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异性方证”临床实战医案十则 | 疗效才是硬道理

 愚公移山之志 2022-11-07 发布于北京

导读:张建民是肖相如老师的三期弟子,自2019年加入师门便开始了“特异性方证”的学习与实践。今天张大夫介绍了自己的十则临床医案,供大家了解“特异性方证”的临床优势以及“疗效为本”的临证铁律。

我自2019年加入师门以来,学习了师父总结的“特异性方证”,并在临床中不断应用,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看病速度又快又精准,门诊量显著增加。

我是在基层社区工作,每天接触到的都是常见病,多发病。

我将加入师门后运用特异性方证治疗的医案十则总结如下。

图片
01

腹痛腹泻急迫案

魏某,男,53岁,押运员。

初诊:2021年5月3日。腹痛腹泻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因饮食不规律,睡眠不佳出现腹痛腹泻,腹部出现疼痛即上厕所,泻后痛减。自服吡哌酸片、黄连素等药效不佳今日来诊。

刻下症:患者身材高大,较胖,腹痛腹泻,按压上腹部紧张,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方药:四逆散合痛泻要方(中药配方颗粒)

柴胡10,白芍20,炒枳壳10,生甘草10,陈皮10,苍术15,防风10,薤白20,5剂,开水溶解,分两次服用。

随访:五剂服完后痊愈。

图片
02

水逆证案

李某,男,3.5岁。

初诊:2021年4月10日。反复呕吐1天。

现病史:患儿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呕吐,喝水即吐,到卫生室用止吐药无效来诊。

刻下症:患儿体瘦,老想喝水,但喝后一会即吐,舌质淡苔薄白水滑。

方药:五苓散(中药配方颗粒)。

猪苓10,茯苓10,泽泻15,生白术10,桂枝10,开水100毫升溶解。趁热少量小口频服。没服完吐即止。

图片
03

腰怕凉,小腹坠痛案

李某,女,39岁,工人。

初诊:2019年11月21日。小腹坠痛腰怕凉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前因长期在寒冷潮湿环境下工作导致小腹坠痛,腰怕凉。自服中成药(具体用药不详)效果不佳来诊。

刻下症:患者小腹坠痛,腰怕凉,久坐屁股也怕凉,不敢吃生冷食物,易腹泻,舌质淡苔薄白略滑,脉沉细。

方药:当归芍药散合肾着汤(中药配方颗粒)

当归10,白芍30,川芎10,苍术15,泽泻20,茯苓15,干姜20,生甘草10。7剂。开水溶解,一日分两次服用。

二诊:2021年11月28日

患者自述服用上方后症状大减,效不更方,继用上方一周。后随访病愈。

图片
04

恶寒,身疼,恶心呕吐案

李某,男,30岁,办公室人员。

初诊:2019年12月5日。恶寒身疼痛恶心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因受寒出现恶寒身疼痛伴恶心,无腹泻,自服退热药和止吐药效果不佳来诊。

刻下症:体温38.2℃,恶寒,全身疼痛伴恶心,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方药:葛根加半夏汤(中药配方颗粒)。

葛根50,生麻黄10,桂枝10,白芍15,生姜10,大枣20,生甘草10,姜半夏10。3剂。用开水溶解,2~4小时服1次。后随访服2剂即愈。

图片
05

反酸烧心案

范某,女,52岁。

初诊:2019年11月20日。反酸烧心月余。

现病史:1月前,患者因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后出现反酸烧心,自服奥美拉唑胶囊症状稍减,但仍有症状,为尽一步诊治来诊。

刻下症:反酸烧心,饭后腹胀满,口干口苦口粘,苔黄腻,脉弦滑。

方药: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中药配方颗粒)

姜半夏20,黄连15,黄芩10,干姜10,大枣15,生甘草10,党参10,制吴茱萸6。

7剂。200毫升开水溶解,分两次服用。后随访症状减轻80%。暂时不想再治。

图片
06

头晕案

郑某,女,70岁。

初诊:2019年11月4日。反复头晕伴恶心1周余。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恶心,到村卫生室取药囗服倍他司汀和西比灵胶囊效果不佳来诊。

刻下症:头晕伴恶心,动则加重,舌淡胖苔薄黄,脉弦细。

方药: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中药配方颗粒)

柴胡24,黄芩10,姜半夏10,党参10,生姜10,大枣10,生甘草10,茯苓30,桂枝20,苍术10。

5剂。200毫升开水溶解,日分两次服用。后随访病愈。

图片
07

流涕咳喘案

主诉:咳喘流清涕半月余。

现病史:半月前因温度变化,患者出现流涕伴咳喘,自服感冒药,平喘药效不佳来诊。

刻下症:患者流清涕伴咳喘,无痰,遇冷加重,无口干口苦,二便可,舌淡苔水滑,脉沉。

方药:小青龙汤(中药颗粒)

肉桂10,白芍10,生麻黄10,干姜10,细辛9,姜半夏10,生甘草10,五味子10。

5剂。开水溶解,分两次服。

二诊:患者服上方后出现囗干咽燥,上述症状减轻,为进一步治疗调方为:苓桂杏甘汤合玉屏风散。茯苓20,桂枝10,杏仁10,生甘草10,生黄芪20,炒白术30,防风10。7剂。开水溶解,分两次服用。嘱其避风寒。

图片
08

左半身怕凉,便秘案

杨某,女,57岁。

初诊:2019年8月9日。左半身怕凉伴大便秘结3月余。

现病史:3月前患者无明显原因出现左半身怕凉,左下肢感觉比左上肢重,伴有大便秘结,纳可,眠可,无口苦口干,曾到村卫生室看病,口服甲钴胺,复方丹参片等药效果不佳来诊。

刻下症:患者自觉左半身怕冷伴大便干燥排出困难。查:左下肢皮肤粗糙,起白色皮屑,舌质淡苔薄白,舌下静脉迂曲,脉沉滑。

方药:大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中药配方颗粒)

生大黄10,黑顺片10,细辛10,桂枝10,茯苓15,赤芍15,丹皮10,桃仁10。

5剂。开水溶解,日分两次服用。

二诊:2019年8月15日。患者自述服上方后,左半身怕冷程度已减轻60%,大便已能顺畅排出。效不更方,继开上方5剂。后电话随访病愈。很是高兴,连声感谢!

图片
09

恶寒发热项背疼痛案

张某,男,28岁,橡胶厂工人。

初诊:2019年10月20日。恶寒发热颈部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在车间上班汗出后受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8.3℃,项背疼痛,无汗,自服三九感冒灵冲剂,效果不好,来诊。

刻下症:患者身体强壮,恶寒发热,体温38.1℃,乏力,项背疼痛,无口干咽痛,饮食可,二便可,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数。

方药:葛根汤(中药配方颗粒)。

葛根60,生麻黄15,桂枝10,白芍10,生姜10,大枣15,生甘草10

3剂。开水溶解,2~4小时服半剂。自觉症状消失停药。

图片
10

汗出恶风流清涕案

张某,女,30岁。

初诊:2021年9月15日。汗出恶风流清涕3天。

现病史:患者3天前因受寒出现全身疼痛,伴轻度发烧,体温37.3℃。自服布洛芬后身疼痛减轻,出现汗出恶风流清涕,自服快克,效果不佳来诊。

刻下症:患者自述有汗出恶风流清涕,饮食可,二便可,无口干咽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缓。

方药:桂枝汤(中药颗粒)

桂枝15,白芍15,生姜15,大枣20,生甘草10

3剂。开水溶解,2~4小时服用1次。症状消失即停药。

图片
11

小 结

由于时间关系,我只总结了运用特异性方证治疗的十则医案,都收到非常肯定的疗效。

在我的病案中,只具有一个特异性方证的我就只选择一个经方。

比如医案二,四,十,分别用了五苓散,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

有兼证需要加减的,按古法加减或与时方加减。比如:案一,案五,案七。

有两个方证的,我就经方与经方合用,比如第三个案例就是当归芍药散和肾着汤合方,还有第八个医案用大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茯苓丸。

特异性方证确实有精准,高效,便捷的特点,我们以后在师父和书院各位老师的引领下不断实践,反复运用特异性方证,不断拓展特异性方证的使用范围,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

注:文章转载自诵明书院,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