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朱良春运用虫类药经验——白螺壳

 虚竹怀远 2022-11-07 发布于湖北

查看源图像白螺壳

(一)概述

【药性】味甘,淡,性平;归肺、心、胃经。

【功效】①化痰:治疗痰热咳嗽,瘰疬;②和胃:治疗反胃、胃痛;吐酸;③敛疮:用于溃疡、烫伤、疳疮。

【用量】内服:研末,3~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禁忌】无。

【前贤论述】

(1)《纲目》:“治反胃膈气,痰嗽,鼻渊,脱肛,痔疾,疮疖,下疳,汤火伤。”

(2)《饮片新参》:“化热痰,治膈气疼痛,利水热。”

(3)《现代实用中药》:“治胃痛及胃酸过多。”

(4)朱震亨:“治痰积及胃脘痛。”

(二)应用

1.吐酸《孙文恒医案》载,治常患前后心痛,每痛必面赤手心热,耳鸣眩晕,即饮白汤,亦停膈间不下,且作酸呕逆,吐出皆酸水,五七日方止。四肢酸软无力,气逆上嗳,乃其常也。两手脉皆沉数,左弦,此上焦有痰饮故也。先以二陈汤加瓦楞子、滑石、吴茱萸、姜连、前胡、枳壳、竹茹、香附、大腹皮服,后以橘红、半夏、滑石各60g为臣,白螺蛳壳煅过120g为君,茯苓、姜连各45g为佐,旋覆花30g,吴茱萸9g为使,面糊为丸,每服9g,调理而愈。

2.疟 沈菊人(《沈菊人医案》)治张某,三疟,进扶正达邪后,渐次轻减。微有形懔,是邪渐清澈之机也。惟大腹膨满依然,午后胀甚,正脾阳不运时候也。间或起核坚硬,面浮足肿,盛衰无定。此久病气虚,内夹湿痰,痰邪随气流行所致。诊脉仍滑而实,滑主痰,又主气虚,虚中夹杂之象也。法当理气化痰,以煎剂益气和脾,以丸药涤痰、降气,庶有益乎?人参、川朴、草果、鸡内金、制半夏、冬术、香附 炙草、炙蟾皮、姜枣。丸方:瓦楞子、海浮石、白螺蛳壳、陈皮、制军、白芥子、青礞石、上沉香末、草果,用大腹绒、麦芽煎汤泛丸。

3.《肘后方》治卒得咳嗽 白螺或白蚬壳,捣为末,酒服方寸匕。

4.《医学正传》治湿痰心痛 白螺蛳壳去泥沙,火煅为细末,每服方寸匕,温酒调下。

5.《纲目》“白玉散”治膈气疼痛 陈白螺蛳烧研,每服3g,酒下。

6.《谈野翁试效方》治瘰疬已散 白螺蛳壳为末,日日敷之。

7.《本草汇言》治诸疮烂湿不收 白螺蛳壳,火烧存性,敲碎,去壳内泥土,研极细掺之。

8.《澹寮方》治汤火伤疮 多年干白螺蛳壳煅研,油调敷。

9.《纲目》治杨梅疮烂 螺蛳壳、辰砂等份,片脑少许,为末搽之。

10.《奇效良方》“银粉散”治下疳阴头生疮 白螺蛳壳不以多少,火内煅酥为末,于水内飞过,去土石粗者,次用轻粉,随分量入在药内,每用少许,干贴在疮上。

(三)按语

白螺蛳壳,味甘,淡,性平;归肺、心、胃经。具有化痰;和胃;敛疮的功效,主治痰热咳嗽;反胃;胃痛;吐酸;瘰疬;溃疡;烫伤;疳疮。朱老指出:章次公先生对胃痛、吞酸经常应用,收效甚佳,今之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均可用之。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