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数学I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竟然津津有味的,听了一下午的数学课

 老余话语文 2022-11-05 发布于江苏

有人说我,是语文中的王km

一直想写一些关于王km老师的东西,但是很多时候却无从下手。

不可否认的是,王km是我见识过的,最厉害的老师,可能没有之一,在数学教学领域来说,我似乎没有看到过,能有谁,能够得到与他相当的学生认同度。

高到什么程度呢?我只能这样去说,在一些时候,km的同学,已经将km,作为了一种定语修饰,而不是一个单单简单的名词。

前几天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事情,就是km老师给我推荐了一个学生来试听我的语文课,当然那个学生听完课后就果断在我的班级里面报名了,然后那个学生给km老师说的话,让我啼笑皆非——

王老师,你给我推荐的语文老师好厉害,我感觉他就是语文老师中的王km。

然后,我竟然听了一下午的数学课

“语文老师中的王km”,这是我从业至今得到的,最为独特的评价了。

似乎从来没有人给我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虽然过去一直的合作中我听到过各种同学对于王km的赞美,也有非常多的高分学员来自于王km的教室,但是我却似乎从来没有,仔细的去了解过,王km老师的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毕竟我只是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卓越,拔尖的同行,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合作者——他在线下的学生中具有非常好的口碑,而我专攻于线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还有我们的yuki老师,凭借着自己的社会经历和人际交往技巧,摆平了我们工作室一切后勤的杂项,以及非常好的教学口碑。我们之间的亲密合作,是我们工作室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的非常重要的基石。

但是我似乎从来没有了解过王km的课程,毕竟语文和数学,一个文科,一个理科,很难有交集,文科的学习方法本身,和理科,大相径庭。

所以我没有了解过他的上课,我只知道,他是我见到过,线下面授班最成功的老师之一,场场爆满,一座难求。

这一点语文就难以望其项背了,高一高二的需求远远不如数学,高三的学生,算上网课,也只能堪堪与他旗鼓相当。

所以,我一直只是知道,他和我一样,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而且在数学方面,绝对是上海顶尖的。

但是当王km像开玩笑一样的把小朋友的评价给我看了之后,我忽然就对于他的课程,产生了好奇——

“语文老师里的王km”?

除了我非常开心的从语气中看到了对于我的肯定评价之外,我第一次对于王康民的课产生了好奇——语文老师里的王km,岂不是说,学生在我的身上,看到了和王km,具有相似点的特质呢?

带着这份好奇,同时又是契机之下,王km开设了网课,所以我就问王km要来了他的课程的视频,我非常好奇的是:

他的课,是怎么上的?

我与他的课程之间,到底有什么地方,是相似的?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么他的数学课,又能给我带来什么样子的启发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看了他的课程,而看完之后,我大呼过瘾,我也没有想到,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在一个和我业务水平没有太多相干性的数学课程中,我竟然能够保持专注的,完整的听了他一整节课。

全能学霸,名不虚传

王km之前,一直说自己是全能学霸,笑谈之中说自己做语文老师,也一样会成为很牛的老师。

我一直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是当我听了他的话之后,我才不由得产生感慨——确实,王km,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老师,听完他的课,我甚至对于我自己的语文教学,也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教学灵感。

而我沉迷的原因,也是在这里——我沉迷的,并不是在于数学内容本身,而是站在一个老师的视角,我看到了的,是王km在讲授数学科目的时候,所使用的,关于教学的底层逻辑

我忽然也替王km的学生感到幸运——听完王Km的课,其实如果掌握了他在教学中的底层逻辑,你的自学能力,已经可以应付绝大多数的大学问题。

“语文老师中的王km”这个描述,我觉得,应该可以算是,这个学生能够说出来的,一种最高的评价了吧。

那么王km的神奇的地方在哪里呢?那在这里,我就从一个,已经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教育研究者的身份,来为大家讲述一下,在我眼中的王km,他所具有的特质。

殊途同归的,是我们都很关注与语言

首先,王Km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他是一个,语言方面的大师。

而这个大师本身的特质,不是在于他的口才与妙语连珠——这个只是表象,而深层次的好处在于,他能够创造语言,从而简化问题,亦或于让人产生思考。

我一直以来也在想这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能够产生思考?其实在哲学中有非常多种不一样的解读,其中有一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思考能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于,我们能够用语言,来描述出一些东西。

也就是说,能够被描述出来的,我们才会产生思考,如果一样东西没有被描述出来,我们可能不能对于这个问题本身,产生足够的思考。

就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口红色号,为什么男生很难分辨,而女生能够分辨?

其实很本质的地方在于,不同口红的色号,都会有其中所对应的“命名”与“描述”。

而也正是这样,姑娘们才能够对“色彩”本身的认知,产生更加明确的认知,而男生之所以不能都辨识颜色,其实根本在于,男生是不能够对于不同的“红色”做出描述的。

所以说,对于红色这个概念,男生的描述,和女生的描述,是不一样的——

男生来说,只能看出,这个是红色,那个是淡一点的红色,那个是深一点的红色,那个是暗一点的红色,但是却不能对每个程度的红色做出具体的描摹,但是女生却不一样,她们能够知道色号,色彩,这个时候,她们也才能够对于颜色本身,进行辨识,进行理解。

而也正是因为对于色彩本身来说具有颜色的理解,这个时候才能大大的提高对于色彩的辨识,也才能让我们对于颜色本身来说产生延续性的思考——不同的具体“红色”,能够在什么具体的“场合”被使用。

这样我们就能想到,如果你没有能够对于红色做出命名的能力,你能怎么做呢?能够做的,只有直觉。

生活中的逻辑是这样的,那么到数学,更是如此。

其实数学的本身,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抽象概念的本质就是“难以被描述的”。

而很多同学产生不了对于数学的思考,或者思考困难,究其本质,包括我在内,是不能够很好的对于不同形式下的变量特质,产生非常准确的描述。

用刚才的话来说,就是很多时候,我们能够知道的,其实数学的本质,就是分析变量的过程,但是很多时候,变量自己本身是没有命名的,或者变量本身的呈现形式,是书上所具有的一些一般化概念所产生的变式。但是就像男人只能看出红色这一个特点一样,很多时候同学只能看出这个变量是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大模块当中——比如数列,比如三角,但是却不能对于变量带来更加细致化的命名,那么结果就是,你不能够产生真正的思考。

而km厉害之处第一个地方就在于,他能够对于对于很多数学典型的变式,除了刚才书上所谓的概念之外,创造了许多新的命名,而可能你初听可能觉得是一个非常浪费时间的做法,但是你细想之后就慢慢能够发现,数学学科认知的提升,在他给某一个变式做出自己命名之后,离你前所未有的接近——创造性命名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够增强辨识,而且能够让我们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减少非常多的认知负担。

描述,是产生思考,最有效的工具

我给大家继续举刚才的例子,

比如说,刚才说的口红,我们说有些男生觉得就是颜色深浅不一样,他们看得出区别,但是在什么场合该图什么颜色的口红,需要花费的,是非常非常多的时间。

而对于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却不是这样,另一部分的人来说,当他对于不同的色彩特质,具有了描绘的能力之后,那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理性——比如红色分为豆沙色,珊瑚色,西柚色,女王色等等,而不同的色彩对应的场景分别是xxxxxxxxxx。

我们来对比一下其中的区别你就能够很容易发现,前者的低效了,因为前者去思考,在场景下应该用什么颜色的口红时,需要做两件事:

首先,你每次去看到一个新的颜色,你要去判断具体的颜色。

其次,当你去判断出颜色之后,你要去分辨场合。

这两个步骤,就是一种“未思考”的反智状态,而带来的两个问题,就是:

1 你不能保证每次判断的颜色都是正确的

2 你不能保证,判断对颜色后,能够对于应用场景,做到非常准确的判断。

但是第二种认知,就不一样了,西柚色清新,适合去约会;珊瑚色显白,适合于职场……(外行小白随便举例,这个判断真的是把我这个钢铁直男给难倒了)。但是不管我刚才的举例是否正确,但是我们却能够非常明显的看到,在这个过程中,错误率就少了很多。

因为有命名,他省略了在新的情境判断中“再辨识”的步骤而直接得到准确结论,而同时,也不需要依赖自己的直觉,分析颜色的适用面,因为已经早已有“准备好的答案”与这个命名下的颜色挂钩了。

一堂,让人不会忘记的数学课

而km也是如此,我看着他,对于变量的不同角度的呈现方程式,不再是仅仅局限在书中给到的变量知识点之下,而创造了很多新的命名方式,以及不同命名方式的对应解法,这无疑是很有帮助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因为不同呈现形式的变量的形式,用不同语言的表述,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对于变量的辨识所产生的问题。

而其次,当我们能够固定到不同呈现形式的变量所对应的求解形式之后,你就能够建立了一种,对于不同对象以及具体方法论之间,所具有的固定衔接方法。

某种程度上,王km的课,让我对于数学的概念本身,产生了思考。

还有个不得不服的地方就在这里,我虽然只是听了王Km的一节三角函数课,但是我却记录了非常多我高中没有学到过的命名方式,而说王km是一个语言高手的第二个原因是,他的描绘本身,很生动,很容易记。

就比如我们将不同的红色称之为豆沙色,珊瑚色,西柚色,女王色更加好记,而成为1红2红3红4红更加难记一样,王Km 对于不同的,抽象概念的函数,都起了一个很生动的名字,而这些名字本身,都非常容易,帮助我们记住它们,而对应的方法,也应运而生——某种意义上来说,王km的数学课,讲的是一种,“不会让你忘记”的数学课。

令我震撼的启迪:语言,不仅仅只有文字

上面的特质是我在王km身上看到的,和我身上特质相一致的部分,其实这个方法本身我也用过,比如我之前在这篇文章

作文方法论反思I高阶词语的积累和应用

中说过的,选择准确命名的重要性,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更深刻的对于作文的认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选择是殊途同归的,但是相对于我,王Km还有更厉害的地方。

那就是,王Km不仅仅具有的,是用汉字语言,独立命名抽象概念,王km比我多的,是数学语言。

没错,数字语言本身,是王km对于我自己教学来说,带来的更加新一步的启发。

数字作为一种工具语言,真的是能够对于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另一重解读,而这样的神话,我以前只有在哲学书中看到过。

我找了好久,才找到出处,故事是这样的——

16世纪的时候,英国有一些顶尖的科学家形成了“默顿学派”,他们提出了一个“默顿法则”,看起来有点儿不像人话: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持续加速所经过的距离,和以加速物体最高速度一半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相同。

刚刚前面这句话你看得懂么?我相信,你是看不懂的,或者要看懂并理解,很费力,但是如果转变成为了数学语言,就会变得更加容易了——

1/2at²=1/2(a*t)t

这个公式一旦出现,我们就很轻松的能够看出,所有的变量是什么,也能够看出,结果不准确,是什么变量产生了问题。

这个本身来说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认知方式,但是我一直觉得,似乎和我们语文无关,直到我听了王Km的课我才发现,这个语言工具,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你可曾想过,在听空间几何的课上,我当年自己高三的时候,不同的定理,不同的概念,背的自己脑袋发疼,但是王Km,竟然就只是用几个数字,几个单位上的变化,就能够将我当时费尽心血所背诵的好几条定理,就表达出来了。

而且我感觉,比起记忆文字,我是真的感觉自己比我高三的时候,更加准确懂得了空间几何那几条定理到底说的是啥,就像1/2at²=1/2(a*t)t一看就明。

而“物体从静止状态开始持续加速所经过的距离,和以加速物体最高速度一半的速度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相同。”这句话你可能读了两三遍,就算背出来了其实也未必能够理解一样,对于无论现代文,还是答题公式,其实都具有非常强大的启发意义,我甚至已经决定,重新准备我春季班的课程讲解了。

毕竟,这样的数字符号语言,是一种更加直白的概念,对于不同问题的理解,都会带来不同的帮助。

除了语言之外,一些考试双保险的技巧

而王km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地方在于,他不仅仅在讲课与语言方面堪称化境,他对于数学本身的研究来说,还有一道双保险,那就是——计算器。

我在看他课程的时候偶然看到这个,这个也完全颠覆我的认知,我就记得康民在上课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如果做不出怎么办?其实还有一个技巧,大家拿出计算器。然后就开始了计算器的操作方式。

计算器的操作方式太过于神异,我作为一个外行,暂时没有考试用的计算器进行操作,所以无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但是在同学们的惊叹声中,我已经预料到了其中的效果。

而具体的内容,大家可以自行体谅,我在征得王km老师的同意后,在这里,为大家展示一段,王km在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计算器使用技巧。

相信你已经看到了其中的神妙,在内行人眼中一眼就能看出各种精髓。

而你跟着王Km的方式尝试操作计算器的时候,我相信,你会得到,和在座同学一样的,课堂反应。

这是一个语文老师,在听了一节数学课后,所发出的由衷感慨。

而我也庆幸,自己能够和王km一起组成强大的团队,强大的价值,极致的课程我想,以及我们之间的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学生的幸运,更是我的幸运。

以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