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问,就不礼貌了

 毒鸡汤 2022-11-07 发布于北京
解码职场法则
作者:毒哥&连理枝
来源:毒哥(ID:JokerDJT)

01
沉默,就已经是一种态度

中国人对于很多事情都是委婉表达,而不会直接挑明,这个习惯仿佛是刻在骨子里难以改变的。

我看到有不少人评论说,这个品德是“刻在骨子里的温良”。

诚然这种点到为止懂得给对方,也给自己留足体面的方式是很值得推崇的,但是这一切都要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对方懂你的欲言又止,明白你没说出口的那些话的份量。

可事实就是,一个不说破,一个不明白,最后弄得尴尬收场。

以前不知道和对方在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对方到底是真的有所难处还是推诿之词,不过到后来也慢慢总结出来了:

“成年人,那些没有直接、果断、确定性答应的事情,都表示间接性的拒绝,大家没说破,但是你不能真的不懂。”

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下次我请你吃饭”
“改天我们一起聚一聚”
“这个事情我觉得还应该再考虑考虑”

包括我们最常见的沉默不语,所有这一切,没有在当下给出确切答案的事情,你都不必抱太大的希望。

反倒是抱着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态来对待事情,那么还有可能收获锦上添花的惊喜。

有时候我也会思考那个问题,那些明明注定没有答案的东西,为什么还会有人过度的执着,你或许会说他们勇气可嘉,但是我只觉得不礼貌得紧。

02
不明确的回复,都是在拒绝

以前我一直不懂成年人为什么不能有话直说,而是喜欢弯弯绕绕。

直到后来才发现,很多的欲言又止其实大家都是知道的,说话说一半留一半似乎已经成为相互之间的默契。

所以后来,我更加不理解的是那些明知道结果还非要反复发问恶心对方的人。

说一个真的挺无语的事情:

之前公众号征稿函里边写得特别清楚,录用的稿件会在工作日的48小时内回复,如果没有收到回复的话就是未被录用。

为了方便管理投稿的作者,我们也有专门的作者群,投了稿子的人就可以加入群聊方便查看后边的稿件录用情况。

我遇到过很多次,投了稿件的作者在录用后不到两小时就疯狂的催,问稿件有没有过审,这个倒也可以理解。

然而还有很多人,过了48小时没有收到回复,就一直问审稿的编辑是不是在忙没看到。

起初的时候编辑回复的态度还比较好,礼貌回复“我们都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审稿的。”

这个回复已经足够温和了,比较委婉的说明了稿件不合格这件事,结果投稿的作者就是揪着不放,一直问为什么没有给他回复。

后来搞得编辑很不爽,直接回复:

“因为,你的稿子不合格,没有被录用,所以没回复,你懂了吧。”

说完这句话之后,那位作者明显蔫儿了,没敢再说话。

果然以暴制暴,有时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措施,但是我真的想不懂,为什么征稿函中明确的说明了规则,然而投稿的作者还是会一直发问。

他们是抱着侥幸心理,还是说知道结果就是单纯的想刺挠一下,我不得而知,但我极其反感这种行为。

不说破是一种体面和挽尊,但是如果对方没有体会到这份良苦用心的话,那么我觉得不妨垮下脸来把话说得狠一点。
03
会打扰吗,会

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

“我觉得很愧疚,有一位追求者不停地给我发消息,即使我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已经委婉的拒绝过对方,可是对方还是会经常发消息给我,对我嘘寒问暖。

所以我常常在想,自己看着聊天框弹出来的新消息,对方一句句点击发送,却得不到回应,我这样的做法是不是有些不礼貌。”

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也产生了一定的共鸣,于是我想,如果我也有一位这样的追求者的话我可能也会有这样的负罪感吧。

直到我在评论区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不礼貌的不是不回消息的人,而是一直发信息的人,因为他们明知道你的态度,却还是不断的试探。”

确实,信息如此发达的当下,怎么会有人连着几天不看手机呢,看到消息不回复那只能说明对方不想回。

而且这也是一个说话不需要负责的时代,随处都是消费感情浪费真心的人。

很多人都沉迷于自我感动中,觉得日常问候一下,平日里的几句寒暄,对方回复了就是两情相悦互相有好感,没有回复就是对方没有素质的表现。

但有没有想过,回复消息可能只是出于礼貌,而不回消息却并不代表不礼貌,很多时候发消息的人应该反思的是,对方为什么没有回应。

都说点到为止是成年人的必修课,是心照不宣的潜台词。

偶尔的唐突可以原谅,但是如果每每失去分寸感的步步紧逼,那便是不礼貌的行为了。


作者:毒哥&连理枝
来源:毒哥(ID:JokerDJT)
毒鸡汤的分号。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