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光曲之“光”y

 书柜茶室 2022-11-07 发布于上海

1933年9月19日,《渔光曲》在浙江象山县一个叫石浦的渔岛实地开机,原计划10天的外景拍摄却被阴雨天气困在岛上一个多月,然而就是这一个多月的滞留,使得剧组三十多人充分体验到了当地渔民所遭受的自然灾难和重重压迫,更接地气地打磨了剧情,塑造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形象。由于外景全部实拍,并采用国产设备录音,使得《渔光曲》的拍摄周期达18个月之久,这在当时摄影棚里出电影的上海电影界实属罕见。

1935年,《渔光曲》影片由著名电影人厉麟似等审定并推介参加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获第九名,被誉为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同年法国作家德瓦勒重金购买了《渔光曲》的欧洲放映权。

电影《渔光曲》,上海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蔡楚生编剧、执导,王人美、韩兰根等主演。影片讲述了渔家子弟徐小猫、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继承人子英之间的悲欢离合,两代人之间的故事折射出旧中国各阶层人民生活的飘零动荡。

上图为王人美

上图为韩兰根

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并演唱此电影主题曲),她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受到了大众的欢迎。

她演唱的《渔光曲》委婉哀怨: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

上图为导演蔡楚生

1934.6.14电影《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演,受到观众前所未有的欢迎,电影在盛夏连映84天,电影取得巨大成功,影响之巨大:

1934.7月,上海中南银行新建住宅竣工,住宅提名为“渔光村”,据报载,“盖以纪念《渔光曲”也;

《渔光曲》的家喻户晓,使商人们觉得有机可乘,上海绸布店几乎同时出现一种叫“渔光绸”的新货;

上海聋哑学校第二院的老师,成功地教会了哑巴学生用鼻音哼唱“渔光曲”。

以上轶闻说明电影《渔光曲》在当时影响确实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