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讲,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面对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变迁,仅凭一己之力着实难以驾驭。资料缺乏、水平有限、认知浅显、了解片面等问题自然会显露出来。为了弥补前缺,再次力引强弩,说说咱们的“七一届”,权当做上一篇的补充吧! 待到七一届毕业的时候,当时国家出台了新的分配政策,即:“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正是这“四个面向”政策在贯彻落实进度上,在方向选择重点上,在执行力度和方法上,在灵活把握尺度上,各地区出现了明显差异和变化,造成了七一届在毕业分配时间上没有“老三届”那么统一,先后拖延了有三年多;在毕业分配去向上多元面广,千差万别,悬殊巨大,命运截然不同。 上海地区由于落实“四个面向”执行较左,因此情况复杂一些,1972年毕业后面临多重选择。一部分同学去了安徽、江苏等地上山下乡,一部分同学去了崇明岛等郊区农场,一部分去了外地厂矿和“三线建设”,还有一部分人去了边疆支边,只有少数人上了高中或留在了上海市国营与集体企业。 西安的这拨同学七三年春季正式毕业分配;大部分下乡到陕西各地农村成为知青,只有小部分家有困难或出身好的同学留城工作。 杭州市的七一届毕业生不亚于老三届,大多数同学“面向边疆”,到内蒙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合江农场、连江口农场,大兴安岭呼中林场等地支边,一呆就是七八年,受尽磨难。其余的同学一部分本地插队,少数同学留在了杭州。类似的还有广州、昆明等地的一部分同学去了海南、云南的边疆农场支边。 所说的多元化,除了像“老三届”那样上山下乡、去了“建设兵团”外,有去当地农场当农工的,有去军马场喂马的,有去山区矿山当矿工的,有去交通运输和铁路部门跑轮船和铁路的,有去三线工厂搞建设的,有分到国营工厂和集体企业当工人的,有当地服务行业和商业系统的,有到各地、各兵种参军入伍的,有上高中、师范、中专、卫校、技校后当老师、护士和技工的等等……工农商学兵,各行各业都有七一届的身影;天南地北,祖国各地都有七一届的足迹。多元面广,五行八作,无所不包。 所说的底层化,就是起点低、层次低,不管分配到哪里都是从最基层干起。到农村插队的以“新农民”身份干起;到建设兵团和农场的以“农垦工”和“场工”身份干起;分到国营工厂和集体企业的以“学徒工”身份干起;分到服务行业和商业系统的要从“八大员学徒”干起;当老师的要从“实习”干起;入伍当兵的要从“战士”干起等……无论进入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底层化”体现了这一届学生“面向基层”的就业方向和特点;决定了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一步一个阶梯地向上攀爬的奋斗历程;养成了他们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拼搏向上的品格和精神。 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学说”,这一拨儿属马属羊的同学都是“金命”。因此,属相和性格决定了“七一届”的为人品质、处事风格和职业精神,就像埋没在泥土中没有被发掘出来的金子,虽然见不到它的光芒,但是它的价值永远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