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長民《怀念妈妈》

 乡土蓝田 2022-11-05 发布于陕西

文学爱好者的创作平台
散文 / 诗词 / 小说 / 情感 


公元一九九三年三月六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是妈妈的忌日,妈妈仙逝已三十个年头了。
一九一二年农历七月十六日妈妈出世,到公元二O二二年八月十三,壬寅年农历七月十六是妈妈一百一十周年诞辰日,为此作纪念文章以记。
妈妈姓苟名存仙,娘家系三里镇(原李后乡)苟家村。
妈妈前半生身体多疾,命运坎坷,受尽磨难,晚年幸福,儿孙绕膝。
妈妈早上九点还好好的,哥哥在后院栽树前还催妈妈吃饭,妈妈说等一会儿吧,哥哥出去栽树去了,大侄媳妇西利路过家门,说我进去看一下奶奶最近身体咋样?一进屋发现奶奶用被子把自己围起来,低着头,连喊奶奶无动无应,吓的忙喊我哥哥回来看妈妈,哥哥也确定不了妈妈怎么样了,又急忙叫了邻居自家堂哥赵金铭,金铭哥来后仔细看看,说娘走了,此时时钟指针9点30分。妈妈驾鹤西去,仙世突然,没有痛苦,没有拖累儿女,走的安祥安静。享年八十二岁。人们都说妈妈是施善积德的因果报应。
妈妈童年命运坎坷,早年丧失父母,三哥,四嫂,六哥不久也先后不幸离世。嫁到蓝田县县城白杨寺巷杨家的妈妈的姑姑(我称姑婆,后面都以姑婆称谓)不忍独生小侄女失去父山母水的爱,承担了抚养侄女的责任,把侄女接到县城家里生活。
姑婆视小侄女如己子女,关怀备至,一视同仁,妈妈在自己的姑姑家安身,开始了姑姑的真情抚爱的童年生活。
姑婆的女儿(后面我称谓姨姨)大妈妈十二岁,对自己舅舅家的外甥女疼爱有佳,姑表姐妹相处亲近和睦,两个独生姑表姐妹像亲生的一对,生活在一起,姑婆心里坦然,妈妈渐退了失去父母之爱的阴影,完全融入了自己姑姑家里的轻松生活和良好人缘环境中,长大成人了。
斗转星移,姨姨嫁给了李后村赵家巷距我家东邻间隔两户的李品三,结婚成家,生了孩子缠竹(后面我把姨姨生的儿女均以哥,姐称谓),姨姨便把妈妈接到李家生活看管女儿缠竹姐,妈妈对待姨姨的女儿如同自己的姑姑对待自己一样,照管细心周到,吃喝洗缝样样精心,无微不至,姨姨甚为心慰,妈妈在姨姨家又陆续照看了姨姨的大儿子建章哥,二儿子旺章哥,小女儿相竹姐,姨姨的四个儿女也都喜欢妈妈,虽说妈妈比她(他)们大几岁,都对妈妈以亲姨姨相称,拥戴尊重妈妈,她(他)们长大成人工作后,对妈妈仍然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探望,送礼物,给钱,接到西安吃住和在西安游玩。妈妈的小侄女育生姐家住在钟楼南的南大街西边的东涝巷98号,育生姐家成了蓝田县亲戚到西安和在西安工作的亲戚的中转聚集谝闲传,叙家常,密切亲情的的接待站。
由于李家和我们赵家是近邻,关系又好,姨姨就把妈妈介绍给在西安《德懋恭》工作的赵允义(我的父亲)了,母亲结婚生子,我们就把妈妈的姑表姐从此就称作姨姨了,赵家和李家本来关系就好,又成了亲戚,关系更加亲和,来往就更加密切了,姨姨和妈妈都有了精神依托,过着安居乐业的农家生活。
妈妈结婚后,也成了除大伯以外的主要劳力,大伯在家务农,大大在西安《德懋恭》挣银圆。大妈和妈妈在家共同料理家务,大妈是小脚,左眼有天生的眼疾,即人们常说的罗卜花,基本上失明,看东西主要靠右眼,加上走路行动不便,家外的体力劳动主要是除了大伯,就是妈妈,比如春秋锄草,田间管理,收割麦子,碾场翻场,晒收粮食,搬玉米,摘豆角,脱粒等等都是妈妈干的活,大妈就包揽了所有家务锁事。妈妈和大妈关系特好,姐妹相称,家里关系和谐温馨,在村里外有好名声,乡邻都称赞不已。
遗憾的是妈妈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辛苦劳作,又患上了大脖子病,哮喘,出气不畅,面黄肌瘦,手指麻木,发橇时手指伸不直,拿东西,干活就痛疼不便,身体也不如以前了,腰弯背驼,病痛折磨着妈妈十多年。
妗子早逝,妈妈又像自己的姑姑一样,也和大妈一样,都承担了为娘家哥弟和侄子侄们的浆洗补缝家务,和妈妈一样管起了侄子侄女们,如旺聪姐,育龙哥,碰娃姐,育生姐等被褥拆洗,衣服的裁剪缝补,鞋袜的制作,完全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妈妈的劳作和对侄子侄女们的辛苦,得到了侄子侄女们的厚爱和回报,也享受了他们的孝敬和欢乐。
母亲能说话亲😊和,人缘很好,助人为乐,受姨姨的影响,乐意施舍,对讨米的有剩饭给施饭还给馍馍,无剩饭和馍馍就给点小钱,看见乞讨的孩子就把哥姐穿过的多余的衣服就给他们穿上。乞讨要饭的在妈妈眼里都不空手。
我儿时的解放初,村里的下乡干部是一个女的,四川人,脸上有麻子,四川口音很重,拿着照像机到各家各户动员大人免费照象,办居民证,相当于现在的身份证,那时人们普遍政治觉悟不高,对照象不感兴趣,还欺生,加上那年轻女干部没经验,方言口音太重,大多数人听不清,女干部走到哪里,首当其冲的先遇到顽皮淘气孩子们嘲弄,跟着大喊麻蛮子,麻蛮子,石榴皮翻过女麻子,,,。女干部工作效率甚微,回来找我妈妈哭着倾诉苦衷,妈妈对女干部说,娃,甭哭了,你年轻,方言口语太重,大家听不清楚,走,咱俩一块去,你只管跟在我后面,我说话,你不吭声就行,我无事也跟着当了尾巴,所到之处,大人们都笑脸相迎,六嬸,六娘,六妈,六婆,六太太,,,班辈资格大,都十分客气,妈妈说:我不多说了,国家要求办居民证,照像不要钱,都赶快去,说着催着,一个个都乘乖的让女干部给照象了。
李后村五个自然村,都是妈妈陪女干部挨家逐户照象,自那以后,村里召开妇女会,都少不了妈妈的身影,通知开会,妈妈都要讲话。女干部就住在我们家,她和妈妈经常在一起说话交流,这都是我亲眼看见和听到的,我想妈妈在当时好像是村里的农民妇女队长一样。后来李后李家娃结婚了,其媳妇名叫邵俊英,接替了妈妈的角色,成了村妇女主任,出头露面多了,村上的妇女活动也多了起来,邵主任名字日益深入人心,邵俊英在村里,乡政府也有了好名望。
妈妈是我的儿时学习的早期动力。我体弱多病,脸黄清瘦,是病态孩子,一般和同龄孩子的体力活我是干不动的,妈妈也没有怨言和嫌弃,给我说你看你三个哥哥都工作挣钱,穿制服衣裳,吃白馍,你身体弱小,农村重活干不了,将来只有好好读书学习,能说会写,才能找到工作,住在省城,穿制服,吃白馍,免得在农村吃苦受罪,我听从了妈妈的话,在李后村上初小四年,尊敬师长,遵守纪律,刻苦学习,团结同学,老师喜爱,每学期学习成绩都是第一名,连续当班长四年,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妈妈是我的后盾和支持者。我初小毕业考高小,因肚子有蛔虫,经常肚子疼,参加杨坡头小学考试,语文和算术两场考试中因肚子疼去上厕所,眈搁了时间,卷子没有答完名落孙山,同村和我同班过去要好的同学都疏远了我,有几个人一见我就嘲讽我,一个人喊一…二,其他就齐喊:学校门儿大大开,念书娃娃上学来。旧书念完念新书,新书好念人人爱!那个年代没有补习和复读一说,考不上高一级学校,就只有呆在家务农种庄稼当农民了,我从而很自卑,不愿出门,总怕遇见他们上高小放学和他们在一起玩,妈妈让我和她拉牛去涝池给牛饮水和给牛槽拌草料抬水,我不去,妈妈急了要打我,我哭说了那些小同学伙伴如何欺负我,妈妈说有她呢,硬拉我牵牛🐮抬水罐去涝池,刚走到锁贤哥场边路上,又遇上他们玩耍,xx看见我了,又嘲讽我的场景出现了,妈妈一看,放下水罐,拿上抬水用的棍棒边跑边喊着说你们欺负我娃,我来打你们来了,小小个娃,光知道欺负人,不要看现在,将来看谁才有出息,说着举起棍棒作打人状,那几个小伙伴口念道我们不了,落慌而逃了。给我助长了勇气。也就是那个名落孙山,后面有机会普化小学补招三人(暑假游泳溺水而亡)报名123人,我名列第一,上了距离家里十多华里的普化高级小学,也就从此有了第二次学习动力,后面陆续顺利上了普化初中,城关中学高中,考上了汉中大学,直到参加工作,风生水起,一路顺风。
我上普化初中时,一般周三下午要回家拿馍,吃饭后天就黑了,周四早上还要赶上到学校六点半准时上操,不但要早起,还要经过狼出没的村东芦苇荡,樊家村深沟和贺家庄和学校中间的人们称为狼沟的沟丛沟道,妈妈拿上带杈的长木棒给我壯胆,顺利安全送我到普化中学操场,看到我进入跑操的队列才转身回家了。
我小姐姐十二岁,小哥哥九岁,妈妈在生我之前还生了一女一男,到二,三岁就夭折了,到生下我之后,特别贵重我,喜欢偏爱我,到西安,走亲戚都带着我,使我和西安工作的姨表姐缠竹,相竹,姨表哥建章,旺章,成章,姑表哥育龙,姑表姐育生,表姐夫旺旺,大哥廷谱,二哥春谱有了更多接触和了解,联系和交流,增加了亲情,熟悉了亲情之间的来龙去脉,密切了和这些姐姐哥哥们的来往亲情,我也成了这些亲情中的得宠的小弟弟,他(她)们喜欢我,我以后也成了弟妹们唯一和这些姐姐哥哥们随便来往的常客。
感谢妈妈的坎坷典折经历和贤惠,施善,积德,吃苦,耐劳,爱心助人帮人的为人的厚道品质,影响了我,成了我学习,工作,为人,做人的人师良母和精神遗产。
母亲千古!儿子長民永远爱你!

2022年8月13日
壬寅年七月十六

作者简介:

赵長民:网络名旭日东升。生于一九四六年九月二日,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李后村赵家巷人。一九六二年八月到一九六五年七月蓝田城关中学高中六五级乙班学生,当年毕业后考入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髙级讲师职称,荣立航天三等功。学通政史经传,爱好文学,兴趣广泛。1994年版陕西省技工学校德育教材第一副主编,主编美育章节。经济理论文章《浅谈企业管理》发表在国家核心刋物《经济科学》杂志上。退休后致力於古典词歌创作,论文曾在省上获得一,二,三等奖多篇,诗词及其他文章多次在《水为之文学》和《乡土蓝田》,《滋水美文》等平台发表,写景抒情,即事言情,不拘一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