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东掌地名(二)

 朝歌淇水悠悠 2022-11-06 发布于河南
地名蕴藏着在命名那个历史时刻地理实体所具备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东掌村有五处地名尤其如此。分别是弓沟、王公桥、剜韭砬(lá)、簸箕潭和地震井。

图片

弓沟】据村里老人讲,自光绪十二年(1886年)起,黄河下游堤岸一连三年决口,濮阳、滑县等地被洪水淹没,幸存者无家可归,纷纷外出谋生。当时一位宋姓郎中拖儿带女流落到东掌,住在村东关帝庙里。他们边讨饭、边挖药,与村民和睦相处。
一天,村里有一王姓老人突然发病,肺热喘急,胃热哕逆,不停吐血。家人不知所措,次日一大早请来“仙人做法”。临近中午,宋郎中采药回来路过老人家门口,看聚集了很多人,便上前瞧个究竟,只见老人面色苍白,再看那仙人手持桃木剑,嘴里不停念叨:“桃木仙人下凡,小鬼莫要作怪!”并不停地向周围抛洒咒符。

图片

宋郎中看到病状,一把扒开人群,取出刚采的药草塞进老人嘴里,哪仙人和老人家人见状,直骂宋郎中放肆无礼,硬要人把他赶走。宋郎中说:“如果不及时用药,老人今儿就没命了”。这句话吓坏了病人家属和那满脸戾气的仙人。宋郎中让老人咀嚼草药咽下,过不久,老人气顺有力,慢慢好了起来。
这件事后,王家腾出了房屋请宋郎中住到家里,东掌周边村的群众也纷纷前来问医看病。几年后,宋家人置地建房落户东掌。

图片

后来,宋家在村南沟的窄狭沟与孤山洼交汇处买了一块墓地(1974年开展平坟运动时被平)。墓地西坡有一条带有五亩田地、300多米长的小山沟,是王家的,王家为报答宋郎中救命之恩,主动要将小山沟让与宋家,宋家却坚持不要。无奈之下,王家以一“弓”地的银两“卖”给了宋家。为纪念王宋两家之间的友谊,从此,这条不起眼的小山沟就被乡亲们叫弓沟。
(注:“弓”是旧时丈量土地的计量长度单位。一弓=5市尺,1亩=240平方弓。1米=3市尺,1市尺=0.33米,1弓约等于0.33米×5尺=1.65平方米)。

图片

王公桥】王公桥修建于明朝,以历史人物和事件命名。传说明朝末年的一个夏天,从卫辉方向过来一队商人,赶着驴马、驮着货物,途径东掌出山,由于突遇暴雨,河水陡涨而无法通行。村中大善人王氏二世裔克恭得知后,率领淳朴的村民,在河道最窄处两岸的大树上,拴起鸡蛋粗三条麻绳,搭成一座绳桥,一条绳在上供人手攀,两条绳在下用于脚踩,忙碌了两天,才帮助商队一行人马将全部货物运到了河对岸。

图片

一贯乐善好施的王克恭,经历这次洪水断路,决心要在河上建座永久性桥梁,以方便人们出行。他带头捐献巨额银两,组织村民奋战一个冬天,终于建成一座石拱桥。石拱桥宽4米、长16米,从桥墩到桥板全部由青石和青石板铺成。为纪念他们的功德,激励后人积德行善,村里人不约而同地称这座石拱桥为“王公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