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位60后的遭遇让我看透,低配、无力的人生,从50岁开始

 舒山有鹿 2022-11-06 发布于广东

复旦教授6年跟踪调查46户上海家庭 女性凭什么能当家作主

01

李叔同大师在圆寂前,写下了这四个字——悲欣交集。

人生,既有悲伤的无奈,也有欣喜的经历。悲伤在于,人生有八苦,这些苦会伴随我们到老去的那一天;欣喜在于,生活的甜,也会慢慢地来到我们的身边。

所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人生不如意的事儿,占了八九成之多。而人生如意之事儿,只有一两成罢了。对于无数普通人来说,也许他们的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甜。

比如说某些依旧在外打工的60后,辛辛苦苦干活大半辈子,貌似什么都得不到,只有一身的病痛。如今,他们老了,也依旧活得特别无可奈何。

想起一句话,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当中,普通人的平凡,也许都是一种罪过。

年轻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钱,会被身边人看不起;中年的时候,如果我们依旧贫穷,可能连家庭都矛盾重重;到了晚年,如果我们没啥存款,那余生就不好过了。

只能说,低配且无力的人生,多半从50岁那年开始。

尴尬的70后 无奈的70后 辛劳奔波的70后 已奔五的70后

02

这三位60后的经历,让我感慨万分。

第一个案例:来到广东工作多年的老张,今年已经55岁了,一把年纪的他依旧在干苦力活,整个人都精瘦无比,脸上那深深的皱纹,似乎在诉说着这三十年来的沧桑经历。

有一次,工友就问了他一个问题:“老张,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老张摇了摇头,回应道:“我对人生没啥追求,唯一的心愿,就是给儿子赚点结婚钱,希望他能过得比我们这代人要好。”

在老张看来,自己的人生,其实也没啥意义。他所能做到的,就是让年轻的儿子,好好感知这个世界的美好。其余的,就算了。

对于养老,老张没有想法,他觉得人老了,回老家度过余生就行了。至于病痛什么的,实在没钱,治不好,也认了,反正生死有命,顺其自然就好。

像老张这类的农民工,其实都特别淳朴,他们的心愿也很简单,不过是想后代过得安稳罢了。自己,早已无所谓了。

致奔五的70后 人生最大的悲哀,并不是没有钱,而是变成这个样子

03

第二个案例:老陈是二线城市的本地人,名下只有一套八十八平米的房子,存款只有几万,日子过得不算好,但也不算差。

由于年轻的时候比较拼命,所以老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前两年才做过一次大手术。身体不好的他,只希望看到两个儿子可以结婚生子。

他曾经跟两个儿子说过这么一番话:“我现在的身体大不如前了,可能熬不到你们结婚的那一天了。”

两个儿子也默不作声,因为他们买不起二线城市的房子,找不到对象,也结不起婚。因此,父子两代人也都唏嘘感叹了起来。

老陈最惭愧的,就是自己奋斗一生,才买了一套房子,没有能力再买一套,两个儿子连结婚的本钱都没有。

现如今,两个儿子都在打光棍,身为父亲的老陈依旧焦虑万分。可他知道,两个儿子都没房没车,又何谈成家立业,结婚生子呢?

在未来5年,在外打工的70、80、90后,或将各自面临2大“难题”?|80后|70后|丁克|职场_网易订阅

04

第三个案例:老李今年差不多60岁了,也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了。以往,老李总是渴望快点退休。如今,老李不想退休了,想继续打工赚钱。

朋友很疑惑:“都干了一辈子的活了,是时候要退休,好好休息了,为什么还要继续打工赚钱呢?”

老李无奈地说:“我的儿女,每个月辛辛苦苦工作,也就只能养活家庭,身上背负着一大堆的债款,又如何能够为父母养老呢?不啃老就不错了。现如今,养老的花费很高啊,我们不继续打工,又能怎么办呢?”

从对于“养儿防老”的期望,到了如今“养儿啃老”的现实,无数中老年人的心态,都逐渐崩溃了。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他们只能继续打工赚钱来帮补家庭。

退休养老,对于有钱人来说,那是人生享受的开始。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不过是新一轮的挑战罢了。

养老危机加剧,退休的人越来越多,60后的养老压力将逐渐增大。

《生逢灿烂的日子》车晓逆袭脱胎换骨变职场精英__海南新闻网_南海网

05

上述这三位60后,应该是众多普通人的缩影,一般人可以对号入座了。

到了50岁,有些人需要为了儿女的婚事而忧心忡忡,有些人需要为了儿女的房子和车子而发愁,有些人需要为了养老而继续外出打工......

现如今的60后,身体不太好了,对于养老也没啥奢望了,望着压力极大的孩子,自己也逐渐思考起了人生的意义。

慢慢地,人也活成了冷漠、麻木的模样,失去了以往的热情,只剩下对于生活的唏嘘悲叹而已。

有句话说得很现实,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去过苦尽甘来的人生。

还有一些人,依旧在外打拼,依旧领着不属于自己的剧本,过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也许,这就是无数普通人在50岁之后的必然经历。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