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放品牌管理的优势效能,助推集团企业可持续发展

 渐渐见见 2022-11-06 发布于四川

前言

集团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品牌管理的价值内涵,加强现状审视,明确问题所在,然后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营销传播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针对性改进完善,以增强品牌管理与战略目标的贴合性,全面释放品牌管理的优势效能,助推集团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集团企业品牌管理的现状审视

(一)思想认知偏误

许多集团企业对品牌管理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到位,思想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业务发展、轻品牌建设的问题,品牌管理大多停留在口头,没有将其与企业战略目标对接,直接导致品牌文化培训教育缺位、品牌特色化建设不足、品牌文化区分度不够等问题。另外,许多管理者的品牌思维僵化,依然停留在传统时代,创新性不强,与新媒体时代品牌营销相脱节,使得品牌营销效果欠佳,无法进一步挖掘释放品牌价值,严重降低了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沦为大众品牌。相比于国外企业,我国集团企业品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过于强调产品营销与推广,但却忽略了整体层面的品牌建设,使得产品营销后期会产生较高的推广成本,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国内集团企业在产品营销过程中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过度的产品营销使得品牌效应被抑制,用户无法形成品牌忠诚,导致集团企业可持续发展缺乏长效驱动。

(二)系统规划缺位

知名品牌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建设与沉淀的过程,品牌管理从明确品牌定位开始,还要经过品牌管理组织建设、机制评估、宣传计划、形象维护、营销推广等诸多环节,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长期建设。但就现状来讲,许多集团企业的品牌管理仍然以短期行动为主,大多停留在形象策划、logo设计、品牌传播等表层环节,对品牌管理规划缺乏系统性、战略性和长期性,品牌发展驱动力不够,实际执行力低下,严重削弱了品牌管理的战略价值和整体效能,不利于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许多集团企业在完成转型升级后,会衍生出许多新兴业务,但因缺乏品牌调整与维护,会使得原有品牌脱离目标群体,削弱品牌形象在目标用户心中的地位,最终造成目标用户的大量流失。最为严重的是,一旦新兴业务出现问题,会造成企业品牌形象的快速崩塌,甚至会直接陷入生存危机。而反观国际上许多知名集团企业,都有着完善的品牌管理流程,包括明确的品牌定位、完善的组织机构、专业的品牌宣传、及时的品牌维护等,在系统建构中形成了整体效应,为其长远发展夯实了基础。

(三)营销推广不够

许多集团企业品牌营销推广还停留在传统的渠道维度,更多是依靠产品销售进行品牌价值与文化的渗透,忽略了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介的渠道价值,导致品牌营销实效性较低。另外,调查发现,许多集团企业品牌营销推广,大多选择第三方网络平台,以及用户的口碑互动,但却忽略对品牌知名度、识别度、认同感、认可度等宣传工作的系统规划,也没有专门的品牌推广部门,广告、公关、品牌促进会等活动也缺乏专人运作,且普遍存在推诿扯皮的问题。还有,大多数集团子公司各自为政,独立开展品牌营销推广工作,无法形成双向联动、协同运作的强大合力,严重削弱了品牌效应。被动的品牌营销方式,以及较低的品牌宣传能力,很容易造成企业市场满意度、品牌认可度、用户忠诚度的持续下降,最终制约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集团企业在品牌管理中需要重点关注与把握的地方。

二、新时期集团企业品牌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提高思想重视,完善顶层设计

团企业的品牌管理,必须树立现代化管理思维,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与经验,提高思想重视,强化品牌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品牌管理体系。具体来讲,集团企业要以经营战略为导向,以塑造强势品牌为核心,制定完善的战略规划,为品牌管理设定目标、方向和指导方针,为品牌管理活动制定流程与标准。可以说,完善的顶层设计,是集团企业品牌管理高效实施、长效生成的根本前提。

1.明确品牌战略规划目标。集团企业品牌战略规划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持续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强化品质优势,提高用户满意度。另一个是全面实施革新,积极拓展新的业务空间,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品牌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要依据实际业务结构,构建以品牌知名度、用户满意度为核心的量化指标体系,以增强后续品牌管理的可操作性。同时,要从内化、外化两方面入手,在提高内部治理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品牌宣传推广,确保内外联动,同步推进,切实提高管理质量。

2.明确品牌战略规划内容。集团企业要加强品牌管理现状审视,明确实际问题所在,然后在战略规划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内容细化,从品牌文化、品牌维护、品牌意识、品牌忠诚度等方面入手,构建完善的品牌管理体系。具体来讲,就是形成集细化品牌定位、加强品牌维护、加强品牌危机管理、注重品牌创新、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等为一体的品牌化战略布局,确保后续品牌管理实施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整体生成

集团企业的品牌管理,可以将其理解为三个由内而外的圈层系统,底部圈层是顶层设计,中间圈层是制度建设,外部圈层是营销推广,只有三个圈层相互联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整体效应。对此,集团企业要以品牌战略规划为依托,加强相关管理制度建设,以打通底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壁垒,促进整体生成。

1.集团企业要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委员会。要做好母公司、子公司品牌管理方案的统筹工作,构建统一的品牌管理体系,实施全面的品牌评估,对品牌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干预,同时构建相应的品牌价值提升激励制度等。集团企业可以结合实际下派品牌专员,根据既定品牌管理规程,制定更为细化的管理规程,然后对员工进行品牌价值、传播规范、行为守则、管理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对具体项目进行品牌管理指导,确保品牌管理在所有项目实施中的协调渗透,在品牌与业务的深层整合中释放更多效能,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2.集团企业要制定品牌管理手册,形成品牌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体来讲,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品牌标准体系和执行措施,详细制定品牌价值链中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评价机制,以确保集团企业品牌管理的长效推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要重点明确品牌执行过程中的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并成立专门的品牌管理监督小组,对企业高层、基层所有员工进行客观记录或公开披露,在规范品牌管理行为的同时,有效强化员工品牌意识,进而为集团企业自觉践行品牌管理与品牌维护夯实基础。

(三)创新营销方式,拓展渗透渠道

在信息技术与媒体平台的赋能下,品牌营销推广正在形成全新的话语生态和价值范式,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企业品牌管理的成败。对此,集团企业在品牌管理的系统建设中,要加强营销方式创新,全面拓展品牌渗透渠道,提高品牌传播效应。

1.要积极构建品牌营销体系。集团企业要与时俱进,利用品牌网站开展营销工作,将网络作为核心渠道,向市场输出品牌价值观念、文化内涵,增进与品牌消费者的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营销服务,强化品牌黏性,持续巩固市场地位。

2.要善于利用融媒体、自媒体等平台,积极拓展品牌传播渠道,学会利用热点事件营销、话题舆论引导、意见领袖宣传等,有效扩大品牌宣传范围。同时,还有注重品牌危机管理,对网络上的不利或不实言论进行及时处理,最大程度地消除不良口碑对企业品牌声誉的负面影响。此外,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信息收集、整合、分析,挖掘潜在用户需求,将目标群众锁定在最精准的范围内,然后有效完善品牌特性,扩大品牌忠实用户群。

结语

许多集团企业在品牌企业管理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新时期集团企业品牌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明确新时期集团企业品牌管理必要性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相关主体必须转变思维理念,加强改革创新,积极寻求品牌管理的优化路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