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数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乾隆挚爱也在其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2-11-06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2-07-01 10:05·老舍纪史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看着馆内陈列的那些中国稀世珍宝,恍惚间会觉得这是在中国的故宫。

这里的展品,几乎囊括了中国的整个艺术类别,从史前文明到明清时的瓷器字画,甚至连镇馆之宝都是来自中国的文物。

大英博物馆内对中国文物的收藏,种类之丰富,价值之珍贵,就算是与故宫相比,那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么为何中国的文物都跑到大英博物馆了呢?

在大英博物馆内又珍藏着哪些中国文物?

镇馆之宝,乾隆挚爱

大英博物馆是一个世界顶级艺术品的聚集地,其中33号展厅,是专门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由于展示空间有限,所以大部分中国文物都保存在库房中,公开陈列展览的,约有2000多件,大部分都在33号展厅内展出。

大英博物馆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而中国诸多的历史见证,却都流落在大洋彼岸。

说起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一件便是来自中国的文物,它还是乾隆皇帝的挚爱。

乾隆皇帝酷爱书画,在他当政期间,将天下书画名迹、文物古玩等悉数收贮于宫中。

其中便包括东晋画家顾凯之的名画《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上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绢本画,也是我们国家十大传世名画之首。

《女史箴图》

顾恺之本人的作品早就不见多年,世界上仅存两幅临摹本,其中一幅是宋代人临摹的,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中,但是它的笔画色彩来说都并非为上品。

而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幅,是唐代人的临摹品,从唐代开始,就一直保存在皇宫大内中。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都非常珍视这幅画,尤其是乾隆,时不时地拿出来欣赏,在上面足足盖了37个印章,被收藏在圆明园中。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圆明园内的许多文物被毁于一旦。

而这幅《女史箴图》则被英国的一位大尉偷偷盗出来并带回了英国。

1903年,这幅画被以25英镑的白菜价被大英博物馆买去,成为镇馆之宝。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英国学者认为这幅画是无价的,并用日本的屏风画技术进行修复,将这幅画人为的分割成四部分。

如今这幅画在大英博物馆每年只展出8个星期,国人要想一睹这幅画的风采,都得靠运气。

除此之外,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墨竹图》唐伯虎的真迹《西山草堂图》,也都收藏在大英博物馆内。

苏轼《墨竹图》

相对于书法,苏轼的传世画作寥寥无几,目前仅存于世的也不过4幅,其中一幅便在英国人手里。

华夏遗珍 青铜双羊尊

大英博物馆内的中国文物,涵盖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就连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内都能见到。

这件陶罐叫做双耳细颈椭圆陶罐,高31.7厘米,是古人用来打水的器皿。

这件陶罐距今约在6000—10000年间,是中国上古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

双耳细颈椭圆陶罐

除此之外,还有代表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猪龙,距今约五六千年、

红山文化玉器是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国最古老的玉器,玉猪龙的造型奇特,它的头部肥首大耳,看上去特别像憨态可掬的小猪,但是它的身体又像是环绕起来的龙。

这样的形状在自然界很难找到它的原型,因此显得十分神秘。

玉猪龙

有专家觉得它的造型很像母体中的胎儿,因此推测很可能是古人用来祈福的,象征着对后代的祝福。

在大英博物馆内还有一件玉面神人像,属于石家河文化的,距今4600年-4000年。

这是古代巫师通天时所佩戴的面具,造型像当地尊奉的神的形象,因此这也是一件宗教祭器。

现在看来,这件玉面神人像倒是和三星堆发现的青铜神人像极为相似。

最为珍贵的是,这件玉面神人像应该是一件孤品,连中国境内都没有

玉面神人像

大英博物馆的另一件镇馆之宝,便是商朝青铜双羊尊,这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代表作品。

这件双羊尊造型奇特,主体由两只背部相连的小羊组成,两只羊共用四只脚。

除此之外,羊脚、羊眼、嘴巴甚至羊的胡须都铸造得惟妙惟肖,通体的纹饰也非常的精美。

自古以来,羊的造型就深受人们的喜爱,代表着吉祥。

青铜双羊尊

这件双羊尊不仅有着青铜器的庄严与厚重,同时还保留了羊的亲和力,前来参观的各国人士,都会忍不住在这件双羊尊前驻足。

这件双阳尊自出土后,便一直收藏在皇宫中,又是如何流失到英国的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当时的咸丰皇帝和慈禧太后早就吓得跑到了承德。

英法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一路抢进了紫禁城,这件双阳尊就是在那时候,被列强趁乱盗走,流传到了英国。

这种造型的双羊尊目前只发现了两件,一件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另一件则收藏在日本的博物馆。

敦煌壁画 国人之殇

敦煌,是一个让无数人向往的地方,同时也是我国学术的伤心地。

你敢相信吗?在大英博物馆内,竟然整整收藏着100件敦煌壁画,件件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在33号展厅的中央墙上,有着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到今天依然清晰可见,壁画上是三位雍容华贵的菩萨。

除此之外,敦煌藏经洞中的四万多件经书书稿,大英博物馆就独占1.3万卷。

这些刻在石头上的壁画,和外国人看不懂的经书,是如何流落到国外的呢?

经卷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叫做斯坦因,也可以称他为“敦煌盗宝第一人”

当西方列强正在瓜分中国长江南北的大片领土时,在中国的西北地区,一场文物掠夺也正在掀起。

斯坦因是英国的一位探险者,也是一名考古学家。

1907年斯坦因得知敦煌不仅有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还有一件藏有大量古代写本的石室。

于是斯坦因立即启程来到敦煌,虽然他看不懂壁画上的内容和写本上的文字,但是他知道,这些文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于是斯坦因买通了负责看管洞窟的王姓道士,通过诱骗和金钱攻势,分几次将藏经洞里的经书运走。

敦煌藏经洞

除此之外,斯坦因在这期间雇了一批工人,挖掘敦煌西北长城烽燧遗址,获得了大批汉代简牍。

1914年斯坦因第三次来到敦煌,当时藏经洞中仅剩的文献,已经被北京政府运走,但是王道士秘密藏了570多卷文献,又悉数送给了斯坦因。

可以说,斯坦因是盗走藏经洞文献最多的外国人

除此之外,敦煌石窟内的壁画也让斯坦因有着极大的兴趣,为了将这些壁画完成地切割下来,斯坦因动用化学药剂和切割机器。将这些壁画小心翼翼地与墙壁剥离,

精美的壁画就这样被切割成好几部分运走,等到了英国后再组合起来。

时至今日,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壁画中间的被切割的痕迹,实在是让人心疼。

可笑的是,斯坦因这种盗取他国文物的行为,在国外却饱受赞誉,英国人称他是“具有国际精神的考古学家”

为了存放斯坦因从中国盗取的文物,大英博物馆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斯坦因密室”。

敦煌文献被盗,壁画被残忍破坏,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悲愤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陈寅恪

看着这些流落在外的国宝,国人无不心痛,希望有一天,这些国宝能重回祖国的怀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