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白居易《花非花》真意探析

 12345csdms 2022-11-07 发布于湖南

易经玄通

2022-11-07 10:15山东文化领域创作者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唐.白居易

典籍圣意不传,已经无可置喙。然秦汉以后诸多诗词歌赋之解读,也被浸染。究其原因,大都是以一己之经验而臆想作者之神思,往往鸠占鹊巢,南辕北辙,得其味者,鲜矣。

圣人典籍,我必正本清源,因为圣人所言,都是大道,不是大道理。所以我解读圣典比解读秦汉以后的诗词歌赋还较为容易,得心顺手,游刃有余。但秦汉以后诗词歌赋,我不解,解读就要出真意。我以前解读李商隐《锦瑟》以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即是如此。

也是有缘,偶尔读到白居易这首诗歌,未想到也是争讼纷纭。于是多花一些时间,先从考察白居易的生平起,再去考察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大致就把这首诗歌的真意搞清楚了。毫不例外,又不同于任何人的解读。无办法,秦汉以后的解读方法已经让人思维僵化僵硬乃至于僵死,多产出酸儒。

因此,在认识这首诗歌的真意之前,必须了解下白居易大致的经历和主张。

白居易也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最响亮的主张就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也为白居易的诗歌的现实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调。晓得这些,再来看白居易这首诗歌的真正意思。

花非花,意思很简单。花开过不再是花。这是直译。但背后却有深意,这是很多人不晓得的。啥深意呢。

大家都晓得白居易的仕途止于一次历史变故,当时宰相武元衡被刺杀身亡,白居易要求严查真凶,据说因为此事是越职上表,而且更有人进谗言,说白居易的母亲因为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竟然还写《赏花》和《新井》两首诗,这显然很不孝顺,有伤风化,于是乎,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了。这对于白居易的仕途是一次转折,也是一次重大的打击。而缘起就来自《赏花》。

大家清楚了吧,这是白居易心中永远的痛。一切都因为花而改变了。他在此后的经历中,只要闲下心来,就会想到这件事情。对他的人生打击太大了。

所以花非花有两层深意。我写花却不被当作写花的诗歌,而是被当作文字狱。第二层深意就是写花之前还是左拾遗,能兼济天下

写花之后就是江州司马青衫湿了。其中惨痛可想而知。

雾非雾,是写当时朝纲斗争的混乱。让人看不清楚。所以叫雾非雾。因为雾还有散去的时候,但自己被贬却永无出头之日。这是深意。是愤懑,是无奈,是自怨自艾。

而半夜来天明去。就更清楚无疑了。这是朝廷对人的随意处置呀。还在酣睡之中,一道圣旨就来了,自己还糊里糊涂的。为啥就被贬谪了呢。所以,天亮就离开朝堂了。事实上秦汉以后到了清朝,真正有风骨的知识分子下场一直都是如此。但也因此,而历史上出现了伟大的诗篇。

最后两句就更简单清晰了。白居易做左拾遗的日子不就是一个春梦呀。还未来得及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犹如巫山朝云的梦境一样,自己只能一遍遍回味了。

由此,可知,解读古人诗篇,最忌代入自己的经验认知,尤其是着文字相,不能知文字背后的深意。就往往适得其反,离题万里了。这个深意不是别的,一定是作者有感而发的。不是解读者的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