视作为对外界的了解和认知。一个人如果停止了对世界的探索(各方面),就只剩故步自封和坐以待毙了。逆水行舟这句成语巴菲特未必听过,但道理他一定懂。所以当他可以拿着某公司20年的报表与这家公司高管谈收购时,对方脑海里的惊讶我们可想而知。当他比对手更了解对手的时候,这盘对弈的胜负早已确定。

 老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当我们还沉浸在玩具时候的时候,巴菲特就开始了自己的投资,11岁“进军股市”的传奇为后来无数金融界巨子传为美谈。早早结束自己的学校生涯,只因为要探索新的世界;3年时间修完所有学分,然后兴冲冲投身商海;他用自己的行为方式确定自己的生存哲学,并在局势最混乱时独善其身,凭借自己的良好口碑扭转局面。对这个老头来说,他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次进取都是充满挑战的。



专注,或许是成功最重要的一步

 影片中巴菲特回忆同比尔盖茨的交流,在归纳对自己最有帮助的词汇时,两位世界巨富不约而同选择了“专注”一词。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绝不把时间浪费在不热衷或者不擅长的方面,无比专注搞定自己的爱好并通过它赚钱,才成就了股神巴菲特,软件之王盖茨。因为专注,巴菲特放弃了对烹饪、家务以及其它事情,坚持每天5-6小时阅读才不断丰富自己的投资智慧。于其把时间分成若干份折磨自己,真不如让自己在自己更擅长更热衷更有把握的领域内集中精神搞场革命。我们每个人生而不同,应该让自己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建树,这才不负自己的生命!

 巴菲特如此告诫即将走上社会的学子:当我毕业后,我会选择一个职业,一个当我不需要工作的时候也会去做的职业。我不希望我梦游般的上班,而我也不会太在意我的起薪。我会选择那些我喜爱的,让我有激情的工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只会不断地看着时钟等待下班。你要去找一份即使你不需要钱也愿意去做的工作。生活是美好的,每天早上,你从床上跳起来,是因为你很期待这一天。60多年来,我都是跳着踢踏舞一样地去工作,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财富与慈善

      作为世界上在慈善领域投资最多的人之一,本片中我们并未看到对他慷慨付出的吹捧。而是将更多镜头锁定于他的妻子和家人身上。通过他妻子的善行义举来传递爱与付出。如果说巴菲特的乐趣在于同数字打交道,看着财富值不断增长,那他妻子的乐趣就在于通过各种渠道去建立基金会,帮助丈夫把更多的财富用于更有意义的途径。医疗、贫困、卫生等事业的无偿捐赠,让整个社会对富可敌国的巴菲特一家充满了敬意和爱。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巴菲特一家正是通过自己的巨额捐赠,不断呼吁更多富豪来完成善与爱的传递。



喜欢去做VS不得不做

如果不是看过本片,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快90的老头还能有这样清晰的思维和快节奏的语速。巴菲特有着他这一代人特有的谨慎和执着。给自己当老板是他出道以来就设立的心理界限,让自己在自己的世界里获得财富与乐趣,这份自信越老越从容,老而弥坚当之无愧。他一天的收入是好莱坞明星一年的收入,可他仍旧喜欢过最简单的日子。拥有可口可乐等无数全球名企巨额股份的他,仍旧住着最普通的房子,吃最简单的食物。用他的话来说他这样很开心。他用不着因为外界的眼光而包装自己的一切,因为他喜欢去做,而不是不得不做。



成为巴菲特》或许是另一个角度的《滚雪球》。这个老头带给我们的人生哲学、投资智慧可能会从某个角度影响我们。兴趣、爱好、专注、理性的思考,巴菲特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或许久是创业者的指路明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