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风西周蚌雕人头像表明周姬是印欧人种

 张戈1963 2022-11-07 发布于四川

扶风西周蚌雕人头像表明周姬是印欧人种

1980年秋,陕西周原考古队配合扶风石陈生产队修水渠,清理召陈西周宫室建筑群遗址乙区内的一组西周大型建筑的部分基址时,发现了两件西周晚期蚌雕人头像。雕像的形貌毫无蒙古人种特征,其长脸、高鼻、深目、窄面、薄唇的形象,无疑表明这两个雕像为欧罗巴人种。尹盛平《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认为雕像是塞克人,并称“周原西周晚期蚌雕人头像的发现,证实公元前八世纪以前,我国中原已与西域(包括中亚一带)发生了接触,如果不是这样,周原西周晚期遗址内,是不可能出土具有古代中亚人种特征的雕像。不管这两件蚌雕人头像是周人的作品,还是中亚一带古部落、方国给周王朝进的贡品,尔后又被周人加工成骨筓帽,都不影响上述结论。”尹文的最大弊端是根本未论及雕像是佩戴骨筓者族人祖先的可能性。

“这两件蚌雕人头像,是作为骨筓帽使用的,出土于一座西周晚期建筑废弃时形成的红烧土堆积中,编号为80FCT45:2号、80FCT45:6号。头像皆为圆雕。”头像的大小(仅有23厘米大)和质材(蚌壳而非宝石)决定了它们不可能是贡品。历史上既无塞种或月氏使用骨筓的记载,考古发掘中也未发现塞种或月氏使用的骨筓。骨筓及骨筓帽的制作者只能是周人自己。“80FCT45:2号头像高2.9厘米,右侧残缺,是男子头像,戴尖角状护耳翼的帽子,帽子顶部被锯割掉。由于帽子有尖角状护耳翼,而且越向上越细,帽子上刻划着距离均等的竖线条,间距上窄下宽,推断是一种毛织的尖顶硬高帽。”事实是帽子为平顶而非推断的“尖顶硬高帽”,另外塞克人的“尖顶硬高帽”并无“尖角状护耳翼”也无竖线条。竖线条似乎表示是线织品。但是希罗多德所称波斯人“头上戴着称为提阿拉斯的软毡帽” 短圆柱帽,上有一圈竖条,帽子的质材为毛毡。“头像为长脸、高鼻深目、窄面薄唇。颧部刻出一道隆起线条。头像下颔颏部以下亦被锯割掉,形成横截平面,中间钻一圆孔,孔径0.6厘米。圆孔内残留一截骨筓杆,由此知道这件蚌雕人头像是骨筓的帽部。”雕像为骨筓之帽,是骨筓的重要装饰部分。“80FCT45:6号头像高2.8厘米,也是男子头像,但所戴毛织的帽子无尖角状护耳翼。帽子上面刻画着距离均等的竖线条,间距上窄下宽。帽子顶部也被锯割掉,但帽子顶部尖细的趋势是明显的。”所呈现出来的帽子是平顶帽。“雕像两侧腮部各刻一条呈蝌蚪状的阴线纹。面貌特征与80FCT45:2号头像基本一致,也是长脸、高鼻深目、窄面薄唇。但鼻梁比80FCT45:2号头像略低些,眼较大,呈钝三角形。雕像颏部以下也被锯割掉,形成的横截面中间也钻一个圆孔,孔径0.6厘米,深1厘米,是插骨筓杆的。这件雕像头顶横截面上刻一个 字,即巫字。”带竖条的平顶帽后来也出现在晋姬之地(图.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第64页)山西侯马牛村出土春秋“丝条束腰、齐膝直裾短衣男子陶范”双手上举、平顶帽、帽子下沿为一周竖条、帽子下沿离耳朵尚有距离。山西长治分水领出土战国“丝条束腰、绣纹短衣、佩短剑青铜武士”双手上举、应是平顶帽、帽子下沿为一周竖条、帽子下沿离耳朵尚有距离。

  

照片(图1.《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第84页)显示周原扶风出土的这两个骨雕头像所戴的帽子是平顶帽,帽子顶部圆形,从帽顶到帽底(帽檐)遍布凹凸竖条。两个头像所戴帽子并不完全相同,差别也比较明显。头像1所戴帽子的圆顶较大,帽子前部较短、后部较长;帽子前部为斜线条有斜度,侧面和后面较直,特别是后面几乎是笔直的,质材较硬;帽檐正面从最高处(额头)到最低处(颧骨)为一弧线;前面弧线最底处到帽子后面帽檐部分皆在头像眼睛之下,似乎正好将耳朵遮住而有护耳之功用。头像2所戴帽子中的线条是弯曲的、有一定弧度、质材较软,圆顶较小,帽子下部基本上可以视作一个大圆弧,帽子侧面帽檐似乎离耳朵有一定距离。我们的整个分析讨论必须应以帽子所呈现出来的形状为平顶帽这一基本事实为出发点。两个骨雕头像所戴帽子肯定不是塞种的尖顶帽,骨雕头像所属族群绝不是戴尖顶帽的塞种。迄今为止,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实物或图像中尚未发现同骨雕头像所戴帽子属于同一款式的情形,这表明两个骨雕头像所戴帽子是独一无二的款型。这两个骨雕头像所戴帽子的独特款型,只能表明这种帽子是周人帽。头戴周人帽的只能是周人自己。

  

  



由于扶风召陈村的西周宫殿乙区出土蚌雕人1号头像之帽顶所刻十字(两个相同瘦长工字垂直相交.图2.尹盛平《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插图.3.郑若葵《解字说文 中国文字的起源》第146页“蚌器刻辞”)为古巫字,这种帽子当是周人的巫师(祭司)帽。周人的祭司帽和米底、亚述的祭司帽相似。“国王与祭司(公元前8-6世纪) 克兹卡潘米底浮雕素描”(图4.李铁匠《大漠风流》第29页)波斯祭司为平顶帽、后披很长、装束象基督教的嬷嬷。“亚述纳西尔帕军营生活”(图5.戴尔·布朗主编《美索不达米亚 强有力的国王》第114页)“祭司正在检查用做牺牲的动物的内脏”上为小圆、下为大圆、帽檐在耳朵之上。

  

  

尹盛平在其所著的《中华文明传真2 商周》中沿袭了《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一文的观点,“蚌雕人头像  都是高鼻深目,颧高额窄,可见属于欧罗巴人种。从他们头戴高高的尖顶帽子可看出,他们是塞种人。人像头顶的横截面中间刻有'’字,可知两件头像都被改造成西周巫师的骨筓帽。”(第139.6.)。葛承雍认可并采纳尹盛平的观点称:“1980年在陕西扶风西周宫殿基址中发掘出活动在中亚地区'塞族’人的骨雕人头像,高鼻深目,头戴硕直高顶帽子,这证明在公元前8世纪已有中亚人迁徙到长安周围。”(《唐韵胡音与外来文明》第39.7.40页“陕西周原出土骨雕人头像”)

  

 

饶宗颐称:“这个在陕西扶风召陈村的西周宫殿乙区遗址,发现蚌雕的人头像,头戴尖帽,头部只存大半,高2.8厘米,其人高鼻深目,系白色人种,其头顶刻有十字。说者谓是大月氏乌孙人种,居留于今甘肃、宁夏之间,与周人常有来往。头刻十(巫)字可能是充任巫的职司。另外周原建筑的板瓦、绳纹阳面亦刻有十(巫)字。……对白色人种的族属,已有一些人加以研究。由于人头像头戴尖帽,故被认为是希腊史家希罗多德笔下的尖帽塞(Sake)人。友人林梅村则认为吐火罗(Toxri)人,亦有这种帽子,在塔里木盆地及楼兰一带有大量发现。”(《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3月第一版,第85页)这里的十字是两个大小相等而瘦长之工垂直相交而成。饶宗颐先生等对陕西扶风召陈村的西周宫殿乙区遗址发现的蚌雕人头像所戴帽子的描述是错误的,蚌雕人头像所戴帽子并非是尖顶帽。国之大事在于戎与祀,国家祭司(巫师)岂能委以外人,周人的巫师只能由周人自己担任。蚌雕头像只能是周人自己。

  

  



尹盛平《西周蚌雕人头像种族探索》一文所附80FCT45:2号头像和80FCT45:6号头像的线描图(图8、图9)具有十分明显的八字眼特征,而八字眼是十分十分罕见的。“陕西扶风姜西出土的一件仰韶文化的陶盆口沿下贴塑一张人面,除了挺直的鼻梁为立体的形式,眼睛和嘴均为刻划而成,其'八’字形的双目和不协调上翘的嘴角,塑造出一副近乎苦笑的表情,让人难以捉摸。”(图10.郑岩《中国表情》第18页)。这是一个印欧人种的塑像。现代看不到八字形眼睛。眼角斜着往额头上挑——“八”字形双目是反自然的,没有眼珠,左眼上方的短圆柱凸起,这三个非正常人所具有的特征表明这个人头是鬼头——甶。在齐家文化中和凯尔特文化中都有这种非常罕见的八字眼造型的塑像,八字眼有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称之为“玉神人立像”(图11.岳龙山《齐家文化玉器》第252页)、“男神青铜面具”(图12. Christiane Éluère《凯尔特人的欧洲》第1页)。“玉神人立像 齐家文化 高22.6cm、宽8cm  岫玉料,色浅豆绿,较透光,大部黑褐沁色包裹。头饰圆冠,上有马蹄钻孔,水滴形眼,三角形鼻,大眼,双手抚于前腹,双腿并拢直立。应为礼祀之用。”其典型特征是八字形眼,鼻根隆起、鼻子从前额平直拉下来。“男神青铜面具”,蒙特塞里(Montserié上比利牛斯),公元前1世纪。梅西(Massey)博物馆,塔步(Tarbes)。其典型特征亦是八字形眼,鼻根隆起、鼻子从前额平直拉下来。扶风召陈出土的西周晚期雕像无疑是陕西扶风姜西出土的仰韶文化贴塑人面像的延续,召陈村出土的西周晚期雕像所反映的那个种族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生活在扶风了。迁到周原的周人中混入这一种族是十分自然的。召陈村出土的西周晚期雕像所反映的那个种族正是生活在周原的周人自己。

  

陕西扶风姜西出土的仰韶文化贴塑人面像的八字眼和扶风召陈出土的西周晚期雕像的八字眼互为佐证,它证明这一支印欧人种自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起直至西周晚期一直生活在周原扶风。

【本文于2017年1月8日13:36发表在“张老大”(本人)的博客中,同时自动分享到“杠上花6663”(本人)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