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十三年》:一位悲情且矫情的勤勉帝王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2-11-05 发布于浙江

      一位悲情又矫情的勤勉帝王

得益于这些年清宫戏的广为流传,雍正皇帝被塑造成一位后宫佳丽成群,整日勾心斗角,没事沾花惹草,成天不干正事的阴险狡诈之人。正面形象少,反面形象多。

论理他也真是郁闷。既比不上父亲康熙那样英明神武,也不如儿子乾隆那样潇洒干练,每天窝在自己的小书房里绞尽脑汁处理朝政,批阅奏章,摊丁入亩,火耗归公,改土归流,还得时时刻刻算计兄弟,打击旧臣,全天候不眠不休堪称大清王朝第一劳模。

真实的雍正什么样,我们无法探究,因为历史往往没有真相。随着本人的故去,身边旁人或后世评价时总会添油加醋,按着自己的好恶或粉饰或抹黑,总难有一个100%标准的答案。更何况雍正本人那不讨喜的性格特征,从继位那天起就给民众留下了口诛笔伐的种种。

好在史书也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细枝末节,让我们有机会能够从历史的缝隙中一点点抠出相对真实的过往,剥去民间传说的外壳,尽可能探究爱新觉罗胤禛从雍亲王到雍正帝的各个人生阶段。

林乾先生将雍正皇帝的生平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侧重于雍正如何登基,如何与兄弟相斗,如何罢黜亲信、如何折腾百官。下册则侧重于雍正如何整顿吏治,惩治腐败,推行政令,兄友弟恭,提拔能臣,开创局面。

这样的表述方式便于读者可以从正反两面体会这个纠结帝王的阴阳向背,但也容易把读者对雍正的认知从一个极端推向一个极端,那就是老四这家伙,要么好得很,要么坏得很。如果某位读者没能养成一个正确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那或许就会认为雍正这家伙太分裂的,性格太极端了,人性太可怕了。

雍正的帝王心术,可谓有清一代中算最重的。不论是没继承大统之前的“破尘”姿态,亦或是登基之后的宽仁之举,都始终给人一种矫揉做作的场面感。兄弟也好,大臣也罢,与雍正离心离德都是半公开的事,撕破脸也就成了迟早要面对的问题。

表演型人格重度患者雍正,最终以一系列的杀伐决断铲除异己,保证了自己的皇权稳固。林乾先生翻阅大量史料为我们勾画出当时的各种场景,我们甚至能透过纸背感受到暗藏杀机的雍正面对老八,老九,老十四时候的跃跃欲试。

与此同时,在下部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实心实意整饬官场,下决心做寡人的勤勉之君。一方田黄“为君难”参透了人生在世的不如意。即便身为天子,但面对兄弟,近臣和天下人的不满,仍旧无法以霹雳手段来一个痛快的一刀切。

天下之大,岂能万众一心?江山图志垂青史是你一个人的事,那些各怀鬼胎的下级官员不过是阳奉阴违,狐假虎威,欺诈百姓,再糊弄朝廷罢了。

要了解一个人,最佳途径是从他身边的人着手,听听别人怎么评价。以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这个人的方方面面。《雍正十三年》下部,就从张廷玉、田文静、邬思道、李卫,甚至年希尧、唐英等人物身上挖掘最高领导人的生活细节和为君之道。

军机处的设立,李卫的发迹,田文静的酷吏生涯,邬思道的运筹帷幄,一桩桩一件件体现出的,都是雍正王朝的管理方式和处理手段。这其中有田文静的矫枉过正,也有张廷玉的事无巨细,哪怕是与十三爷允祥书信中的俏皮话,都能体现出雍正皇帝宽严相济,充满人情味的真性情。

可惜本套书下半部结尾太过仓促,就像雍正皇帝的突然离世一样,令读者顿感失落。整体的片段化章节表述方式,也打破了以往人物传记按时间线铺陈的套路,对初涉雍正个人史的读者来说或许是个麻烦。但对我这样半瓶醋的雍正迷而言恰到好处。

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雍正皇帝的好恶得失是一面镜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争议不断的帝王用十三年的呕心沥血换来了清王朝最鼎盛时期的到来。他的狡诈和阴险我们要看到,他的勤勉和付出我们更不能遗忘。

相比今天绝大多数人而言,历史上的雍正时时刻刻努力,分分秒秒精进,以“无逸”来鞭策自己,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他走了,很孤单的走了,后世不是骂就是谤,少有为其正名者。作为有胆识魄力的政治家,他所选择的路注定难走,但他坚持下去了。

时值2020年新春,武汉肺炎事件何时宣告结束仍未可知。湖北官员欺上瞒下,中央下派亲自督查仍旧乱作一团。如此状况,真让我不由得琢磨,若是雍正在又会怎样。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