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煌出使琉球史事考证

 闲之寻味 2022-11-05 发布于广东

周煌出使琉球史事考证:两国在交往中,表现出怎样关系?

周煌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作为册封副使与正史全魁前往琉球册封琉球国世子尚穆,以正其位。终乾隆帝在位60年的历史中,此系清廷对琉球国唯一一次册封,这次出行不仅是中琉交往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对周煌个人的人生轨迹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琉球古国(今日本冲绳县)位于东海与太平洋之间,是东亚海洋场域的交通枢纽,中国、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可从海路在此间往来。

据中国典籍记载,琉球最初称“流虬”,后又名“流求”、“瑠求”,自明永乐之后才称“琉球”。从历代中国人对琉球的记载可观中琉之间的双向交流最早可追溯到隋大业年间,到了明永乐年间才正式建立宗藩关系,琉球成为中国的世界秩序中的一环。

明清政府对琉球的册封是两者政治、经济、文化相联系的最明显“通道”,琉球在“朝贡-册封”的双向交流中在政治上获得了“输贡之地,庶不敢欺凌”的保护伞;

经济上,在朝贡贸易中获得利益,并且还由于与中国的亲密关系,成为东海贸易的枢纽,文化上,一方面被册封使团带去的中国文化浸染,另一方面,自洪武二十五年始通过遣人入中国国子监读书,学中国礼仪,以成“守礼之邦”。

现今已知自明嘉靖陈侃出使琉球著《使琉球记》记载出使使事、异域风俗、海岛景观等之后,册封使十之八九会留下自己使录,记载册封见闻,此类使录成为后世研究中琉关系的宝贵史料,同时也是两者历史交往的最佳见证。

明洪武五年(1372)五月,中国与琉球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先是明太祖派遣行人杨载赴海诏谕琉球明朝之正统地位。随之在洪武十年十二月,琉球国中山王派遣使臣与杨载一起返回中国,并呈交方物以为贡品。

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再派遣行人时中前往琉球册封中山王,以开册封琉球之端。自此中国政府才与琉球建立正式的“封-贡”关系,实现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个质的飞跃。

明朝册封琉球“凡十五次,二十七人”,清朝八次,共16人,这已经过学界的明确考证,研究者借助《明史》《清史稿》等官方典籍与册封使所著使录,以人物为线索,厘顺明清两朝对琉球的册封线索。

如谢必震作“明清册封琉球使一览表”、孙欲容作“明、清出使琉球使臣及其著作表”、李源作“明清历次册封琉球一览表”、赖正维有“明清册封使出使琉球表”等。中琉之间的“朝贡-册封”关系一直延续到1879年日本宣布琉球废藩置县,将其强行并入日本,设为“冲绳”县。

共计五百余年。仅就清朝入关之后对中琉关系的恢复与延续过程,即康熙皇帝对琉球的册封活动作一简要回顾。清朝入主中原并平定福建后,琉球国世子尚贤于顺治三年(1646)派遣使臣来京请封,礼部以“前朝敕印未缴,未便授封。”

为由请回。顺治十年(1653),尚质遣使上缴前朝敕印,向清廷请封。顺治帝遣兵科副理事官张学礼、行人司行人王垓为正副使前往册封,但两人到福建时“因海氛未靖,仍掣回”。

终顺治一朝,册封都未得以开展,一直到康熙元年(1662)“圣祖仁皇帝御极,念远人延伫日久”且时值郑成功在台湾病故,南明政权业已崩溃,清朝基本统一陆地,且海疆之忧也稍加缓解,才再次遣张学礼等人前往册封。此为清朝册封琉球之始。

张学礼、王垓此次出使历时168天,过程虽艰辛,但最后使团顺利完成册封任务,成功使中琉关系得到恢复。康熙二十一年(1682),琉球国王世子尚贞再次遣使请求册封新王。

当时礼部官员认为琉球航海道远,应该如暹罗一般,“封仪物敕”由贡使自行带回,中国不遣官恤封。但康熙帝认为“(尚)贞父子世守臣节,如所请。”之后命九卿詹事科道官会推册封使者,最后选定翰林院检讨汪辑、内阁中书舍人林麟焻前往琉球册封世子尚贞。

此次出使康熙帝还亲书“中山世土”匾,由使团带往琉球赐其国王。从此四字便可观康熙帝对琉球国向化之心的肯定。汪、林一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二十三日开洋,十二月初四归来,顺利完成了册封任务。

康熙五十六年(1717),琉球国王尚益世子尚敬遣使夏执中、蔡温入贡并报曾祖尚贞与父尚益之丧,兼上请封表文。次年康熙帝遂派遣翰林院检讨海宝充正使、编修徐葆光充副使前往册封。

此次出使与往代不同,时值《皇舆全览图》竣工不久,书中未收录琉球地图,故康熙皇帝派测量官平安与检生丰盛额,与海宝、徐葆光同往琉球,测绘琉球地图。皇帝对地图的测绘极为重视,测绘官前往地方时都会被尊称为“钦差”,平安与丰盛额在琉球时也同享钦差待遇。

康熙帝此举动与之前赐予琉球的“中山世土”匾貌似可以相互呼应,以作清朝已彻底将琉球纳入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圈之中的象征。遂康熙以后,派遣使臣亲自前往琉球行册封、赏恤物之事,朝堂之上再无异议。

总而言之,康熙朝对琉球的册封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一,不仅恢复和延续了中琉之间的“封-贡”关系,为历史上中琉交往重新搭建一架更加坚固的桥梁。

第二,为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秩序的形成添砖加瓦,强化了清朝在东亚国际环境中的首席地位。

第三,因为康熙帝重视册封使臣的选派,提高了整个册封使团的文化素养,将中华文化远播重洋;最后,三次出使的使臣归来后,都写就质量不俗的使录,亦是后人研究中琉关系以审视当代中日关系的史料瑰宝。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