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如何正确地冬藏?

 新用户98168714 2022-11-06 发布于湖南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冬一日,水冷三分。

日子过得真快呀,转眼就立冬了。四时有信,万物有灵。

立冬之时,万物终成。看似冷峻而寡淡的冬季,本质却是平和与宁静。

天地万物开始了“放假”模式,为来年的“春风吹又生”,韬光养晦。

   冬曰德寒,闭藏为养。

图片

气当立冬十分爽

立冬一候·水始冰

古人认为,阴气凝结而为霜,阴气积聚而为冰。在阴气由凝结到积聚的过程中,完成了秋冬交替。

立冬,就是由水到冰,从三点水到两点水,少了一点,让世间更简单一点。

立冬二候·地始冻

立冬二候开始,土气开始冻结,但还没有到坼裂的程度。

土地冻裂的原理是热胀冷缩。土地在低温下冷缩,体积减小。当土地体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那多出来的部分就是裂痕。

图片

立冬降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三候描述的是雉为野鸡,蜃为大的蚌蛤。古人认为,雉雀畏寒,入海化蜃以过冬。

实际情况是,立冬后,野鸡等飞禽因为随阳,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可常见蚌蛤,因为它们属阴,而雉雀之羽纹色近于蚌蛤之壳,所以产生这样的联想。

图片

冬,终结也

小篆的“冬”字,从夂从仌。

夂,是“终”的本字。《说文》云:“终,絿丝也。”“终”的原义是扎好的球收尾处的丝头。所以有“结尾”、“终结”的意思,说明冬季为一年之尾。

仌,即冰也,是水凝固状态的象形字。“仌”体现的是冬季的冰天动地的气候状态。

古文的“冬”字,从夂从日。徐锴在《说文解字系传》中解释道:“冬者,月之终也,日穷于纪也”。日穷于纪,岁将复始,冬季是一年的终末,也是下一年的开端。

图片

冬三月,此谓闭藏

  •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黄帝内经·素问》

冬天的养生原则——闭藏

“闭藏”二字,是整个冬三月养生的根本原则。那么为什么冬天,要闭藏呢?阳气从春夏的散发释放,转到了秋冬的收藏,所以天气也就渐渐地变得寒冷。但是从程度而言,秋天的收藏不及冬日,因此,冬日的气温更为寒冷,这是寒的一个根本意义

从这个意义我们可以看到,寒实际上是反映阳气的收藏状态,是阳气收藏的外在表现。所以,寒不但是冬之气,其实也是藏之气。

知道了寒的属性、寒的意义,也就知道了冬日的寒,并不是一件坏事。冬曰德寒,寒是冬日的正气。冬日的天气应该寒冷,也就是冬日的阳气应该封藏。

图片

冬三月怎么养藏

关键的一点就是“无扰乎阳”。

冬三月,阳气应该要闭藏,所以,我们就不要人为地再去打扰它。

早卧晚起,调睡眠

到了冬天,最好在晚上十点之前就上床睡觉了。

早睡养阴,养阴就包括养肾水。

经常晚睡的人,常常出现想早睡也睡不着的情况,这是由于长时间熬夜耗阴,导致心火旺而肾水不足。

除了要早睡,还要“晚起”。这里的“晚”指的是早上则须待天亮了再起床,而不是一觉睡到大中午。

图片

使志伏匿,调情志

春使志生,是立志;夏使志无怒而蕃秀,是行动;秋使志安宁,是沉思;而冬则是使志伏匿,是养精蓄锐,是厚积的过程。

冬季的表象是冷峻而寡淡的,但是本质却是平和与安宁。

仿佛上苍赐予了我们这样一个季节,就是希望我们能够有一段看似“无为”的时间,守持宁静,清修心体。

在苦寒的岁月里,过冬仿佛是一场修行,它特别能够检验人们身心宁静的能力。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意叶心香。比起良辰美景,在没有所谓的“美景”时,依然可以把日子过成“良辰”,这或许也是冬天送给我们的另一份礼物。

去寒就温,慎起居

夏要防暑,冬要保暖。其中足部和背部的保暖最为重要。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人的上半身阳气要比下半身足,而脚部又是诸经络起止之处,所以要注意鞋袜的保暖,多走动以促进足部的气血运行,养成睡前泡脚的习惯。

腰背部是脏腑俞穴所在之处,如果不注意保暖,寒气极易从背后侵入人体,损伤脏腑。因此冬三月,腰背的保暖尤为重要。

图片

无泄皮肤,合理运动

冬天也不是不能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能促进血液循环,但尽量要以不出汗为度。

同样,待在温室中,空调或暖气的温度也不宜过高,以不出汗为准。

汗为阴,出汗时不仅伤阴,阳气也随之泄出,气阴两伤,违背了冬天养阴潜阳的闭藏之道。

如果冬天违背了闭藏之道,主动如剧烈运动出汗、性生活无度;或被动如自汗盗汗、遗精带下等;精就不足,肾水不足,这样就会导致春天时肝气肝血不足,生发无力。

肝又主筋,肝虚则筋肉无力为痿(包括阳痿),气血不足而厥(气血不能达四肢末端,导致手脚冰凉)。

有的人到了春天非但没有活力,还特别疲乏无力,可能就是冬天的闭藏之道没有做好。

图片

立冬进补,春天打虎

冬天进补在中国人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冬天是一年四季里保养与积蓄的最佳时机。

冬三月,补养肾肺可多吃黑色食品。

四季与五行和人体五脏相对应。冬天多吃些黑色食品如:黑枣、黑豆、紫菜、香菇、黑木耳、黑芝麻等等都是非常好的。

立冬时节,北方有当日吃饺子的习俗。俗话说:“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为什么把吃饺子和冻耳朵联系起来呢?

这要说到饺子的发明者“医圣”张仲景了。

东汉末年,张仲景在辞官回乡的路上,他看见南阳的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纷纷被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于是张仲景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花椒等祛寒温阳的食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严寒,治好了冻耳。从此乡里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

图片

今天推荐的一款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

食材准备:羊肉250g,生姜7g,当归7g,枸杞少许

做法:羊肉洗净置入锅中,加水煮开撇去浮沫后,小火慢炖1小时,起锅前15分钟,当归生姜枸杞和盐,搅拌均匀即可。

当归生姜羊肉汤是一道经典的传统药膳,出自《金匮要略》。

原方的剂量比例为当归:生姜:羊肉=3:5:16。

但作为药膳,当归的量太多了,会苦。因此略微减少。

当归生姜羊肉汤中——

当归养血止痛,羊肉补虚温中,生姜温中散寒。

《金匮》用于治疗血虚寒疝(症见胁下及腹部有牵引性疼痛,得按或温熨则痛减)及产后腹绞痛。

除此之外,一切血虚寒症都能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倪海厦老师曾说,此方为妇女适应症的部分包含许多妇女有一生无法出汗(易水肿)、月经延后、痛经、不易怀孕(宫寒不孕)、疝气等。

有贫血的人更需要服用。

可以作为预防被风寒侵袭所得到的感冒。

董晗老师悬灸穴位推荐

立冬虽然气温变化不明显,但是天地自然气机收敛、沉降的状态更加明显了。对这种变化感知明显的,是两类极端的人群,一类是身体很好很通透的人群;还有一类是身体不太好,久病慢性病的人群。

一到立冬,马上手脚冰凉加重,或者心脏不适的人群,前胸憋闷,压气的感觉会加重;长期失眠的人群,可能睡眠问题也会雪上加霜……

立冬,通过悬灸来养护身体,可以扶持阳气,温通气血,促进阳气的生发和收敛。

因为阳气想要收藏,一定要阳气足,升降相因,能升才能降,这时候,好好艾灸,先把身体温暖起来。

八髎

八髎为上髎、次髎、中髎、下髎穴的合称,4个对穴,左右共8穴,所以叫做八髎穴。位于腰骶部,正对骶后孔。   

图片

悬灸八髎穴,正是腰骶的位置,对应小腹,里面正是胞宫。中医著名的“一源三岐”,是说督脉、任脉、冲脉都起于胞中(也就是子宫),同出会阴,而循行路线又不相同,督脉走后正中线,任脉走前正中线,冲脉并足少阴经而行,所以将冲、任、督的这种循行线路的特点称为“一源三歧”。

八髎穴还有一个特点:八髎可以理解为一个区域,在腰骶部一带,这个位置悬灸很有优势,因为本来就是骶后孔,是孔隙孔洞,所以比一般的穴位来讲,会比较好吸收。

涌泉

涌泉,在足底,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跖屈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图片

涌泉是足少阴肾经的起点,立冬艾灸涌泉,可以帮助身体温煦肾阳,同时还可以扶阳以化阴,能够使得肾精更加充足,对于腰膝酸软,容易劳累,耳鸣,以及各类妇科病证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立冬,悬灸八髎、涌泉,可以扶阳滋阴,促进身体一气周流,护佑冬季安康。

这个冬天,从现在就好好灸起来吧~~

总之

雪未落,地为白,秋已尽。

我们辛劳了大半年,是否也能随着冬天的节奏慢下脚步,最后看一眼这一年的层林尽染、橘绿橙红和红叶霜花呢?

人生天地间,又何尝不是天地的孩子?在此,邀您共赏立冬美景,感受天地风物的美好——

立冬时节,祝君同有三和,同有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