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说:“明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明年闰二月,为啥叫孤鸾年?进入农历十月份后,结婚的人出奇多了起来,这不我22岁的侄子,在父母的催促下,居然宣布十月十六结婚,这令我大跌眼镜。 侄子刚刚定亲不久,由于年龄原因,还没有领取结婚证,但是父母们对此很着急,说什么“明年两个春”,如果今年不结婚,什么都来不及了,明年结婚说不定又是“寡妇遍地分”。 对此我也非常疑惑,所以就翻开了日历,果然发现2023年,也就是农历的兔年有“两个立春”。 按照农村习俗,我侄子在今年火急火燎的结婚也不足为奇了,毕竟这婚姻大事往往是一辈子的事,而人们都是相信美好寓意的。 ![]() 老人说:“明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明年闰二月,为啥叫孤鸾年?明年闰二月: 2023年是兔年,我们按照老黄历的说法,是癸卯兔年。而仔细翻看日历我们发现,由于明年二月逢闰,也就是有两个二月,一个是公历的2月20日,一个是公历的3月22日。 由于明年有闰二月出现,癸卯兔年天数特别长,在多一个月的情况下,一些节日往后延续,因此这就导致了2023年有两个立春,一个是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另一个则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五。 那么为什么会闰二月呢? 我们首先要明确阳历和阴历的定义以及天数: ①什么是阳历? 农历以阴历为主,而公历以阳历为主,而一年阳历的天数,大多是365天,也有366天的,也就是闰年,这主要看阳历2月是28天还是29天。 按照阳历来谈,阳历也叫太阳历,是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周期为依据,而制定的历法,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1月、3、5、7、8、10、12月为31天,4月、6、9、11月为30天,2月为28天,闰年为29天,而这样就凑出365天、或者366天,所以说,阳历的天数是不变的。 相比阳历的天数,阴历却不同了,一年之中少了很多天。 ![]() ②什么是阴历? 而农历也叫阴历,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日历,如今在东亚、东南亚、甚至有全球有华人的地方,都使用双历制。 和阳历不同,阴历则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行而制定的,月亮每次绕到太阳和地球中间的时候就为“朔”,也就是说每逢每个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能看到月圆一次。 而两个“十五”之间的时间,古人们就认为是一个月,但是这一月的时间相比公历一月的时间,稍微短了1~2天,为29.5天左右,而这个“0.5天的时间”,自然不能被平均的,因此古人们也就想出了按照大小月来分每一个月: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进月、小进月”。这样一来,农历一年虽然有十二个月,但是只有354天。 ③闰二月的由来: 而阴历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而节气则是根据太阳黄道来划分的,所以一年也就有24个节气,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芒种,小满,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然而,公历的一年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24节气中,每一个节气大约为15.5天的时间,两个节气约为30.5天的时间,这整整比阴历每个月平均多了1天。 由于阴历每个月为29.5天,而两个节气的时间为30.5天,因此这就导致了阴历每个月的节气都会退后一天,大约三十个月之后,阴历的某个月就没有中气了,也就是只有一个节气了。所以为了与节气同步,当哪个月没有中气的时候,就在后面加一个月,加出来的这个月就为闰月。 由于在明代以前,闰正月不罕见,但是闰十一月比较罕见。这主要还是农历十一月必有冬至这个死规矩,而闰月都会往前后错开。因此在2023年,闰二月也正是因为这个节气的原因,才由此而来。 ![]() 明年闰二月,为啥叫孤鸾年? 在阴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就为闰年,闰年多出来一个月,一年就有了十三个月,约为384天左右,也正是阴历的闰年是时间最长的年份。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一些不能解释的事情,古人往往会用“迷信”来解释。比如说:闰年有384天左右,古人则用“天增岁月人增寿”,来准备寿衣,以表示长寿的寓意。 而孤鸾年也是如此,孤鸾从字义上来说,是孤单,而鸾则是一种鸟类,古人认为孤鸾就是一只失去伴侣的鸟儿,是无法和另一半双宿双飞的,所以在古代,古人为了避讳,每到了孤鸾年,就不娶妻,不能结婚,毕竟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情,而这个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因为2023年是闰年年,时间比较长,所以从日历上我们可以看出,癸卯兔年的农历正月十四,和腊月十五出现了两个立春。 立春,则代表的生机,是一年的新开始。按照民间说法,假如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则代表着有“第二春”,从寓意上来看,也就是婚姻不稳,当然一年之中没有“立春”的节气,也代表着“无春”,古人们认为,也是不能结婚的。 也正是如此,一些好事者,就把出现两个立春的年称为孤鸾年,而“孤鸾年”则不准婚嫁。但是到了现在,现代人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就是好日子,而孤鸾年不结婚,已经成了过去时。 “明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是真的吗?当然是假的! 古人们认为,只有“寡年”没有立春的,而明年两个春,恰恰就是“寡年不结婚”说法。他们认为,春为阳代表男人,如果明年结婚,也就走了“女逢孤鸾日,独自守空房”的说法,这对男女双当来讲,自然是不吉利的。 但是现在,我国有14亿人,每年有500多万对新人踏入婚姻的殿堂,如果在“双春年”,或者“寡妇年”不结婚,这对于上面的俗语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从工业革命之后,科学发展已经百年,一些农村俗语,一些封建迷信已经废除,而流传下来的老俗语,也就成为传说了,外国人更是不拿俗语当回事。因此来看,一些老人说的:“明年两个春,寡妇遍地分”自然没有科学依据,这不过是有这人自以为是地讨个好彩头罢了。 写在最后:对于一些俗语,我们要辩证地分析才行,虽然有些俗语有一定道理,但是也有些俗语,我们也要适可而止,不要一味的去相信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