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精墨妙 意境悠远——品读浙派当代名家宋依农山水艺术

 杨柳-晓风-残月 2022-11-06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3

宋依农 三江闲人、涌金阁主人。浙江省杭州人,国家二级美术师。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知美画院理事、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杭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悉尼中国书画院执行院长、叶浅予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水墨画研究院研究员、杭州江南书画院、黄山九州书画院执行院长。曾接受中央电视台《盛世收藏》、浙江电视台《宝藏》等栏目专题访问。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并在法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展出并获奖。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孔仲起

艺道惟静,静则恩,思则灵,灵则通,通则悟,一如参禅,今观依农作品,的确较像我的一些笔法,这里我提供千年前“笔法记”的一句话互勉:似者得其形似,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求真是目的,白居易有道:学无常师,以真为师。笔头功夫,赖于学养,届时神往意会,心随笔运,渐臻文质俱盛,真意弥满,真切感人!望悟得其理。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 孔仲起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曹文驰

宋依农先生善画水,也喜欢画山,在他的笔下或惊涛拍岸或烟波浩渺或逐浪廻环或波澜壮阔或江河奔涌或一泻千里……无不曲尽其妙。这是他技巧的成熟及对大自然的感悟所致,故而我们觉得在依农画水的作品里似乎渗透某种人生的体验和思考而成为情怀的寄托、文人的情思,这样的作品才值得我们去品味去欣赏。

著名画家 - 曹文驰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孙永

我与依农相识相交已有二十余载。于今他要出画册,想让我为之说几句话,于是我想说几句画题以外的话。

由于国情所致,我们这个社会的艺术家便有了“体制内”和“体制外”之分,依农算是在“体制外”生存着的艺术家之一。比之那些“体制内”的艺术家,依农他们对艺术求索的征旅将面临更多的艰辛和坎坷,因为他们的努力谋求自我精神升华的同时还必须直面自我生存的严酷现实。为此,每当面对类依农他们这些“体制外”的画家创作出的每一件作品——无论他的完美程度有多少,都会让我这个一直蜷缩在“体制内”的人感动和尊重。

换言之,往往就是这些所谓“体制外”的艺术家,他们对艺术的这份爱才是真正“刻骨铭心”的,他们对艺术的锲而不舍的追求,也往往会令我们这些所谓“体制内”的人们汗颜不已……

顺此,诚祝依农在未来的艺途上赢得更丰硕的回报。

浙江画院院长 - 孙 永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何加林

依农砚友学艺钱塘,游诸家门,而后自成。擅山水、兼攻花卉。画如作文须得意境义法,立笔墨而标神韵,不可无知妄作,依农有所悟而力行。其每作海景,尤得力吾师仲起老,画境亦有类孔家法。力非不工,学非不勤,难作海天之观,故行笔运墨,要于胸臆阔壮处立言。纵横放达,气交冲漠写海;风云无度,渺阔无边作天。潮涌浪拍,云水相交,触笔又不可剑器拔张,霸气扑宇,故境存于目,由心而发,水之情性,云之意态,急缓恍惚,迂回曲折,自有窥奥。余与依农皆非弃舟登岸之人,涯岸之想,权当共勉矣。友宋依农,习山水已多年,勤于思、敏于行,数年创作积累有嘉,其山水落笔苍润峻拔,生活气息浓郁,今其结集成册,可喜可贺!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博士、硕士生导师 - 何加林

文章图片13
文章图片14

张捷

依农砚友学艺钱塘,游诸家门,而后自成。擅山水、兼攻花卉。画如作文须得意境义法,立笔墨而标神韵,不可无知妄作,依农有所悟而力行。其每作海景,尤得力吾师仲起老,画境亦有类孔家法。力非不工,学非不勤,难作海天之观,故行笔运墨,要于胸臆阔壮处立言。纵横放达,气交冲漠写海;风云无度,渺阔无边作天。潮涌浪拍,云水相交,触笔又不可剑器拔张,霸气扑宇,故境存于目,由心而发,水之情性,云之意态,急缓恍惚,迂回曲折,自有窥奥。余与依农皆非弃舟登岸之人,涯岸之想,权当共勉矣。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

美术学博士 - 张捷(半白)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毛建波

江南作为人文渊薮,书画之风极盛,自小喜爱绘画的宋依农长期受教于著名山水画家孔仲起先生,又得到朱恒、陆俨少、童中焘等先生的指教,打下了很好的中国画基础,尤其以善画水而得名于时。老子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 历代画水之法多为勾线,重在呈现水之明媚,水之柔和。孔氏画法则重在以面绘水,突出水之强悍奔放,水之汹涌澎湃,变幻无穷。宋依农的江河题材颇得孔老师钱塘潮画法的真传,惊涛拍岸,波翻浪涌,将水之雄强,水之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放眼今日画坛,能将江水海浪表现的如此灵动者,并不多见。

随着学科细化,专家化日渐固化。当今艺坛之卓越者多在高等院校与国家级、省级画院。但浙江作为国画强省,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历来不缺乏,在潘天寿时代,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陆俨少、陆抑非等固然集中在中国美院,而余任天、许竹楼等“体制”外的许多名家也共同构成了杭城画坛多元的生态。宋依农虽然不是中国美院的教师,但有着厚重的艺术实力。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毛建波

文章图片17

壮美山水笔墨为象

——宋依农浙派山水画艺术解读

文/郑竺三

文章图片18

“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夏易·连山)水击三千,思接千载。这是大刚大柔之浙派山水画当代名家宋依农山水画之气象与文翰。

浙派山水画自南宋马远、夏圭发祥,元代黄公望、王蒙诸大师推向高峰。至明代戴进,因注重生活,外师造化而成就中国美术史上之流派,风行一时。而后代代相传,名家林立。他们注重笔墨、风格纵放,他们承接开合布阵、淡彩和墨,他们强调气韵、以诗为涵。自为山水画最正宗、正脉、正气之流派之一。而今的浙派山水画更有着承前启后的学术地位,以及坚守着山水画正道之责和以笔墨为上的“净土”之地。诚然,而今浙派山水画中的孔仲起、童中焘等是为领军主将,宋依农等乃是继承之优秀者是也。有诗为证:

为慕前贤学识兼,

首除浮躁使安恬。

砚耕不辍书常读,

一晃经年眼定尖。

宋依农先生的成就,正是为慕前贤,尊爱孔仲起老师山水画大气局大笔墨,而又能砚田耕耘,春秋不辍之成矣。

宋依农的艺术人生是幸福与吉祥的。究其因有三,一是宋依农选择了以创作中国画为艺术人生,因为他生活着的西子湖畔是中国的艺术摇篮,当年蔡元培先生委托林风眠大师於杭州建立中国第一所美术高等学府——“国立艺专”,便是一例。其二宋依农拜师孔仲起,成为近代中国山水画教学奠基人顾坤伯的再传弟子,以至使他走上山水画的正道、大道。第三是宋依农遇上了一个大好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致使艺术人生有着心正、心定、心宏的良机与契机。由是宋依农便有着如下之创作环境与心境。有诗为证:

愿言借古为宏今,

糟粕精华必细斟。

源远流长消日力,

辰光回首感骎骎。

注:骎骎,疾速。梁简文帝《如影》诗:“朝光照皎皎,夕漏转骎骎。”

观宋依农先生的山水画,他於浙派笔墨的传承中,又以万物为师,万景为象;更以生机为运,人文为神。于是乎在宋依农先生的胸襟里、笔墨下,便造象出诸多的山水画艺术篇章。这便是:大海澄怀、云水气象、江南水墨、普陀佛光、西藏揽胜、西湖空濛、钱江观潮等作品系列。

“大海澄怀”,是宋依农绘画的主要题材之一,这是因为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之地,在这里可以“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这山海净水之地,其人朴民富,乃是人类与自然最好的相处之地与和谐之地,更是画者运笔泼墨抒发情怀之景。于是当代画家们纷纷由陆地山水转向海洋文明,去描绘,去写景,去壮心;孔仲起如是,其弟子宋依农如是;且年复年年,乐此不疲,佳作、巨幅连连,令人振奋,使人壮丽。

“云水气象”,是宋依农的又一绘画主题之一。钱塘潮是孔、宋师徒重要的以形写神之主题。因为钱塘自古繁华,钱江潮又是地球家园北纬三十度的最妙奇观,更是人类文明之光。钱江潮有别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气象又大于“不近长江滚滚来”。孔、宋选择“钱江潮”正是胸襟、地理、人文、大笔墨之和也。

“江南水墨”,宋依农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江南,自是情感笃一,于是在他的笔下便有着“春江水暖鸭先知”(苏东坡句)的春晓之景,有着“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句)的春秋之象,亦有着“青枫江上秋帆远”(高适句)的烂漫景风。这些水墨画作的出图功能一是抒情、二是水墨、三是生活、四是习作、五是开怀的人、艺、情之融洽与至乐;当也是中国山水画外师造化中不可缺的一唯艺术散文。

“普陀佛光”,实则宋依农的这个普陀佛光系列之作既是他造像自然又是中华人文的蕴育之故,因为佛学是哲理、是美学、更是善美。加之孔仲起老师的引导与气势磅礴佳作的印象,于是宋依农步师之前尘、走笔墨传统、画普陀气象,也得浙派磅礴。这正是传统、自然、创作的三位一体与“道无穷”及中国美术样式的“强其骨”是也。

“西藏揽胜”是西藏雪域的神奇与巍峨吸引着宋依农之由,当然宋依农也想运神妙的中国笔墨去表现西藏的山川,以示胸中的郁勃之气。妙哉这一组画的探索与实践,也似云水气象,不同的是西藏之灵山在厚重中具有白茫茫的雪,这样便自然地呈现“知白守黑”的美学效果与黑白的强烈对比,令人有着审美凌风飞的奇异之感。

“西湖空濛”,是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术演绎。西湖之美,苏轼笔下的这个美学命题是一个永恒的审美与会心之题。宋依农和众多画家一样迷恋着西湖,倾心着空濛,而能不遗余力地去笔墨耕田,水墨实验,以求得“不负西湖作画师”(余任天句)。

宋依农山水画之艺术特征,主要有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大小斧劈皴”、“知白守黑”、“水墨山水”及兼容“北方画派”和“江南画派”的一些艺征美学。由是可信随着宋依农艺术人生的春华秋实之苦功妙理,以及不断地读书、写字之功夫的加强、加深、加厚,他年必将走向其山水画艺术的壮美融合着优美的内美之境,并以此为导向,为法式,为前锦,为己任,为中华文化中的美术事业放出光与热。有诗为赞:

日爱明窗自遗怀,

图形文字总和谐。

江山更要时新作,

精品人间不会埋。

是为盼!是为评!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山色空濛雪亦奇

文章图片22

最爱北山晴后雪

文章图片23

湖上雪来似画图

文章图片24

朝晖

文章图片25

勇立潮头

文章图片26

观潮听海

文章图片27

圣地

文章图片28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文章图片29

黄河颂

文章图片30

听海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激浪

文章图片33

翠山幽居图

文章图片34

勇立潮头

文章图片35

楼观沧海

文章图片36

秋色

文章图片37

远航

文章图片38

观無涯

文章图片39

千里波涛滚滚来

文章图片40

普陀胜景

文章图片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