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函谷关——古丝绸之路的雄关要塞

 恶猪王520 2022-11-05 发布于新疆

秦时明月汉时关”。对于函谷关,很多人并不陌生。相传老子骑青牛出关,在此留下《道德经》五千字,墨宝飘香数千年。函谷关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春秋时期秦孝公从晋国手中夺得崤函之地,据险设关,以抵御东方诸侯的进攻。在由秦岭、黄河、衡山岭构成的天然屏障中,惟有函谷贯通东西,故此关被称为函谷关,后由西汉楼船将军杨仆迁关于新安。

图片

新安汉函谷关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城关镇,北距黄河60公里,西邻镇区,东距洛阳市区23公里。新安汉函谷关始建于公元前114年(西汉元鼎三年),沿用原设于河南省灵宝市的秦函谷关关名。汉函谷关在西汉时期是防卫都城长安所在关中地区的东边最重要的军事关隘,至东汉时期都城东移至洛阳盆地,汉函谷关成为洛阳周边八关之首,具有重要地位。史料记载东汉时期汉函谷关具有交通纽带作用,并曾拥有“会万国之玉帛,徕百蛮之贡琛。盖纷其云合,车马动而雷奔”的交流盛况。

图片

汉函谷关遗址北依凤凰山,南眺青龙山,西有奎楼山,东望八陡山;关东为涧河,皂涧河流经汉函古关南与涧河交汇。函谷关遗存主要包括东西向座落的关楼、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和阙台遗迹,以及关墙外向南北两侧延伸的长墙遗迹,关楼遗址东西两侧发现有总长约400 米的古代道路遗迹,东侧发现1处建筑基址。汉函谷关关楼遗址与南北两侧的夯土关墙遗迹呈“H”形连接,整体东西长约270米,南北宽约80米,两座阙台建筑基址在其东侧南北对峙,二者之间为通关古道路。

图片
关楼遗址历史照片,摄于1907 年

汉函谷关遗址以现存的汉代关楼与关墙、阙台、古道遗址,建筑基址,长墙遗址等一系列人工设施遗迹,与南北两山对峙、两河交汇所共同形成的整体格局,揭示出汉代关隘设施控制交通的格局特征。其作为保障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典型关隘设施,可为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防御制度提供特殊的见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历了千年历史的风霜,昔日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置千军于雄关”的金戈铁马,早已随着历史的硝烟成了无尽的追思。如今,雄关仍在,那见证沧桑巨变的关墙,那渗透着中国历史的关门,依然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悠悠岁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