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盛晚年住在南京,邻居打招呼称“丁司令”,将军摇头:别这样叫

 bmtz 2022-11-06 发布于江苏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消息传来时,极大地振奋了前线指战员的热情。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尚未完全解放,自渡江战役后,国民党军虽然纷纷溃败,但蒋介石仍打算负隅顽抗,在西南囤积重兵,白崇禧指挥的桂系20多万兵马仍盘踞华南,意图卷土重来。

文章图片1

自9月上旬,中央军委就发布了向中南进军的口号,四野大军浩浩荡荡南下,并于9月中旬发起了衡宝战役。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喜讯传来时,战士们群情激奋,甚至许多人都把口号写在包袱上:

“打到广西区,活捉白崇禧”

“将革命进行到底”

10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路军向衡宝线全线进军,45军4个师向永丰以及蒋市街突击。

尽管中路主力部队已经彻底撕破了敌人的防线,但由于地理的限制,部队行动迟缓,歼敌并不多,白崇禧大军一路溃败,虽然看似散乱,但实际上别有目的,他的考虑是将大军云集衡宝一线,迟滞我军的进攻,为自己全军撤往广西奠定基础。

不过,白崇禧的这一意图,林彪显然没有察觉,他认为,白崇禧之所以云集衡宝线,主要是想与我军决战,为避免第一线主力部队遭到敌人大军合围,林彪果断下令部队暂停前进,调整部署。

文章图片2

图|丁盛

10月5日10时,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下达给中路军停止前进,各部均停止行动。

可意外的是,由于45军135师正在前进中,以至于事先未能接到司令部的命令,继续向南挺进。

也就是这样,因为一个突如其来的意外,直接促成了双方在衡宝地区的决战。

“丁大胆”

45军135师师长丁盛,人称丁大胆,准确地来说,也的却是一员猛将。

在四野所有的部队中,45军不算是一支特别老的部队,部队中新兵老兵少,下属135师,情况大致也类似。可相比之下,师长丁盛却很早就名声在外。

丁盛,似乎是天生的一员将军。

因为出身贫寒,丁盛幼年时所接受的系统教育很少,其军事上的天赋,是在后来参加红军以后自学的。

1930年,陈毅率领部队途经江西于都,丁盛看到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心里很是羡慕,于是与同村的小伙伴一起参加了红军。

到了部队以后,丁盛先是干通讯员,从团部通讯员一直做到了军部通讯员,以至于时隔多年后,丁盛都以“老通讯员”自居,打仗时,丁盛作为部队通讯员打旗给前线部队信号。

一次战斗中,团长身先士卒阵亡后,丁盛自己一个人高举红旗引导部队奋勇冲锋,竟然奇迹般地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再谈起这一战,都夸赞丁盛这个旗官(通讯员旧时也称打旗兵)旗子打的好,送了他一个外号叫丁大胆。

1933年,丁盛率通讯班跟随在瑞金后方养伤的王稼祥,蒙王稼祥执导,还是读书写字,使得丁盛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水平,以至于后来谈到王稼祥,丁盛还十分感慨:

“王主任真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惜打那以后就再也没见过王稼祥首长了。”

调到作战部队以后,丁盛勇猛的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贯彻。

文章图片3

血战娄山关,丁盛时任红三军团连指导员,率领一个连的兵力猛冲,毛主席远远地就看见丁盛冲锋的身影,拉着旁边的彭德怀问:

“那个连的连长是谁?”

彭德怀摇摇头回答道:

“连长不知道,只知道指导员外号叫丁大胆。”

毛主席哈哈一笑:

“知道知道,就是那个旗子打得好的小老表嘛。”

尽管后来从班长、连指导员一路升到的旅长、师长,可丁盛的个性始终没改。

1949年10月衡宝战役,丁盛因没有接到司令部的电文,率领135师一口气冲过了衡宝公路,一直到10月5日才在灵官殿地区休息架设电台,这时丁盛才知道,中路军的5个军全部都在衡宝公路以北就停下了脚步,只有他这个师冒冒失失的一头扎进敌人的心窝子里来了。

尽管135师的处境很危险,但丁盛却不慌不忙,在意识到自己处境不妙后,马上抢占了周围的制高点,构筑防御工事,并致电野司询问接下来的行动。

四野总部很快就予以回电:

“135师原地待命,你们暂时归我们直接指挥。”

文章图片4

图|衡宝战役要图

很显然,林彪已经意识到,135师将会成为接下来破局的关键。

白崇禧作为桂系的一员名将,也注意到了“轻敌冒进”的135师,更为关键的是,白崇禧自我感觉,他抓住了林彪第二次疏漏,

因为就在两个月前,青树坪一战,桂系围住了轻敌冒进的49军146师,一场混战下来,不仅146师伤亡惨重,就连驰援的145师也出现了不小的伤亡。

战后49军军长钟伟检讨:

“对桂系主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认为白崇禧没什么了不起,犯了麻痹轻敌的错误。”

就从这个情况来看,当时丁盛的135师,处境比146师好不到哪里去,唯一一个比较好的情况时,135师电台完好无损(146师电台行进中被打坏了,司令部在开战后两天才联系上),白崇禧虽然在衡宝一线云集重兵的目的是为了回广西,但他觉得,顺手吃掉135师对他的整个布局并没有影响,还能提升士气。

10月6日早上,白崇禧集中桂系精锐的第七军两个师、48军的两个师,气势汹汹地围了上来,准备一口吞下135师。

从后来战斗的结果来看,白崇禧也被林彪点了“死穴”了,青树坪一战,桂系三个精锐师没能吞下146师,此刻易地而处,他就能保证绝对吞的下135师吗?

文章图片5

图|白崇禧

果不其然,战斗一开,丁盛指挥的135师就牢牢地叮嘱了桂系4个精锐师的进攻,也许是幸运,丁盛在战前就与野司取得了联系,并提前做了准备,就在135师牢牢地牵制住桂系后,林彪指挥东西两路,连同中路几个军向桂系两翼包抄过来。

就看丁盛能不能顶住桂系三个师兵力的进攻了。

“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敌人”

自与野司取得联系以后,丁盛就已经清楚了自己所在的处境,也知道了自己应该承担的任务。

虽然危险,但丁盛并不惧。

尽管135师此前还从来没有执行过这样艰巨的任务,但大家也都很清楚,只要师长还在,一切就无恙,据135师的一些老兵讲:

“丁盛带的部队,见到敌人就红眼了,就嗷嗷叫着往上上,就有这么股劲头。”

10月6日清晨,天刚亮,各团才吃完早饭,正准备开拔,就听到从孙家湾方向传来了密集的枪声。

“405团已经率先与敌人交火了。”

桂系来得确实不慢。

丁盛下令各部队构筑防御工事,一面将消息通报给野司。不过,丁盛显然察觉到自己所处位置很不利。

文章图片6

野司在前夜就下过令,要求他们再往前走一截,到洪桥附近构筑防御工事,理由很简单,灵官殿地区四周围都是山谷,135师一万余人马排成一字长蛇阵行军,很容易被居高临下的敌人袭击,如果被切断,部队前后首尾不能相顾,那处境将大大不妙。

135师顶着桂系4个师打了一个白天,一直到晚上,丁盛下令,部队兵分两路前进,一路在师参谋长刘江亭率领,带403团另外走一条山路到洪桥,自己率领剩下的两个团,到后来刘江亭率领403团前卫营,与团主力也兵分两路。

从军事的角度上来讲,一支孤军陷入敌后,最好的办法是攥成一个拳头,凭一口气打出去,可对于丁盛来讲,135师这时的任务绝不仅仅是打出去,还要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牵制的时间越长越好,为大部队调动争取时间,分兵数股,反而让敌人摸不清虚实。

应该说这样的分兵策略,后来确实受到了奇效。

最先分兵的403团在山里与桂系3个师的主力遭遇,双方混战了一场,杀开了一条血路,敌人误把403团当成了丁盛135师的主力,围追堵截。对于403团来说,这才是最凶险万分的。

可403团似乎继承了丁盛“大胆”的风格,整个在山里横冲直撞,哪里有枪声,他们就往哪里扑,一路苦战两昼夜,每个战士就只喝了一碗粥,就是这么一个团的兵力,竟然打碎了桂系4个师的整体部署,敌人也弄不清我军到底有多少兵力。

白崇禧一路上确实布置了重兵,准备吃掉135师,可是打了两天以后,他就发现了情况不对劲儿,林彪扔下一个师在灵官殿不管,是为了调动其余几路大军包抄后路。

文章图片7

图|白崇禧

10月8日下午,林彪指示135师,由石株桥插至黄土铺以西,阻击逃敌赶到严家庙。

丁盛猛攻石株桥一天,没能冲破敌人的防线,立刻意识到情况发生了变化,于是立即上报野司,林彪在考虑到135师已经深陷重围的情况,敌人又在不断溃退,于是指示丁盛,可自行决定突围和进攻的方向,以便更好的打击敌人。

在得到充分自主权后,丁盛放弃攻打石株桥,而是直接改道向黄土铺前进,也幸好是选择绕过了敌人。

10月9日,丁盛占领了黄土铺,切点了敌桂系第七军南撤的通道。

当天下午3时,桂系第七军拖成十余里的队列沿山道撤退,被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的135师405团发现,没想到的是,山脚下行进的队伍是桂系第七军军部以及军直警卫营、工兵营、战炮营、通信营和1个团。一场混战下来桂系第七军军部全军覆没。

10月10日早晨,桂系第七军172师又一头撞进135师的怀里,就在桂系部队慌忙抢占井冲山制高点时,被突然冒出来的403团堵截。后来一问才知道,403团在大山里转圈,哪儿有枪响就往哪儿冲,就在这个关键时刻,403团听到这边有枪炮声,正遇到敌172师往上爬,用机枪、手榴弹一顿招呼,撵了下去。

桂系第七军主力在黄土铺一带被堵住后,剩下的一个师171师慌忙向杨家桥撤退,打算经祁阳退到广西境内,

文章图片8

图|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时任五十四军军长的丁盛

巧的是,40军119师连续几日几夜行军,一路上连一个敌人也没碰上,因为担心敌人走到他们前面,于是乎加快了行军速度,却赶到了敌人前面,119师刚走到杨家桥,迎面就撞上了敌171师的先头部队。

此刻119师正士气如虹,遇上溃退的171师,哪里还有不揍之理,一场混战下来,敌171师全军覆没。

打出赫赫名声

一场衡宝战役下来,丁盛的135师名闻全军,第四野战军参谋长萧克评价:

“这个丁大胆简直是孙悟空,钻进牛魔王的肚皮里面去了。”

1950年3月,丁盛升任45军副军长、代理军长,1952年10月,44军军部调归海军,中南军区命令,45军军部以及及134师(欠400团)、135师与44军130师、131师391团合编为54军,军长丁盛,政委谢明。

据说这其中还有一个故事。

无论是44军还是45军,在战争年代都是赫赫有名的部队,双方的历史功绩那是打出来的,可合并为一个军,就要拿掉一个番号,双方谁都不服气,后来还是周总理从中干预,从44军、45军中各取一个尾数,组成新的54军。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被传的有鼻子有眼的,可事实上,在各方正式的史料中,均没有记载。

文章图片9

图|1957年7月,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第二组学员毕业留念(后排左二为丁盛)

组建54军时,丁盛尚在南昌学习,54军建成以后,丁盛是直接去广州的军部报到,并没有接到中央指示到北京去,另外在将军晚年所写的回忆录里面,也没有提到这个故事。

对于一个参加过革命战争的老兵,又是党员,对于党组织的命令,丁盛从来都是不打折扣地执行,就为了一个番号,就要闹到中央去亲自决断,这恐怕也不符合实际。

丁盛后来率领54军又参加了抗美援朝作战、对印自卫反击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5年9月,丁盛被授予了少将军衔。

在后来那个特殊年代,丁盛将军也遭到了无妄之灾,一直到后来始终也没有一个结果。

丁盛在生活上一直很随便,随遇而安,最初工作繁忙时,丁盛将军有时也不大顾家,一直到晚年以后,才开始逐渐适应。

1984年10月,丁盛从南昌回到南京治疗并定居,与妻子儿女们住在一条小巷内的一栋旧民宅里。

周围的邻居也注意到,菜市上丁盛的身影,特别是在了解到,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丁盛将军后,都对他肃然起敬,有时周围的邻居也会称呼他为“丁司令”,但每到这个时候,丁盛都会摆摆手:

“咳!别这么叫,我现在不是了,叫我老丁。”

文章图片10

图|1950年11月,丁盛(左一)代理四十五军军长

在过去,丁盛虽然治军极严,但平日里也都很关心下属,积累了特别深厚的革命情谊,虽然丁盛后来屡遭变故,但这些老战友们都很关心他的情况,一些老部下还时常邀请他到所在的城市去住。

每当这个时候,丁盛也很高兴,在老部下邀请下,丁盛也去了很多城市,因为来探望和回访的人太多,所以一些有心人开始组织一些聚会,甚至其中还有与丁盛分别几十年不见的老战友。离开时,这些老朋友、老部下都会想办法筹措一部分钱给丁盛党路费。即便是一些很早就转业的干部,平时自己生活也很困难,但还是会想办法凑几块钱,以表自己的心意。

丁盛每每回忆起这些事,心里都很高兴,晚年他常说一句话:

“我晚年有三靠,一靠妻子儿女,二靠组织,三靠战友。”

尽管丁盛将军晚年的生活待遇有所好转,但依然秉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

1995年,丁盛在深圳居住,有记者上门采访,在离开前,丁盛将军从窗台上拿下一个罐头盒子对来人说:

“你坐公交车,车上不找零,你拿点零钱去。”

那时深圳公交车上车7毛钱,将军的夫人还在一旁埋怨:

“深圳上车七毛钱,实在是别扭,还不如广州那样,收一块钱算了。”

丁盛将军为此却很生气:

“我就不同意你的意见,我就不嫌麻烦,愿意省这3毛钱。”

将军一代风骨,让人不禁钦佩。

文章图片11

图|丁盛(右一)

尽管丁盛一生历经无数艰辛,但却始终不后悔自己的选择,临终之前他与亲人们谈到对生活的感悟。

如果他不参加革命,不过是一个放牛娃,所以,他对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无怨无悔。晚年他虽遭不幸,但是令他感到宽慰的是,过去的战友们都关心他,信任他;来到军区司令部干休所,工休人员都尊敬他,照顾他;自己的子女都很争气,他没有后顾之忧。

1999年9月25日,丁盛将军在广州病逝,享年8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