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说四大工业用水大户实现了“废水零排放”,有必要吗?

 梵心4466 2022-11-07 发布于湖南

废水“零排放”的概念,随着日趋严格的环保治理要求,逐步工业行业规划落地、投产应用。

今年8月,江苏省首个废水“零排放”系统,就在江苏省最大氮肥制造企业宜兴灵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投放使用

据悉,当前企业使用的水源中,65%都是再生水,工业废水回收率达100%,一年可节水260多万吨!

图片

01

9000吨肥料制造废水实现100%再生回用

工业用水大户可省水费80万/年

灵谷化工一天生产耗水量达可达13000吨,使用废水“零排放”系统后,其中近9000吨生产废水可达标回用,实现循环再生。同时,这也能给企业节省每年80万左右的水费支出。

针对氮肥行业污水特性,此废水“零排放”系统采用的工艺为:预处理+膜浓缩+膜分盐+蒸发结晶工艺。在预处理、膜浓缩过程中,企业使用了超滤和反渗透过滤技术,滤除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胶体、溶解性化合物等杂质。在最关键的分盐环节,则采用纳滤和高压反渗透技术,将高盐废水分离成氯化钠及硫酸钠两部分。

图片

在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支撑下,灵谷化工除了实现废水再生回用,还可日产20吨纯度98.5%的工业盐。另外,干化的污泥也能加工成建筑用砖,实现100%资源化利用。

该系统年处理水量可达280万吨,灵谷化工在处理“自产”废水的基础上,还可承接一部分区域企业水处理需求

02

四大工业巨头纷纷实现中水回用

开启工业废水“零排放”时代

作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中的细分领域之一,灵谷化工为肥料制造业的废水“零排放”开了个好头。

但不仅仅是它,其余三大工业废水排放巨头也在早些年就纷纷开始了“零排放”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造纸和纸制品业

2014年,能达水务公司就利用“中水回用装置”,成功处理王子制纸工厂日均3万多吨的造纸制浆废水,将其变成可回收利用的中水、工业用盐及干泥,实现废水全量回收利用。

经零排放技术处理后的工业废水,作为园区内工业企业的冷却循环、生产工艺和锅炉补充用水,回用率达到98%。浓缩并经过蒸发结晶后产生的工业盐可回用作多个工业行业的原料,最后剩余的干泥用作建筑材料。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017年,中国煤科杭州研究院利用“预处理+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实现了鄂尔多斯某年产1500万吨煤矿矿井水的零排放处理

经零排放技术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蒸发结晶分离产生的硫酸钠和氯化钠分别达工业硫酸钠Ⅲ类合格品和日晒工业盐二级标准。

纺织业

2012年,浙江三志纺织有限公司自建工业废水中水回用循环系统。自系统投用后,其织造废水100%回用,循环使用率达98.5%,实现污水零排放。

据数据统计,全年可减少工业用水37.32万吨,减少支出113.85万元,还可以减少COD排放18.66吨、氨氮排放量1.85吨。

除此之外,更多重污染型行业,如炼化、冶金等,也都在外排污水达标的前提下,对企业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回用。

图片

03

日趋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下

工业废水“零排放”,真的有必要吗?

有人说,从过去粗放式运行排放到现在精细化严格监管,污水处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废水减排和资源化已成必然发展趋势。毫无疑问,工业废水零排放被推到了环境治理的最前线。

那么,工业废水零排放迫在眉睫,是否如此呢?

从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角度来看,工业废水零排放是必要的。

随着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其对水污染治理意义重大

同时,废水循环利用也能缓解工业生产内部水资源紧缺难题,从根本上做到水资源节约与企业用水成本支出。

从技术难度和处理成本角度来看,工业废水零排放又是不必要的。

工业废水一直以浓度高、波动大、成分复杂、处理成本高,而居于“难处理水类”顶端。偷排、漏排、直排的恶劣行为这两年更是屡见不鲜。

对这些企业来说,达标处理都尚存难度,更何况说更严标准、更高费用的“零直排”。

以灵谷化工废水零排放系统来说,它一年虽然可以为企业省下水费80余万元,但与其前期投入的2亿元和每年6000万元的运维成本相比,可谓九牛一毛。这些,可不是一般企业能够承担得起的。

之淮认为,现阶段工业企业优先要做到的,是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其次,再量力而行去考量和实现企业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慢慢沿着“零排放”的大路,一步一步走踏实

毕竟,一口也吃不成一个胖子。

所以大家觉得,工业废水零排放,现阶段真的有必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