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木之变: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之战(上)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1387年捕鱼儿海之战后,蒙古高原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虽然蒙古依旧是明朝重点盯防的对象,但众多一盘散沙的小部落,已经不足以威胁明朝的安全。这种“一面倒”的战略局势,维持了几十年时间。直至1439年,也先继承瓦剌部的汗位,局势瞬间发生了巨变。

瓦剌兴起

明初,在明军北伐攻势之下,蒙古分裂为三大部——兀良哈、鞑靼和瓦剌。兀良哈部早在朱元璋时期就选择了内附,明廷在此设立朵颜、福余、泰宁三卫,但鞑靼和瓦剌仍时刻威胁明朝北疆。

瓦剌号称是成吉思汗后裔,1434年在其首领脱欢的率领下大败鞑靼部,袭杀鞑靼部首领阿鲁台。明英宗继位后,脱欢又进一步吞并了鞑靼部的部众,成为东、西蒙古实质上的霸主。1440年代初,脱欢立元朝皇族后裔为可汗,但却由自己和儿子也先相继把持大权。

脱欢死后,也先上位,继续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建立了更加广袤的势力范围。1443年,也先带兵南下甘肃一带,降服了嘉峪关外的哈密、沙洲等蒙古小部落。后来,他又转而东征兴安岭附近的兀良哈部,甚至一度征讨到了更加偏东的海西女真部。

明军内缩

对于也先的扩张势头,明廷并非没有觉察,但却办法不多。

朱元璋时期,明廷在北方边境地区设置重镇,派兵屯守,逐渐形成了内外呼应的防御体系。然而,自朱棣时期开始,明廷眼见蒙古势力分裂,为财政开支计,遂逐步裁撤北部重要边镇,防线内缩;此后,防线一再南移,北部防御体系逐渐由强变弱。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病逝,年仅9岁的朱祁镇登基称帝,是为明英宗。此时原本应该有18万人编制的京营,缺额达到三分之二。1437年,好不容易补足的京营兵额,又出现亏空,因调遣及逃亡缺额者达25000多人。京营的情况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卫所兵就更加不堪。据记载,各地卫所的逃兵多达120多万。这样的情况发展到1449年,逃兵数量已经升至160多万,几乎占全国兵额的一半左右。

因此,对于也先的南攻野心,虽有大臣一再建言,要加强对蒙古边事的重视,并提出防御策略,但此时的明廷,除了对边将作出加强戒备的指示外,实际上已拿不出什么有效的举措了。

土木之变

为了安抚也先,明廷在贸易问题上多方迁就。按惯例,每年冬,瓦剌部均遣人贡马于明,最初所遣使者不过50人,后贪图明廷厚赏增至2000余人,并屡屡索要贵重难得之物,稍不遂意即制造事端。

1449年二月,也先又遣使2000余人贡马,诈称“三千人”,向明廷邀赏。这一次,明廷不肯多给赏赐,要求按实际人数给赏。也先就以此为借口,遂于当年七月,统率各部,兵分四路大举进犯:东路攻辽东,西路攻甘州(今甘肃张掖),中路为进攻的重点,又分为两支,一支直攻宣府(今河北宣化)围赤城(今河北张家口赤城县),另一支由也先亲率进攻大同。也先进攻大同的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

大同前线的败讯传到北京,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煽惑之下,准备亲征。兵部尚书邝野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劝谏,但明英宗偏信王振,一意孤行,执意亲征,并命令三天内准备妥当。就这样,在各方面准备都很不充分的情况下,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命其弟朱祁钰据守北京,然后和王振率官员100多人,带领号称“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挥师大同。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等护驾从征。

明军由于准备不足,士兵平时缺乏训练,一开始就士气低落,加上天不作美,行军途中风雨交加,道路难行,明军刚出居庸关,未到宣府,粮草已经接济不上。然而,此次出征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均无法参与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八月初一,明军在疾风苦雨中到达大同。

瓦剌军在各路战场都主动出击,唯独大同一路,故意撤出塞外,目的就是要引诱明军深入重围,待机袭击。明军进入大同后,王振虽得到了相关情报,但仍坚持北进,直至得知前军覆没的消息后,才始觉恐惧,急劝明英宗班师回朝。明英宗此时也无计可施,急令退兵。随军大臣都主张由紫荆关入塞,但由紫荆关入塞,需经由王振的老家蔚州(今河北蔚县),原来他本想让明英宗顺便到他家乡过路,以向家乡父老炫耀其权势,但后来一想,这么多士兵到了蔚县,必将踏坏他家的庄稼,所以当大军向南行进了40多里后,又临时改变主意,命大军自原路折回,改道宣府,由原路回京。

结果,明军退到宣府镇狼山时,已被瓦剌军追上。王振命恭顺侯吴忠以及其弟吴克勤迎战,结果全军覆没,二将战死。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率领4万明军增援,在宣府鹞儿岭又被瓦剌军打败,全军溃散。八月十三日,明军退到宣府的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土木镇),此地距怀来城仅20里,众人都想赶到怀来城安营,但王振因有辎重车1000余辆在后未到,遂命明军在一无水源、二无险可守的土木堡扎营。

第二天,瓦剌大军追到并包围了土木堡,还将土木堡南面的一条小河也控制起来。明军被瓦剌军团团包围了两天,人马断水,众军饥渴,连掘三四十处,掘地三四丈也不见一丝泉水,人心更加混乱。但狡猾的也先见明军人多势众,难于硬攻,便于八月十五日派人向明英宗下书诈和,声称中秋佳节正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两国应该以休兵言和为好。

明英宗、王振于困境之中,不辨真伪,信以为真,马上复信同意议和。王振还立即命令明军移营取水。这时的明军兵疲马困,斗志低落,闻听移营,争相奔逃,一时队伍大乱。瓦剌军趁机发动攻势。明军只得仓促应战,瓦剌伏兵四起,明军溃败,尸积如山,张辅、邝野等数十名大臣皆战死,王振也死于乱军之中。明英宗眼见突围无望,索性跳下马来,面向南方,盘膝而坐,就缚而去。此一役,明军死伤过半,文武官员亦死伤数十人,衣甲器械辎重损失无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