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陈赓紧急向国内索要一奇才,战局得以逆转

 坏人彭 2022-11-06 发布于北京

1951年6月之后,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朝鲜战场上的战局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争夺。

此时的“联合国军”经过多次与志愿军的交锋,逐渐熟悉了志愿军的战术打法和体系。

越到后面,志愿军就伤亡越大,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虽然歼敌8.2万余人,但自己这边伤亡人数也达到了惊人的7.5万余人。

美军坐拥精良的装备,再打下去,战场形势有可能倒向美军。

为了扭转战局,时任志愿军副司令陈赓向上级申请,紧急调来一位奇才,直接扭转了整个战局。

这个奇才到底是谁?他又凭借什么扭转了整个战局呢?

文章图片1

抗美援朝战局紧张

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拉开帷幕。

在第四次战役中,中国志愿军取得了艰苦卓绝的胜利,他们将战线始终维持在三八线附近,减员5.3万余人。

于是中央决定,19兵团以及3兵团即刻入朝补充战力,与刚完成休整9兵团会合,发起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屡战屡胜,“联合国军”方面则是节节败退,这也让刚入朝的3兵团、19兵团的将士们士气高涨。

将士们都怀着一股必胜的决心,对敌人的心态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像刚开始一样那么严阵以待。

文章图片3

但是所有战士们包括志愿军的将领们都没想到,接下来信心满满的第五次战役,却成为了抗美援朝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

美军总结了先前失败的经验,并委派李奇微走马上任。

他针对志愿军的作战特点,重新规划和设计美军的作战方案。

当时,志愿军将士们从上到下,都似乎有一些轻视美军的战斗力,他们夜间穿插前进,美军就连夜后撤,诱敌深入。

到最后,志愿军部队虽然拿下了一块又一块地盘,但是却没有逮住敌人。

文章图片4

而推进太多之后,志愿军部队孤军深入,后勤补给也开始疲软,美军又利用强悍的炮火进行“纵深防御”,让志愿军部队吃了大亏。

第五次战役中有一场临津江战役,成为了众多志愿军战士不愿提起的惨痛回忆。

当时,杨得志麾下63、64、65军承担着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63军团打得顺风顺水,甚至歼灭了“联合国军”中的一支王牌部队。

但64、65军团在突破临津江时却伤亡惨重。

文章图片5

当时的美军就是凭借“纵深防御”的战法,依靠强大的火力,死死挡住64军团的战士。

杨得志将军亲自发来两次电讯,催促64军团按期完成任务,突破敌人的防线,如若不然,64军的主官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于是64军的战士开始不顾伤亡地向前猛冲。

抬头是美军的漫天炮火,低头是战友的遍地尸体。

文章图片6

而后赶来增援的65军战士刚刚渡过临津江,却因为一时无法冲破敌人防线和64军战士一起,被挤在岸边的狭小空间里进退两难。

随后,美军更是将所有空中和地面的炮火集中轰向64、65军聚集的地方,这一片容纳了64、65军两万多人的土地,被美军猛烈的炮火像犁地一样翻来覆去地轰炸。

临津江上血流成河,无数志愿军战士们血肉模糊,最终64军甚至只有一个营和一个侦察支队突破了防线。

文章图片7

时至今日,临津江战役牺牲的志愿军人数仍然没有定论,但仅仅是推测,这场战役中64、65军团就牺牲了一万多人,极其惨烈。

这一场临津江战役就仿佛是第五次战役的缩影一样,美军改变了战术打法,充分发挥了自己炮火猛烈的特点,给志愿军带来了非常严重的伤亡。

第五次战役中,我军虽然歼敌8.2万余人,但是自己这边伤亡7.5万人,还有1.7万战士被俘,总减员人数仍然超过8万。

文章图片8

志愿军,虽然凭借顽强意志取得了第五次战役的最终胜利,却也是一场异常惨烈的胜利。

但接下来,中朝和美韩在谈判桌上的进展依然不尽如人意,惨烈的战斗还将继续。

经过了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部队里甚至有很多军官,都产生了厌战的情绪,将士们士气低落。

那么,中国志愿军又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战斗呢?中央领导们又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呢?

文章图片9

山地坑道战扭转战局

果然,第五次战役后没过多久,中央对接下来的战斗进行了决策和部署。

经过几次战斗,高层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我们的人民志愿军将士们个个英勇无畏,但是美军始终是世界霸主,双方硬实力上确实存在差距。

我们可以凭借战士们的勇气和将领们的智慧战胜他们,但却没办法彻底摧毁他们,毕竟,战争其实也是国家之间国力的比拼。

于是,中央决定,主动调整打法。

放弃我军历来最擅长的运动战——集中兵力,穿插迂回进行作战,而改为阵地战、坑道战打法,不再追求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是降低伤亡,保存实力,为谈判争取有利条件。

文章图片10

战术打法确定了,接下来就必须派出擅长阵地战、坑道战的将领来指挥前线的战士们。

而刚经历了惨胜的时任志愿军副司令陈赓,立马就想到一个人,号称“工兵之王”的王耀南将军。

从王耀南这个绰号其实就能看出来,他属于军队里的特殊兵种——工兵,极其擅长挖掘坑道、设计工事。

曾经在红军部队、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凭借自己精湛的技术和超前的意识屡建奇功。

这一次志愿军由运动战转为阵地战和坑道战,作为工兵专家,王耀南将军临危受命,他受到彭总的委任和主席的亲自接见,然后马不停蹄前往朝鲜。

文章图片11

来到朝鲜的王耀南对朝鲜战场的地形进行了勘察,他发现,朝鲜战场主要集中在山区。

于是王耀南立马根据地形特点构思、设计工事,挖掘坑道。

为了加快挖坑道的速度,他还向上级申请要来了500多台空压机。

随后,志愿军部队根据王耀南的指示,在山区挖掘隧道,将阵地中的各个据点连接起来,坑道口面向敌人,然后再扩大防御工事。

文章图片12

志愿军紧锣密鼓地挖坑道、建工事,到了1951年10月初,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在马良山展开激烈的战斗。

而这个时候,王耀南设计的防御工事就开始显现出巨大的作用了。

英军的一个旅,美军的一个团对镇守马良山的志愿军64军团的191师战士们发起猛烈冲击。

老样子,先用炮火一遍一遍地“犁地”,然后再发起冲锋。

在王耀南来到朝鲜之前,“联合国军”平均40到50枚炮弹,就会带走一位志愿军战士的生命。

文章图片13

但现在,经过他亲自把关后的坑道、防御工事,需要“联合国军”扔出几百枚炮弹,才会让志愿军减员一人,志愿军之前平均每天伤亡150人,现在下降到10人。

等到炮火轰炸完后,“联合国军”开始发起冲锋时,191师的战士们立马通过坑道回到阵地上阻击敌人。

就算对面把表面的阵地抢了下来也没关系,地下的坑道依然还是我们的,191师的战士们再从坑道杀回去把表面阵地夺回来。

文章图片14

根据记载,“联合国军”曾经5次占领马良山表面阵地,但每一次191师的战士们都借助错综复杂的坑道将表面阵地再夺回来。

更夸张的是,191师有一个连负责镇守一处高地,这个连的战士一天内击退了敌人21次进攻,以26人伤亡的代价歼敌700余人,战损比达到恐怖的1:27。

马良山一役,王耀南的山地坑道战大显神威,志愿军各部开始总结几次坑道战役的经验,并对坑道和防御工事加以改良。

文章图片15

随后,志愿军凭借着王耀南的山地坑道战打法,彻底扭转战局。

后来统计,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修筑的坑道达到上万条之多,总长达到1250公里左右,而战壕的总长度甚至达到夸张的6240公里。

错综复杂的坑道和战壕,构筑成了一道道敌人无法逾越的地下长城,大大地增加了志愿军战士在漫天炮火下的生存概率。

1952年的10月14日,一场无比惨烈的防御战正式打响,这就是上甘岭战役。

文章图片16

为了争夺上甘岭地区,敌军先后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向志愿军坚守的两个高地发起猛烈攻击,而志愿军这边也在此次战役上投入了4万余人。

除了大量兵力,他们还带来了数不清的炮弹,出动了超过3000架次的战机,还有170多辆坦克。

而美军指挥官,甚至直接将原本40轮炮击轰炸,增加到恐怖的260轮。

上甘岭战役持续了43天,而这43天里,“联合国军”近乎疯狂般地打出了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我军的许多战士甚至是被炮弹活生生震死的。

文章图片17

上甘岭地区不足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被炮火没完没了地轰炸,山头被整体削低两米,石土炸碎之后的粉末都有1米多厚。

这时,王耀南设计的坑道和防御工事又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根据统计,1952这一年,美军想要使志愿军减员一人需扔下660枚炮弹,相比之前的40到50枚炮弹,防御力至少提升15倍之多。

而志愿军挖的坑道不仅长,还很深,坑道顶部厚度达到了15米,给战士们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文章图片18

最终,志愿军击退了“联合国军”将近700次冲击,并借助坑道和工事发动数十次反击,歼俘敌人2.5万余人。

“联合国军”伤亡太过惨重,甚至刚开始还为了面子宣称自己只损失了几千人,后来,他们的真实死亡人数才逐渐被公布出来。

志愿军以减员1.15万余人的代价守住了上甘岭高地,成功获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无数志愿军战士在这场战役中壮烈牺牲,其中就包括特级英雄——黄继光同志。

上甘岭战役的成功,也证实了以坑道为主的防御体系能够增强防御的稳定性,有效应对强大火力的攻击,而王耀南将军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19

工兵之王王耀南

王耀南将军来到朝鲜帮助志愿军战士成功破局,那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练就这一身本事,被战士们称为工兵之王呢?

王耀南,江西萍乡人,1911年出生在当地的一个鞭炮世家,从小便与火药打交道。

10岁时的王耀南就跟着爷爷和爸爸下矿井当爆破手,他的工程天赋从这时候就开始显现出来。

后来土地革命时期他就参加了秋收起义,并且担任了爆破队的副队长。

文章图片20

王耀南的技术十分纯熟,爆破架桥挖坑道,他通通都会,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929年2月,王耀南指挥红军在会昌架起了第一座桥。

1933年11月,王耀南又组织红一方面军利用坑道爆破技术炸掉了沙县城墙,红三军杀入城内全歼敌人,王耀南获得二等红星奖章。

后来抗日战争时,他又带领工兵营炸日本军列、炸铁甲车、修机场,还提出了地雷战和地道战,大大提升了军民的战斗力。

文章图片21

解放战争时期,他又灵活运用坑道爆破技术攻打下了运城、太原等城市,立下战功。

再后来就是刚才提到的,王耀南来到朝鲜提出坑道战战术,扭转了朝鲜战局。

有才华的人往往也有自己的个性,王耀南便是如此,他脾气非常暴躁,经常得罪上级,顶撞领导。

一生当中经历了8次较大的降职处理,在土地革命时期还曾经因为作战失利,被林彪臭骂一顿。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利用他的天赋屡建奇功,上文提到王耀南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曾颁发过二等红星奖章,这枚奖章的拥有者可终身免除死刑——只不过,后来这枚奖章被中央废除掉。

文章图片22

除了这些,王耀南作为解放军工兵部队的创始人之一,还发明提出了许多结合工兵特点的战法,为我军部队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地雷战、平原地道战、山地坑道战、交通运输战等。

1984年的11月3日,这位为工兵事业奋斗一生的工兵之王离开了人世,但他为工兵部队作出的贡献必将芳泽后人。

文章图片23

在朝鲜战局陷入困境之时,王耀南临危受命,提出坑道战打法一举扭转战局,使得志愿军取得胜利。

他被称为工兵之王、地道战之父、爆破大王、架桥大王,一生都在为我军工兵事业不懈奋斗,可以说王耀南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工兵史。

他一辈子扎根在一项事业里,穷其一生完善自己的技艺,王耀南真正做到了“术业有专攻”。

参考文献:

《决战朝鲜》李峰

《上甘岭战役六十周年——亲历者说》军史兵林

《王耀南将军与地雷战、地道战》黄洋、黄爱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