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岑参一首传颂很广的小诗,读来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

 12345csdms 2022-11-07 发布于湖南

小春说历史

2022-11-07 13:22河北文化领域创作者

岑参一首传颂很广的小诗,读来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

唐代,诗歌达到了一个顶峰。诗人文豪群星灿烂,他们健康积极的心态和高贵生命的精灵,山河共仰,他们的名篇佳句,文质彬彬,日月同辉。

张继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若虚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正是他们,让大唐的社会迸发出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正是他们将“日暮乡愁”再次高抛诗歌的天空。

写出过“一川大石碎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样雄奇气象的边塞诗人岑参,也有着细腻的情怀,他的《逢入京使》就是一首传诵很广的乡愁名作。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现代人或许很难再能理解古人的思家之情了。不论身在何地,走得多远,当今快捷的交通工具,即时的通讯方式,都能使我们和家人随时保持联系。心里的思念刚刚生发,就可以立即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听到彼此,看到彼此。但是也因此,就不容易如古人那样思念到刻骨铭心的地步。

当古人远行万里,少则几个月,多则若干年。这期间传递音讯更是千难万难,所以古人在无可奈何之中,有时会幻想天空的大雁或是水中的鱼能够为自己做信使。比较靠谱的方式,就是恰好遇有朋友、熟人要回家乡,请他帮忙带信给自己的家人。这种机会不多,遇到了当然要倍加珍惜。

岑参的这首《逢入京使》,所写就是在远赴西域的路上遇到东归的友人,可以请友人为自己捎带音讯,这是何等的惊喜;而漫漫征途上不断发酵的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也由此触发,以至于“双袖龙钟泪不干”。

心中自然有千言万语想对家人诉说,然而旷野荒原,两人又各携使命,既无纸笔可以写信,也没有时间容他驻马细细嘱托,只有请友人转告自己的家人:自己在外一切安好。

是啊,家中人对于远行人最关切的牵挂、最深挚的祈愿,不就是希望他平安归来么?

全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读来催人泪下,令人荡气回肠。

首两句就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故园”是诗人在长安的家,自己已在远赴西域的征途中行进多日。回首“东望”,亲人想隔,长路漫漫,杳无音信,怎不让人泣涕涟涟。

“双袖龙钟泪不干”,他说自己眼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只袖管都擦湿了,泪水还是止不住。此举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把诗人对“故园”和故园家人的无限眷恋之情写得悠远绵长。

如果说首两句道明的是诗人思乡之情深,那么末两句则表明他思乡之意长。“逢”字呼应题目,两人都是戎马倥侗。相遇匆匆,又无纸笔携带在身上,所以只能借助友人之口传递信息。万千思念,尽在一声“传语”中。

结尾收束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含蓄而有韵味。

岑参此行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壮志,他一方面有对帝都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另一方面也有渴盼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他的乡愁情结是自然流露,他的进取精神令人备受鼓舞,正因为有了二者的纠葛,他的边塞诗才显得更为真实而厚重。

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这样评述过曾岑的诗作:“叙事真切,自是客中绝唱。”所以,当岑参的应制律诗和边塞歌行在诗歌史的评价上,随着朝代的更迭忽起忽落时,《逢入京使》这首小诗却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至今仍在选本和文学史上保留着一定的地位,是人们经常吟诵的诗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