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潮》,我们和上一代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和下一代的关系

 没羞没臊看电影 2022-11-05 发布于浙江

//
5月份华语片最佳非本片莫属。
//

近些年,关于原生家庭的话题越来越多。

电视剧《都挺好》《欢乐颂》等热门作品中都会涉及原生家庭之痛。这其中,郭京飞、姚晨主演的《都挺好》更是把中国两代人的纠葛牵绊演绎得淋漓精致。

在特定环境下成长的父母,又影响了特定情形下成长的儿女。宠的死宠,恨的死恨,不见面都还好,一见面就掐架,等等类似问题就像无数中国人心里的伤疤,不揭开永远留着印记,隐隐作痛。揭开了就是一道口子,哗哗流血。

《春潮》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过三奔四的报社记者郭建波独自带着女儿,在母亲纪明岚家生活。孩子父亲是谁,影片并没有给出答案,但用郭建波手机发送的信息和那段漫长独白来看,这孩子的父亲真的只是一个模棱两可的概念化人物。老母亲今年60左右,精力充沛,热衷于街坊邻居的文娱和精神健康事业。早年丧夫的他,也找到个相互扶持的老头。

老太太健身恋爱,招呼邻里大合唱。郭建波继续深耕民间疾苦,用媒体人的良心去大声疾呼,影响众人。女儿郭婉婷人小鬼大,校内学霸,乐于助人。按说这日子,就这么过下去挺好。大家保重身体,相安无事。

但母亲纪明岚并没有这样想。

在邻居朋友眼里,她是出了名的老好人。一心向佛,口口称善,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不夸她是好心人的。

楼上的老姐妹腿脚不便,就接过来好生照料,比亲姐妹还亲。新老伴儿更是爱她胜过前妻,在眼里她就是史上最好的老太太。她究竟有多好?在老邻居自杀后,对方女儿甚至想让她帮着支付租房费用。

这种冤大头式的老好人,谁能挑出毛病?

可在女儿郭建波眼里,她是魔鬼。是全家悲剧气氛的制造者和把控者。是她,在文革时期无数次挑唆女儿一起举报父亲的“流氓行为”;是她,在每一次家庭聚餐时利用各种机会把话题带到亡夫的“流氓行径”上;是她,用一切方式剥夺了女儿的抚养权和教育权;还是她,在郭建波幼年时候就埋下了你姓郭,你和你爸爸一样永世不得翻身,必须时时刻刻被我诅咒,污蔑,诋毁,谩骂的悲剧人生。

在郭建波的回忆中,父亲老郭是一个慈祥和善的好爸爸。而在母亲纪明岚口中,丈夫老郭则是一个十恶不赦,被法办1000次都不为过的老流氓。

影片前半部门郭建波的隐忍,让观众脑海中出现一个猥琐可憎的面目。直到最后母亲纪明岚倒下,郭建波大段独白当中,我们才初窥那个“流氓老爹”的另一面。

诚如马未都先生所言: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就是家长里短都会有记忆偏颇和刻板印象,又怎能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求全责备呢?早已不在人世的老郭究竟如何,女儿郭建波一个说法,妻子纪明岚一个认定,那作为第三代的郭婉婷,也就只能从大人的只言片语中模糊的捕捉一个若有所悟的形象了。

历史总是被胜利者所书写的。

影片前半部分,老母亲纪明岚利用一切机会对亡夫进行诋毁,于是乎所有人都被反复洗脑,认定了老郭就是纪明岚口中那么不堪。

女儿郭建波从没有一句忤逆。因为她知道,只有母亲可以照顾自己的孩子。做热点新闻的她总是探究事情真相,或许正是对幼年记忆的不断纠正。而这种随时可能被人报复的工作性质之下,她无法保证女儿的健康成长。

那孩子的快乐,就更谈不上了。

她的快乐是什么呢?是在无比疲惫之后,来到情人的身边,一句话都不说躺在小床上抽烟,喝酒,做爱。放下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挫败感,也卸下工作不顺强加于自己的生不逢时。郝蕾用极简的眼神动作与身体语言为我们诠释出一个悲剧性的角色。

走不出过去,绕不开现在,看不到未来。

我们是最讲理的。只讲自己的理,不允许外人讲他们的理。母亲纪明岚就是这样。她像无数同龄人一样,经历过文革,遭受过蹉跎,面对过不公,又在婚姻这条道路上历经无数坎坷。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时代烙印鞭策下,成为一个凡事好讲,遇事好争,与家人能斗的革命精神。她永远有理,永远占理,永远得理。

她说一不二,亡夫在时怼亡夫,亡夫没了怼女儿。她对自己人生悲剧的定性,全都一股脑推到老郭家身上。直到她倒下,身上插上了管子,再没有能力说话时候,我们才从女儿郭建波口中得知,她当年的婚姻是自己的选择,是为了逃离农村,走向城市。

说到底,她的或许大半辈子都没有体会过爱,所以才谁都不爱。因为得不到,所以不相信,进而又报复到所有身边人的身上。这种无爱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小孙女郭婉婷的出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金燕玲总给我以怨妇的感觉。中年时候是中年怨妇,老年了是老年怨妇。

杨德昌电影《一一》中,她以清修祈福之名逃到深山寺庙,城市中产的虚伪完美还原。而在《春潮》中,她奉献出教科书一般的演技。后老伴儿家里,带上手表,穿上新衣,面对性要求时的局促,但转眼间又开始了悲剧人生的解读。

一个镜头,一气呵成,表情动作语言衔接完美,把自己几十年来的痛苦全部倒苦水一样宣泄出来,这样演技给了杨颖之流作何感想?

作为一部郝蕾为主角的作品,本片看点自然会落在这个以演戏为生命的女人身上。影片大多时候她都面无表情,以场景转换带动节奏发展。

影片中段时面对母亲的责难,她突然狠狠捏向仙人掌盆栽,那一刻我突然揪心得痛。可再看郝蕾,欲哭无泪。肉体的创伤远不及内心的苦痛。

就像影片开头时候她故意放水,被母亲污蔑时候再次放水,厨房的两次放水替代了内心的眼泪。难怪有导演说,她就是为戏而生的。

其实本片还有第三个人物角色很有意思,那就是小女儿郭婉婷。古灵精怪,懂事认真,在学校好好学习,在家人吵架时充当粘合剂,她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能说。她所承受的,就像母亲郭建波早年所承受的,只不过施虐者是奶奶,而不是母亲。

小演员曲隽希在我看来绝对是明日之星。

截至目前我只看到了她的两部戏,但每部戏都很有存在感。小小年纪尺寸劲头和表演都如此精准,难怪本片会选她。影片中她在同学家看对方父亲背着女儿跳舞一段,表情不变,眼神中却充满羡慕。惊喜,羡慕,嫉妒,短短几秒钟时间起承转合密不透风,绝不输郝蕾和金燕玲。

我们总是抱怨与上一代的纠葛,鉴于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在不同的思维层面下始终无法沟通,直至相互纠结,直到一方离世,才有机会痛哭一场,草草掩盖自己并不幸福的生活真相。

我们总是善于讲人间大爱,却又忽视家庭小爱。对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甚至会主动向灾区疫区的陌生人施以援手,无比温暖。可面对家人时却冷言冷语,冷嘲热讽,甚至剑拔弩张,恶语相向。

只能说我们自小接受,学会,善于使用的都是大爱,而非小爱。

我们与上一代的关系,将会直接影响我们与下一代的关系。是相互理解,尊重,与支持,还是对峙,折磨,甚至厮杀,只有靠我们自己。就像我一位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朋友所言:你改变不了你的家人,但你可以改变你自己。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你痛苦后,你所能做到的。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