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设计 | 李猛: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朝花夕拾》读中推进课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2-11-06 发布于江苏

教学目标:

1.通过展示小专题的成果,整体梳理《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1.学习阅读小引、知人论世、对话法等整本书阅读方法。

2.消除与《朝花夕拾》的隔膜。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阅读小引、知人论世、对话法等整本书阅读方法。

2.消除与《朝花夕拾》的隔膜。

课型:读中推进

课时安排:一课时

导读过程:

一、设疑导入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创作于1926年,距今快一百年了。

周作人,也就是鲁迅的弟弟曾说:鲁迅的一卷《朝花夕拾》,真是古今少有的书,翻开来看时觉得惊喜,因为得未曾有。及至看完了,又不禁怅然,可惜这太少了

《朝花夕拾》真有周作人评价得那么好吗?同学们已经完成了通读,我们一起来交流探讨,领略经典的魅力!

二、展示阅读成果

1.这段时间,同学们在读《朝花夕拾》,初步完成了一次梳理,并且围绕以下小专题制作了小报。我们来赏一赏,评一评。

小专题:

梳理鲁迅的成长经历

说说《朝花夕拾》里的那些人

谈谈《朝花夕拾》中的那些事

学生展示一:鲁迅的一生

胡雨涵精要地梳理了“鲁迅的一生”。这样的梳理对你阅读《朝花夕拾》有怎样的帮助呢?

学生展示二:说说《朝花夕拾》里的那些人

请陈思翰同学来说一说《朝花夕拾》里的那些人。

老师想问问大家:鲁迅对这些人物的感情一样吗?

答案是不一样的。

他爱他的亲友、师长,如阿长、父亲、藤野先生、寿镜吾先生等人。

他恨他的邻居衍太太,恨庸医,恨那些麻木的国人,恨那些正人君子们。

学生展示三:谈谈《朝花夕拾》中的那些事

 请周闯同学跟大家谈一谈“朝花夕拾”中的那些事。

在回顾这些往事的时候,鲁迅先生表现出怎样的感情倾向

有温馨的回忆,听故事,玩耍,得到《山海经》,看迎神赛会,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这些快乐、美好的往事,让他快乐;(板书:温馨的回忆)

有理性地批判,如被庸医欺骗,父亲逼他背书,父亲离世,被《二十四孝图》的故事刺激,被衍太太戏弄,被日本学生鄙视,看到国民愚昧麻木,指导范爱农去世,他是悲伤的痛苦的。他为亲友的离世而悲,为被封建思想束缚压制而悲,为受到欺骗欺侮而悲,为国民的愚昧而悲。(板书:理性的批判)

所以,《朝花夕拾》里有他的爱与憎,乐与悲。

三、畅谈“鲁迅新印象”

1.随着阅读的深入,鲁迅的形象在我们心中也越来越立体了。

这两天,我在班级QQ群里做了一个小调查,有两个问题与鲁迅有关:

1.读《朝花夕拾》之前,你对鲁迅的印象是怎样的?(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2.读《朝花夕拾》之后,你对鲁迅有怎样的新认识?(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3.对于《朝花夕拾》,还有什么疑惑?

同学们积极回应。

我进行了整理。看,这是对鲁迅之前的印象:

这是读完《朝花夕拾》之后,对鲁迅有了新印象:

大家看到前后的变化了吧?天真、幽默、勇于探索、犀利是高频词。(板书:天真、幽默、探索、犀利)

来结合《朝花夕拾》的具体内容,选一个高频词来说一说。

(一)天真烂漫(不受礼俗约束的品性;单纯、朴实、幼稚;头脑简单)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小鲁迅在百草园里无忧无虑地玩耍,甚至想找到人形的何首乌根,吃了成仙;在三味书屋中,他也在老师沉迷于读书时偷偷跑到后寻蝉蜕、折梅花、喂苍蝇,甚至在课堂上描绣像。由此可见他的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2)他天真得可爱,甚至有点呆气!听完祖母讲的猫教老虎本领的故事后,他觉得“侥幸”,“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来一匹老虎”。这般脑洞大开,让人忍俊不禁。长妈妈那里有许许多多的规矩,他颇不耐烦。可是,长毛的故事,让他惊讶不已,因而对长妈妈产生“空前的敬意”。不过,他也直言长妈妈不会被虏去,因为她“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然而,长妈妈是不会示弱的,她继续讲自己和其他女子站在城墙上,用屁股抵御大炮的神力,折服了小鲁迅,让他生出更多敬意。长妈妈有多傻,小鲁迅就有多呆。

3)小鲁迅最可贵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赤诚之心:他毫不忌讳自己的“大逆不道”的想法:比如听完《二十四孝图》后,尤其是郭巨埋儿后,对父亲心生恐惧,更与祖母也生出“嫌隙”:“怕看见我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这固然是孩子本能的想法,可是有谁能这样坦诚地写出来呢!

过渡:这是小鲁迅的天真。创作《朝花夕拾》中10篇散文的中年鲁迅还有这份天真之气吗?结合相关内容谈一谈。

他在《二十四孝图》的开篇写下这样的文字: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话说得多狠啊,像不像孩子跟朋友闹翻了之后说出的气话、狠话?这是成年鲁迅的天真烂漫!

再有,他持续不断地在往事的回忆中抨击“正人君子”“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如在《狗·猫·鼠》中他写老鼠“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骂名人名教授们不如老鼠器宇轩昂,这是天真的表现,也是幽默的表达。

(二)幽默

鲁迅小小年纪就有幽默细胞。

他也直言长妈妈不会被虏去,因为她既不做门房,又不是小孩子,也生得不好看,况且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然而,长妈妈是不会示弱的,她继续讲自己和其他女子站在城墙上,用屁股抵御大炮的神力,折服了小鲁迅,让他生出更多敬意。长妈妈有多傻,小鲁迅就有多呆。

成年鲁迅饶有兴味地写他对长妈妈的敬意,何尝不是一种幽默呢!

他的幽默还在于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

比如《藤野先生》开篇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三)犀利

1)他不懈探索,执着追求。从绍兴到南京,从国内到日本,从学医到从文,从“小我”为个人理想奋斗到为“大众”的觉醒而奋斗。

2)写文章批判传统的一些陋习和腐朽的制度,比如封建愚孝、庸医、封建教育等,力求疗救国民的灵魂。

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发现这部作品中有两个鲁迅——过去的鲁迅和现在的鲁迅。往往一篇作品中,两个鲁迅都会出现。过去的鲁迅有过天真烂漫的时光,曾经调皮可爱,好奇心重,孝敬父母,热爱自由,到青少年时期,变得深沉稳重,不懈探索,心怀天下,忧国忧民。而“现在”的鲁迅则言辞犀利、感情深沉、诙谐幽默、思想深刻,有大爱情怀。

这其中不变的是他的天真、幽默、勇于探索、忧国爱民。

咱们开头的这一场交流,也是阅读的新成果。

四、解疑惑,学读法

同学们的分享,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朝花夕拾》的丰富与厚重。作为一部经典的散文集,读者与它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隔膜。这种隔膜有的表现在对思想内容的不理解,有的表现为对写作背景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熟悉,有的表现为对作品语言的陌生感。

说完了鲁迅,我们再来聊一聊同学们的疑惑。代表性的问题是以下几个:

1.这本书原名为《旧事重提》,为什么改为《朝花夕拾》?

2.《朝花夕拾》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

3.鲁迅为什么要在写回忆性散文中抨击“正人君子”?

(一)读小引,知背景

其实这三个问题都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关。我们来读一读小引,看是否能获得一些启发。

知识卡片

小引,亦称“序”或“叙”,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一般是介绍作品内容、写作缘由、作品特点等;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

请圈画出交代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及作品特点的词句。

交流:

关于写作背景

这篇小引写于192751日,鲁迅先生感觉生活是“纷扰”“离奇”“芜杂”的。

过去的一年里,他先后离开北京、厦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觉得是“虽生之日,犹死之年” 。

十篇文章均写于1926年,前两篇写于北京的寓所,中三篇流离中所作,后五篇写于厦门大学图书馆。

鲁迅为何会觉得生活“纷扰”“离奇”和“芜杂”呢?

老师也很好奇。与鲁迅同时代的人应该知道,可是我们与他们隔了近100年,如何知晓呢?

我们的教材“朝花夕拾”导读中提到“为了消除隔膜,可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作品的一些情况”,于是我翻开朱正先生所写的《鲁迅传》,了解到作品的写作背景。

有两个事件对他影响很深,一是“女师大风潮”,而是“三·一八惨案”

背景补充:

女师大风潮

1924年秋至1925年8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因校长杨荫榆开除进步学生爆发“驱 杨运动”。教育部将该校解散,并认为学潮是鲁迅鼓动的,下令免去鲁迅在教育部的相关职务。

在女师大风潮中,以陈西滢为代表的现代评论派支持杨荫榆,并发表文章污蔑学生,自称“正人君子”,是“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持续抨击鲁迅先生。

·一八惨案

1926年3月18日,北洋临时政府卫队开枪射击包括刘和珍在内的47名游行学生和群众,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等文章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结果遭到通缉,开始了流离逃亡生活,后来不得不远走厦门避难。

(这就是为什么《朝花夕拾》前两篇写于北京,中间三篇写于流离中,而后五篇写于厦门了。然而厦门的空气也是污浊的,他又去了广州。广州同样是苦闷的!)

《朝花夕拾》中的10篇散文就写于被打击、被通缉、被排挤的境遇中,就是小引中所说的“纷扰”“离奇”“芜杂”。

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先生一边追忆往事,一边“借题发挥”,影射、讥讽当时的社会现实了抨击“正人君子”之流了。

(二)理解“朝花”含义

我们来解决这样问题:为什么鲁迅要把题目《旧事重提》改为《朝花夕拾》呢?

换句话说,鲁迅为何要把“旧事”比作“朝花”呢?

交流:

如小引中所写,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记忆中的事欢乐也好,悲伤也罢,记忆中的人让他爱也罢,恨也罢,共同铺就了成长之路。以“朝花”喻“旧事”自有一份深情,也有一份诗意。(板书:诗意

如何理解“夕拾”背后的情感呢?

有对往事的怀念、珍视,也有一种无奈与沧桑。

除了鲁迅传记外,我也查阅了相关评论。现在跟大家分享温儒敏教授的评价——

“在爱与死的反顾里,既弥漫着慈爱的精神与情调,显露了鲁迅心灵世界最为柔和的一面,又内蕴着深沉而深刻的悲怆,这形成了《朝花夕拾》的特殊韵味。”

——北京大学语文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温教授的评价诗意地回应了“朝花”与“夕拾”中的温情与悲凉,这是鲁迅的深情。

此外,从语言表达上看,“朝花夕拾”用了比喻的手法,有诗意美。看来,鲁迅先生也想从青少年时期的回忆里里酿出诗意来。

(完成板书)

五、新编《朝花夕拾》

1927年,鲁迅先生在广州编订了此书,添写了《小引》和《后记》。1928 9 月,《朝花夕拾》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印行,距今已近百年。

现在的很多散文集编排都会分根据内容、主题、写法等为几辑,每一辑取个雅致的名字,便于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作品内容,也有利于消除读者与经典的隔膜。

我们也来试着新编《朝花夕拾》。比如老师就试着根据这十篇文章的不同写作地点,把10篇文章分成三辑:

小引

第一辑 北京拾忆

·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第二辑 流离思旧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第三辑 厦门忆昔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请同学试着新编《朝花夕拾》,可以打破现有的顺序从主要内容、主题表达、写作特色、个性解读等方面编排。

交流展示:

(一)(成长历程)

童年苦乐(1-5)  少年酸涩(6-7)   青年求索(8-10)

(二)(主要内容)

思旧事(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从百草园 父亲的病 琐记)

怀故人(阿长 无常 藤野先生 范爱农)  

(三)(写作特色)

散文典范(阿长与《山海经》  五猖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范爱农)  

杂文味道(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无常 )  

(四)(主题表达)

生的反顾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从百草园 琐记 藤野先生)

死之思考(阿长 无常 父亲的病 范爱农)

(五)地点变化

在故乡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在他乡(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六)(文化思考)

传统之省(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现代之思(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六、跨越时空的对话

曾有一位日本作家请鲁迅先生推荐一本书给他,用来了解中国和中国传统文化。鲁迅先生向他推荐了《朝花夕拾》。

你认同鲁迅的推荐吗?

如果认同,请代鲁迅先生阐释推荐的理由。

如果不赞同,请向鲁迅先生表达你的见解。

交流:

认同。《朝花夕拾》里有一个转型的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部分中国人的思想也受到冲击,开始崇尚民主、自由,如鲁迅、范爱农,而更多人还是愚昧、落后的,如庸医、衍太太等。然而,中国人善良、仁厚等优秀品质在阿长等人身上体现出来。《朝花夕拾》里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中医治病、吃福橘在内的传统习俗、《鉴略》为代表的封建教育内容、私塾等教育形式、封建孝道、看迎神赛会等民俗等等。

不认同。《朝花夕拾》展现的只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一个家庭的变迁与一个孩子的成长,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发展变迁。此外,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多是鲁迅所批判的愚昧落后的文化,更多优秀的文化不在其中。

小结:大家与作者对话,与作品对话其实也是消除隔膜的一种方式。不过,经典是常读常新的,与它的隔膜也不能一下子消除。让我们进一步以自己的阅历去读经典,也许你会发现你真正地走进了经典。

七、布置作业

课后开展专题阅读:

专题一:《朝花夕拾》中的传统文化

专题二:鲁迅的儿童教育观念

专题三:《朝花夕拾》与《呐喊》比较阅读

(备注:本课得到了鼓楼区语文教研员孙婵老师和同组的朱娜老师的指导,特此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